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析

2022-11-13 14:08刘新艳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财会学习 2022年24期
关键词:资产财务事业单位

刘新艳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

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也不断发展完善,职能覆盖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多元,对于事业单位自身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由于内控体系不完善,因而在自身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对于单位的良好有序发展也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这也要求在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基于风险导向,结合单位内部治理模式以及业务活动实际特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增强风险防范控制能力,促进单位经济活动的规范高效,确保单位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实施推进。

一、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相关内涵概述

事业单位与企业等一般性的营利组织有着较大的区别,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相对较为单一,对于内部财务管理方面更加强调合规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则主要是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而根据单位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所建立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及执行程序等措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风险隐患所进行的全面的组织防范以及管控约束。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也就是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控管理、业务层面内控管理、内控评价监督。强化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以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强化内控规范的实施,可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执行相关的预算、财政、资产、项目、国库、会计等管理规定,避免在经济活动中出现违规行为;第二,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高效使用,依托内控体系强化单位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和采购、预算管理的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资产的安全可靠,促进资产效能的高效发挥;第三,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以规范的内控体系对财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预决算进行约束控制,确保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并提高对于财务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第四,预防腐败及舞弊问题,以内控体系在单位内部形成健全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强化对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管控,进而针对经济活动构成全链条监督控制机制,有效预防财务活动中的腐败舞弊现象;第五,提高单位运转效率,以内控制度机制的建立和执行,进一步强化单位运转管理工作基础,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效率。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单位开展财务会计活动,尤其是在资金活动中,在具体的预算、核算以及管理等方面出现风险隐患的可能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财务会计核算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在单位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等所带来的风险,如票据审核不够严格、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财政专项资金把控不严、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会计核算失误等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二是财务预算及决算环节的风险,财务预算以及决算工作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计划执行不够严格,则容易造成财务预算和决算之间出现较大差距,以及在财务决算中出现虚报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预算资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出现财务风险;三是财务管理环节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财务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在单位的预算、审批以及报销等环节出现财务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突出风险导向、完善内控体系,以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二、当前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

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内控意识不够强,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到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的影响,对于内控管理工作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内控环境相对较为薄弱,没有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控工作体系,内控氛围相对较为薄弱。二是内控制度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单位没有按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机制,还有的内控制度体系不够细化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与单位管理实际以及发展需要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三是单位内控执行力度不足,一些关键的内控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对于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关键制度存在疏漏,会计控制基础不足,会计核算规范性不强,资金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内控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和问题。四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受到较大的局限,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约束性不足,难以对内控体系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在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在内控有效性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单位内部财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财务工作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由于领导层对于财务工作不够重视,财务工作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以简单的会计核算为主,难以发挥财务工作的价值,也容易在财务活动中出现各种风险。有的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结合单位业务活动的实际特点建立系统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财务风险具体状况难以进行客观准确的判断,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其带来的影响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分析,因而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有的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应对措施不科学,特别是财务管理方式落后,在会计核算规范性和财务信息准确性等方面存在较多薄弱环节,财务预算执行落实力度不足,造成了收支风险、管理风险等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内控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单位层面的内控管理

对于单位层面内控的优化,应该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第一,营造良好的内控及财务风险管理环境。良好的内控环境,无论是对于内控活动的开展,还是财务风险的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内控环境的营造方面,单位的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务工作力度,动员单位内部的各个科室机构及职能部门参与其中。第二,健全岗位工作机制,应该针对单位的组织架构以及治理特点,对内部的职责进一步进行明确,尤其是对单位内部的岗位权限进行必要的制衡,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要求,涉及单位内部的程序审批、会计核算和记录、财务收支保管等岗位,合理的界定权限,并对单位内部的决策机制进行相应的约束,结合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管控的实际需要,落实内控工作责任,确保内控活动的顺利实施。第三,提高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尤其是探索开展多元化的学习培训,针对事业单位内控基本规范、财经法律法规、财务风险特点、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等多方面开展系统的培训教育,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提高内控质量,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问题。

