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人:何浩淼 崔光野
2022年3月12日,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消费研究院和流通三十人专家委员会(G30)主办,阿里研究院新消费研究中心、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中国服务”智库共同承办的以“数字经济和线下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品流通论坛(第18次)在京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有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黄海,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傅龙成,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中国商业步行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强,北京京商流通研究院院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原北京工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华风合科技文化公司董事长高颖维,北京华风和合科技文化公司执行董事孙艳,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消费研究院研究员李亚琼,阿里研究院新消费研究中心主任吕志彬,会议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消费研究院院长刘普合主持。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数字经济和线下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初步达成以下共识:
1.数字经济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学术界以及企业界也都认为数字经济非常重要。目前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已经决定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对发展数字经济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四个方面展开。
2.数字产业化需要将数据发展成产业,这方面的工作目前由平台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主导。产业数字化是更为现实的问题,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制造业等现有产业更好地融合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十四五”末期,数字经济将占据总体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我国数字产业化占GDP大概20%的比重,产业数字化对GDP的贡献约为80%。
3.数字经济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很多概念都囊括其中。数字不仅是一种手段,其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对比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数字经济能实现供求之间最优的匹配。这种匹配是否比自由竞争更具有优势,代价更低,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定论。但是,数字经济可以实现没有边界,高效、精准匹配,这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所不具备的优势。
4.数字经济能捕捉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画像,能够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其中,生产者可以降低成本,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5.数字经济是从宏观、微观以及消费等层面多赢的经济形态,研究数字经济是非常有意义的。数字经济不仅是虚拟经济,它通过赋能参与生产制造、流通生产制造,使其放大价值。
6.数字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平台既是一个企业,也可能是一个产业组织,作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将来会对与其相关的产业互联网品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7.数字经济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等基础层级的设施;第二个层面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开发研发,既包括软件方面的系统集成、云计算应用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开发,也包括硬件方面的无人机、无人机器人等;第三个层面是应用层,零售企业、物流企业等运用数字技术改造自身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以及运营效率;第四个层面为泛数字经济,经过数字经济的改造,城市的产业集群进行重构,相关企业融入其中,它不一定是做数字技术,也不一定是直接应用,但是数字技术在产业集群中发挥环节的作用。一个产业链的重构,以及整个供应链、产业链的流通体系因为数字技术而发生改变,发生了纵向的、深度的、变革性的变化。
8.数字贸易主要有泛概念、宽概念、窄概念三种层面的界定。泛概念的数字贸易主要包含零售、批发等诸多行业;宽概念的数字贸易是指将产品和服务的交易纳入数字交易活动;窄概念的数字贸易是指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而进行的服务贸易。
9.2020年,全球零售业网上销售占比19%,中国零售业的贡献比较大,特别是中国几大零售平台做的贡献最多。
10.传统线下零售业,早已在百货业态中进行了电子收银系统、电子指示、停车场等方面的尝试。数字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11.随着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数字技术的应用成本越来越低,它的使用效率以及对商业的贡献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数字经济不解决商业模式、业态生命周期等根本问题。
