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2022-11-14 11:15
活力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就业指导思政

杨 阳

(沈阳科技学院,沈阳 110000)

引 言

课程思政是融合了新的思政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后的全新产物,是指把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和专业课程的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所开展的教学。高校开设的每一堂课都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都可以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价值观、精神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本文将详细分析高校如何在就业指导课上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如何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就业指导课上,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工作。教师很少会在堂课上开展思政教育,也没有发挥就业指导课的育人功能。这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很大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也不会认真研修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就变得非常困难。

(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

当前,虽然有很多高校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没有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设置系统性的评价方法,无法顺利得到教学反馈。甚至没有将爱国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作为评价指标,没有把育人和育才目标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很难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教师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做出教学改进,提升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很多教师也会放任自流,不再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开展,也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将失去意义。

(三)授课方式上,思政教育手段单调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单纯的公共课开设。很多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身兼数职,无法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但就业指导课与其他理论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如果教师不注重课程建设,仅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是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在就业指导课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才能适时引入思政元素。当然,部分教师也会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教师在选择这些教学方式时要思考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一切的教学调整工作都要围绕课程思政开展。

(四)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匮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授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了就业心理、职业选择等知识外,还包含技能培训。但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会让专业课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两方面。虽然也会教授就业心理、职业选择等相关的内容,但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所选取的课程内容缺少针对性,相关的教育内容比较少。一些高校只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才敷衍地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不关心这门课程是否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正面或是负面影响。在此氛围下,教师也不会过多关注所选取的思政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的就业形式,只是简单地选取一些思政内容直接穿插在教学工作中,根本无法通过这种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学生的正确择业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法制安全意识等。

二、思政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一)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及经济形势的了解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了精细化的增长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不断扩招,毕业生逐年剧增,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就业情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就业难的问题,政府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毕业创业,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各高校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即使是这样,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情况依然不理想。这与大学生的就业态度不端正、就业观念不正确有很大的关联。高校更应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来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毕业后正确求职。当然,在这过程中高校更要让大学生掌握具体的就业信息,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大环境,这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有很大的帮助。

(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可能会因为岗位的福利待遇、岗位的社会地位、求职单位的规模大小等因素选择放弃该岗位。这是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这种心理:寒窗苦读数十年,在毕业后却无法找到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高、满足自己各种心理预期的理想工作。如果不能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大学生很难顺利就业。所以,在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就要着重从这方面入手,改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认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现实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处理。学生在分析问题、追溯原因时就能发现这种心理是错误的,只有端正态度、改变这种错误的心理才能顺利就业。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理,这有利于其在毕业后顺利求职。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积极改革策略

(一)以齐抓共管的思路为基础,全面推进课程建设的不断加强

首先,无论是高校的领导,还是一线教师,都要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要重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高校的领导要做好顶层设计,统一校领导、院领导、教师的思想观念,针对每一个课程思政项目都选拔出具体的负责人,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督促一线教师加强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并不是将思政内容和就业指导课的内容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立足于理论与实践课,有针对性地融入正确的择业观。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样就业指导课才能与思政课实现精准对接,才能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其次,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高校领导及一线教师要深入挖掘育人资源。就当前各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的。但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是思政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必不可少的育人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着重从职业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方面入手,提取其中的育人元素,并从多个角度合理阐述,提高课程思政的感染力。例如,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的案例,选择一些带有劳动模范精神的典型事例。这样思政课程才能够和就业指导课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利于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得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最后,高校必须针对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思政工作提出示范性标准。细化课程设计标准、明确的教育目标、具体的课程评价方法等,这样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才能够按照这些标准调整教学工作。

(二)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教师要想在就业指导课上全方位地渗透思政育人理念,就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把教书与育人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完成育人工作。教师在选择思政教育内容时,要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选择学生兴趣度较高的思政社会问题,将其融入就业指导课。这样能够为就业指导课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还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关注这些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参与了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火神山建筑工人骆名良等人的事迹,将其融入就业指导课,挖掘该事件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看到即使是平凡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十分尽心负责,努力做出贡献。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提升思政素养。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认识到无论自己的工作岗位多么平凡、多么普通,只要满怀工作责任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为社会做贡献,就能为民族复兴增添一份力量。当然,教师不能只选择一些正面案例,还要选择一些反面案例,如在工作中抄袭、不负责任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些不负责任的工作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职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入就业指导课堂

调整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思政育人理念全方位地渗透就业指导课,提高思政育人的感染力。但渗透思政育人理念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遵循就业指导的教学规律,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优化育人载体。教师要利用新时期的教学方法,丰富教育载体,包括大数据、新媒体及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到专业课上的育人内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模拟面试,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等。每个学生在模拟面试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能直接根据学生的面试情况,了解学生的求职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调整时,也会有更多的依据。

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口述,还是要借助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企业招聘资讯,让学生了解各地区的就业信息。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案例,将这些案例带到课堂与学生一起探究案例中的思政元素,领悟思政内涵。这样学生在共情感悟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思政教育。这样教师才能够将思政育人理念全方位地融入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开设一个在线学习的平台,在线上与学生互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分享最新的就业信息、就业案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导向

新时期,高校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任务,那就是让大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要求高校提升政治站位,把课程思政作为就业指导课的目标导向,坚持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发挥以德树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拥有家国情怀及优良的政治品格。高校领导及专业课教师都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高校要组织专业课教师接受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更多的思政理论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够成为最专业的传道授业人员,才能够认真研究,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工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主动学习,了解最新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政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思政感染力,引领更多的学生前进。此外,高校也应当针对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这样既能够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教学调整的依据,也能够检验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的具体效果。

结 语

新时期,为了解决就业压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必须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在课上,教师要认真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认清社会、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更要让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明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加强思政渗透,改变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专业课就业指导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英语笔记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