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2022-11-14 11:33:59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胡建平刘福窑孙守印朱文立
办公室业务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政治思想

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胡建平 刘福窑 孙守印 朱文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所大学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涉及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身心等多个方面,应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以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涵盖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项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一)政治性、思想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中关键在于教师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价值取向、道德情操、专业素质等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因此,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强化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道路与文化的认同,牢牢把握其政治性、思想性,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系统性、协同性。一方面,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了教师发展的多方面内容,充分体现在工作机制、教育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内在系统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多样性及其思想的复杂多变性,需要党政各部门运用协同理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向同行,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化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实践性、常态性。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根植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与国家政治、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紧密相连。教师通过知识传授来传承和创造人类文明,通过价值引领来塑造高尚灵魂,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判断。同时,高校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素养,但也有被诱惑、被腐蚀的可能,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严守职业道德底线、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成长,提高自身的政治 觉悟。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完备的工作体系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体系薄弱,整体合力尚未形成。高校虽然在学校层面成立了主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基层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党支部在教师中的影响力较弱,从学校到二级基层党组织、再到教师党支部和教师个人,存在认识弱化、效应递减的现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二级学院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相比表现为被边缘化。

(二)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工作实效性不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很多情况下被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人文关怀等方面缺乏关注,教育内容也比较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包括家国情怀、文化涵养、网络素养等在内的其他内容涉及较少;面对教师多层次、个性化的实际需求,教育内容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没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切身问题联系起来,内容共鸣感不足,教师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专题报告、专家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工学矛盾、时间碎片化的现实困境,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不够、实效性也不理想。

(三)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开展不畅。大多数高校近年来成立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基本上处在初建阶段,与宣传部、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以及工会等部门的职责定位界限不明确,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统筹和融合作用发挥不够。多数高校教师工作部采用与宣传部或人事处或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的方式,专职人员较少,甚至有的工作人员缺少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和经验,开展工作的底气不足、方法不多,思路不宽阔、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找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战略高度、辩证角度,运用协同理念构建合理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融合机制,把“课程思政”作为有力抓手,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教师日常教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社会服务等过程中。

(一)优化工作体系,形成“大思政”格局。1.完善合理工作体系。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常态化,引路架桥,构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党校、教师工作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工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凝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合力,从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树立“大思政”理念。2.形成良好工作格局。加强对二级党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发挥基层教师党支部的黏合剂作用,统筹解决师德建设与业务发展衔接不畅的问题,助力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步提升,形成压力传导、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3.强化暖心人文关怀。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将“铸魂工程”与“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有机衔接起来,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生活状态和工作困惑,不断解决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精神充实感、生活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有效推进“看得见”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共识、价值共享、情感共鸣。

(二)创新工作路径,与时代发展同步。1.体现分类分层差异化。聚焦理想信念、师德师风等核心内涵,拓宽教育模式、创新工作路径、优化工作方法、强化实践体验,以教师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对党员教师、中青年教师、具有海外背景教师以及新进教师,采取分类分层次、差异化的工作方法,牢牢把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促进“三全育人”建设,进而增强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一方面,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在开展多元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法,将新媒体融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学习形式更接地气、更生动活泼,用新媒体的感染力、传播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影响力;另一方面,顺应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常态化趋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处理数据,准确掌握教师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动态状况,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开展研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凝练普适性和独特性的思政元素,从课程思政示范课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引导教师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从而促进广大教师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认同感。

(三)深化师生融合,提升工作的实效性。1.树立师生互促理念。通过强化思想引领,优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使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自觉,使学生增强见贤思齐的行动意识,逐步形成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良性循环。2.建立互促融合机制。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突破部门限制和身份约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协作、资源共享,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借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经验和做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内化到教师职业发展的各阶段。3.搭建互促融合平台。学校、学院搭建教师与学生畅通交流的平台,共同学政治、学新知、学国情、学榜样,既可以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学生产生交流和共鸣,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可以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带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督促教师自身严谨治学、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做好学生表率。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明确其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其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需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拓宽社会实践渠道,着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自主、开放、动态的齐抓共管运行通畅的工作体系和融合机制;需要明确目标、细化职责、强化保障,既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又要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健全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