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2022-11-14 10:46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马芳萍夏慧明
办公室业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马芳萍 夏慧明

“互联网+”是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进化生成新的行业。2015年,“互联网+”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互联网+”这一新理念,并要求进一步全面推进“互联网+”,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广泛实施,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借助“互联网+”创新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近年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努力探索借助“互联网+”创新思维实现深度信息化管理的路径,这对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最突出的成就是数据的高度信息化,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这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了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这样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然而,当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如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维守旧、管理方法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需不断变革和创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受传统高校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目前个别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因循守旧、缺乏变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对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潜能,很难适应高校参与激烈的国内外高级人才竞争的需要,更难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数据性思维。当下不仅仅是“互联网+”时代,更是大数据时代,因而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知识量和技能水平要求较高,需要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大数据思维和对信息管理技术的理解能力。从目前高校的人员配备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者普遍存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不足、大数据思维缺乏、难以对重要信息进行分辨和整理等问题,这不仅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更进一步影响高校的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前瞻性。目前,全国各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人事管理信息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由传统的手工处理转变为计算机处理,但这种人事管理系统实现的是基于统计、问题分析和监控的人事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但这种管理的逻辑路径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数据分析多是事后的总结,是一种滞后的管理,较少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发展战略等因素,没有建立起“大人事信息数据”,无法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做预测,缺乏前瞻性。

二、“互联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构建

在“互联网+”新时代,赋予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应抓住机遇,从转变管理观念、拓展大数据思维、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等方面着手,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一)转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各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以经验型、行政型管理为主,我们需要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将高校人事工作转变到信息化数据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轨道上来,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把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运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树立“开发人力资源是高校人事工作核心任务”的观念,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教职工积极参与高校的各项工作,使其在办学治校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使高校的各项管理最终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上来。因此,高校在人力资源工作管理中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改进:一是将培训向纵深推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高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掌握科学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对促进高校发展尤为重要,强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力度,促其转变理念、更新方式,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熟悉操作流程,加强对大数据思维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认识了解,培养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二是建立健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高校发展战略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完善的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目标,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优化完善,需要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如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人事管理制度等,各类政策法规健全后,将有效促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转变。

(二)拓展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思维。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各类信息流通不断加速,信息不断产生,要与时俱进拓展数据思维。所谓数据思维,就是根据数据来思考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量化的思维模式,是重视事实、追求真理的思维模式。在高校建立数据运作机制,拓展数据思维,需要教职工具有对比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进行很好的把握,并能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发展建言献策;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人力资源管理者需从现状着手深入分析,对大数据进行比对,并利用优化技术对其各环节进行整合,优化内部人力资本结构,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达到预测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目标。因此,要想拓展教职工的大数据思维意识,需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数据运作机制。在数据思维管理模式下,高校教职工将成为自我管理的中心,通过各类数据分析,使教职工找到自己的优势及劣势,激发其努力进取的积极性,为其匹配合适的岗位,使每位教职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特长,为学院战略发展贡献力量。受大数据思维的影响,各高校还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引入奖惩机制,这样能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高校实现战略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构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将催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改进管理思维及模式,这对高校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视角,因此高校需抓住时机,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收集各类实时信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同时利用云计算等各类数据处理方法对信息进行聚类、分类、相关性等分析处理,从而预测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为从容应对新趋势找到突破口,形成管理决策,以便精准预见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为服务高校发展战略提供帮助,使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科学性。为此,高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随着智慧校园的不断推进,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日俱增,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应加快推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数据化展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夯实人力资源基础信息,积极推进“大人事信息数据”建设,为将来打造“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人才招聘”等更多模块奠定基础。二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提质发展,助力日常管理“高效化”,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高校要在智慧校园系统中嵌入日常管理软件,开启人事工作高效、便捷的管理新模式,实现全体教职工线上考勤、请假审批、健康打卡、人才经费报销审核、通知发布等功能,有效提高日常人事管理效率。三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共享信息技术。“互联网+”为各行业提供了开放的共享平台,同时也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数据平台。各高校应积极拓展大数据思维,将其灵活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应用,构建人才数据库动态跟踪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运用网络平台随时调整数据库。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不断改进,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策略,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教职工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