12.相对于工业制造业,我国的传统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非常活跃。
13.零售本身经营的不是商品,而是人性。数字化本身是定性的,用数字去体现需求过于机械。在科技不断迭代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需要零售企业的管理者有很强的学习力。
14.线下零售由于互联网的深度渗透,以及数字经济的推广,目前已经很难看到纯粹的线下零售业。移动支付已经占比98%,目前讨论的线下零售业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15.很多小专营店、小专卖店、小餐饮店、小超市、蛋糕店、花店等依托包括淘宝、京东、美团等大的平台,线上的营销更活跃,更依赖于这些大平台。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个新的趋势,这些小零售企业除了利用平台入口获取流量外,也打造私域流量,如最简单的通过微信建自己的微信群。通过私域流量,这些小零售企业把自己的品牌与顾客之间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培育更高的忠诚度。
16.传统企业转型的情况,包括多渠道、全渠道各种营销手段等。比如银泰百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一个成体系的数字化基础,此外是营运理念和组织项目的提升,组织与其基础设施相配套,同时与其技术也相适应。另外,它更加关注零售的本质,即服务体验。
17.目前传统农产品流通的数字化改造以及批发市场的数字化改造也很火热,如“京东生鲜”将传统菜场进行线上线下改造,“叮咚买菜”基于自由供应链项目提出了以城市共享中心为核心的仓储自动化体系,为采购环节提供比较精准的决策依据。目前贵州贵阳、四川达州以及宁夏银川等地批发市场的数字化改造,因为信息化、投资者、物流政策等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18.批发市场的数字化改造能够改善传统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产销衔接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这方面的进程。数字化改造能够将农产品市场的医学防控信息及时上报,电子结算、产品溯源、价格信息工作会议发布等问题得到很好解决。数字化技术能够覆盖生产基地、经销商、食品检测、物流、消费者等诸多方面。
19.目前,仓储物流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也很活跃。许多现代化仓储物流企业纷纷开发经营数字化、网络化的综合交通系统,通过提高场站枢纽和网络线路上的自动化水平,并辅助自动驾驶的分拣机器人、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物流,提高仓储物流的效率,这个场站枢纽仓库的运营效率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目前,仓储物流对机器人非常有兴趣,具有人工所不具备的优势。
20.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消费者更需要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商品所附加的服务。零售业、农业等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较为困难。对于商业企业而言,有一点是形成共识的:实体店在未来肯定存在;存在的实体店肯定是数字化的。数字化会带来产业革命,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改善了消费者体验。
21.数字经济推动商业业态的更新。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商业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窗口。传统的商业企业纷纷投资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操作系统或平台,部分企业对传统商业的数字化改造完成较好。一些上线、上云的企业往往从流通企业走出来,并将自身的业务拓展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商业企业数字化是为了将生产领域与消费者贯通起来。一些知名的区域性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如北京物美,较为成功地从传统线下走上了数字化发展道路,“多点”是其数字化改造的切入点。“7-11”便利店开发了一套新系统,将会员、加盟商、供货商等集中起来,形成了总部、门店、库存、实时物流以及众多终端设备的数字化管理。
22.对于数字经济与现代传统零售企业的融合发展,品牌商的认知相对超前。比如,阿里巴巴是品牌商的一个媒体转型阵地,可以在该平台做广告进行数字营销;B2C是品牌商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阵地,是其跟消费者联系的一个场所,消费者通过群可以给出对商品的反馈;品牌商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个阵地是其自身的运营渠道。数字经济和传统零售企业融合发展,电商企业有可能跟主营业务切分,帮助经营者在不同的模块下提高效益,或者是人货、人财物形成匹配关系。
23.数字经济、数字化零售业的概念尚不明确。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应该有更高的指引作用。目前,我国数字经济、数字化零售业等应该明确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引领作用。
24.数字化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
25.数字经济的监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边发展边规范,避免类似互联网金融领域P2P企业暴雷事件的发生。
26.信息安全问题。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对客户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护。
27.避免数据孤岛产生。数字化改造不能搞成数据孤岛,要形成全流域的数字化系统,真正做到线上线下融合,才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