(二)突出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具体应该突出以下方面:一是规范并完善预算编制,对于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注重内部各个科室的共同参与,强化内部科室和单位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采取上下结合、以收定支的模式,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应该注重扩大预算的编制周期,改进预算具体的编制方法,尤其是按照政府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要求等,结合不同的预算项目综合采取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不同方式,进行预算的编制,并突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导向,合理地制定预算绩效目标,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力度,以预算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二是突出强化单位资产项目管理,加强对于单位的资产核算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全面强化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按照资产变动及时做好相关的资产核算及账目处理,确保资产入账时间以及账面价值的准确,并严格资产采购配置、等级验收、维护使用、处置报废、资产调拨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资产盘点,按照相关会计规定做好资产的折旧摊销等,提高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确保资产配置的科学合理。三是严格资金的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基本原则要求,尤其是突出资金支出,规范经费开支报销程序,强化对票据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严格按照财务授权审批流程做好审批审签,严格按照支出标准进行资金开支,并做好会计凭证以及账簿报表的编制,保证资金管理的严谨规范。四是加强项目和合同管理,强化合同订立阶段的管控,在合同订立阶段明确合同双方的责权,确保合同真实合法合规,并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跟进管理,确保合同规定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履行,通过完善的管理流程促进单位合同管理的规范合理。在单位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方面,关键应该强化业务层面内控活动的执行力度,对于各项制度机制确保得到严格的执行落实,以保证单位资金资产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管理的规范,提高单位经济活动的高效有序。

(三)增强对于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

单位的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控对于单位管理的重要性,应该突出风险导向,增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在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结合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识别模型的设立,可以综合采取单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以及非统计类别识别模型等多种方式,借助多种类型的财务比率指标,依托多元线性函数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财务风险概率的计算以及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其次,应该增强对单位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风险识别分析,结合所构建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以及预警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单位财务报表中相关财务状况的变化,通过财务信息对单位发展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进行分析,通过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以及其中蕴含财务信息的具体关系等,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完善的预警分析,准确地评估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状况,进而提供相应的财务风险信息,服务于单位领导层。针对性地制定实施财务风险应对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畅通内部信息沟通共享渠道

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保内控体系高效运行,必须重视完善内部信息沟通,强化数据信息的共享使用,充分发挥数据信息服务决策和管理的价值作用。在内部信息沟通方面,重点强化单位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跟进业财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单位业务框架体系内完善内控系统的建设,在内控系统管理中融入政府预算模块、合同财务模块、政府采购模块、财务收支模块、资产配置管理模块等,强化内部系统的整合,畅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而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嵌入融合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体系之中,实现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动态管控,并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记录以及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在确保单位业务管理以及财务活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内控管理效率。同时,在内部沟通方面,还应该探索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改进,尤其是积极推动财务共享模式在单位内部的有效应用,可以结合单位的组织架构特点,探索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有机结合,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政策、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标准流程、风险管控等进行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数据流和业务流进行整合,提升单位内控管理及风险管控的实际效果。

(五)加大内部监督评价力度

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是控制财务风险、促进提高内控效率的重要途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全面强化单位内控报告管理,并重点加强对内控报告的分析应用,及时分析在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指导单位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充分发挥内控报告的应用价值,促进内控体系的健全和实施;另一方面应注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单位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实施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在以往查错纠弊审计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增强审计的风险导向,尤其是应结合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等,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突出对财政预算、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等方面加大审计工作力度,并对单位内部的财政业务以及财务业务等开展常态化审计以及专项审计,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审计覆盖,增强内部审计的实效,有效解决在内控体系以及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内控体系和风险管控体系的改进和提升。

结语

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单位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潜在风险隐患,基于风险导向完善内控管理措施,增强内控活动执行力度,确保内控体系有效性,进而确保经济活动的规范以及资金资产的安全高效,促进单位职能的高效履行。

猜你喜欢
资产财务事业单位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报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