28.资金与技术不足。大企业数字化改造成功的案例较多,中小企业目前在数字化改造方面还存在差距,因为数字化改造要更新的技术、更多的资金。一般来说,商业企业有数字化改造的需求,但是资金不足;而一些有能力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企业又往往不是自身商业实体经营的企业。
29.传统零售企业自身优势丧失。全国百货业的情况非常糟糕,传统百货业以服装为主体,本身价差非常大。数字经济促进了业态的升级、创新,使零售业整体得到优化,但是现代零售业不能只依靠数字经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回归正常生活以后,线下体验的服务优势非常重要。
30.数字经济与传统零售企业两者融合,一要打通外部的关系,即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到来;二要打通内部的关系,使商家之间形成竞合共享的关系;三要将商品之间打通;四要打通政府管理;五要打通行业,实现商业的跨界融合,如旅游、文化、休闲、体育等与商业跨界融合。数字经济与传统零售业融合,不能忘记商业的本心和初心。
31.实体零售转型存在代差。代差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维度问题。生产要素包含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数据。改革开放以后,商业本质的能力建设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数字化做不起来,基础条件还存在欠缺。亚马逊因为本身的商业能力在线,在此基础上嫁接数字化也做的很好。如物流企业,早些年物流不受重视,随着生产技术等条件的提高,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凸显,因为它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运营成本的下降以及服务的改善。数字化也是一样道理。
32.传统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业态体系的变化是数字经济对整个商业模式重构带来的根本性冲击,不是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此消彼长,以及局部的供应链优化、消费者画像带来的简单的增减变化。云消费者带来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重构,比如说百货店具有多样化选择优势,但是消费者可以在线上随机随性、可比较有选择地购买之后,它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趋向零。所以很多线下企业开展线上业务的业绩不好,根本原因不是搞线上没有出路,而是其本身的商业模式要重构。
33.大零售企业主要还是基于线下的销售为主。大零售企业主要还是基于线下的销售为主,也是数字经济与传统零售融合发展的一个难点。线下数字化需要投入高资本、高技术,这部分的投入也是长期而巨大的。如果零售企业要做数字化转型,可能在短期内线下经营效益不能有很好的回报。信息化的投入越多,并不一定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4.数字化不能解决商业的本质问题。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商业的真实问题和数据问题是两回事。如果一个企业基础条件好,数字化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能力、组织结构、商品选择、库存管理等都上一个台阶。但是,解决不了终极的供需匹配问题,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一直在变化的。数字化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35.企业数字化基因。天生数字化企业,领导者就懂数字技术,整个研发体系以数字化为基础,从企业架构、运营模式到最终使用是一个系统架构,并且这样的企业有庞大的开发团队,不断在升级它的整体架构,实现所有人一套表、一个数据、一个管理方式、一个逻辑,没有利益牵扯,提高效率。传统企业的领导不具备技术能力,不能对底层结构进行整体的设计,为实现功能进行打补丁式的架构,不能对底层结构进行整体的设计。如果不是一个数字化的原生企业,不管是对投资还是对技术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也许投入很多也没有完成数字化改造。
36.企业一把手的思维方式。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指从企业、管理等维度,人、财、物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所以,企业的一把手应该系统地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要解决增量问题,就要用增量思维,技术手段只能帮助把商业和产业的问题实现或者放大而不能解决商业的问题。
37.线上线下占比问题。需要控制好线上线下的比例,很多商品的购买都需要线下体验。
38.数字经济与创新的关系。数字化过度会抑制创新,销售是已有的流量实现的结果。企业通过系统的大量分析后趋于保守,决策总是按照过去模式进行,但现在属于技术高速增长、消费突飞猛进的根本性的消费需求升级,消费方式变化的阶段,这需要创新者大胆去试错,推出很多前人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业态以及产品。过度依赖数字化,会让我们不敢于创新。
39.数字化零售业到底有哪些本质特征以及数字化零售业对流通业变革的驱动点在哪里?这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字经济解决的是信息传递问题,数字经济对传统零售业态到底起什么作用?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思维问题、战略问题。
40.线下零售转型的根本不是数字化,而是在数字化之后,整个商业产业链条进行根本革命性的变化之后,要找准自身的生态位,找到自身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以及自身如何在其中生存。
41.传统零售企业,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计算机或者数字化手段,更多应该经营人性。商业企业一定要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意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42.切勿滥用数字化,因为在前提和目的都不明确、清晰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