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顺,孙冬冬
(长春大学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在歌剧表演中,演唱技巧与肢体动作占据着主导地位,表演者需要通过动作展现剧情,并利用自身的歌唱技巧将情感充分表达出来,突出歌剧表演的真实情感。歌剧表演者要精通演唱技巧与肢体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增强受众的观感体验,提高歌剧表演效果。
演唱技巧体现为科学发音、转换真假声、美化声音、处理歌曲、歌曲风格展现、话筒与耳麦应用、长时间演唱声带没有疲劳感等,同时也涵盖歌声与情景、人物特点、叙述风格的统一化。有效利用演唱技巧,能够使表演者的声音更加优美、悦耳,牢牢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将歌剧的意境展现出来。坚实的歌唱基础、丰富的舞台经验是评估歌剧表演的主要指标。
歌剧表演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不但要通过自身的表演,带给受众美的感受,还要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将歌剧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在歌剧表演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是视觉欣赏的重要载体,但是这需要表演者通过内心活动展现出来。简而言之,人体的内心情感与情感外部流露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是不容分割的整体,人们的思想情感会通过其外部形体语言表达出来。
表演者的五官与四肢就是形体表演的主要“工具”。由于形体表演难以像画画一样,将其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在画卷之上,而需要表演者利用自身的形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作为一名歌剧表演者,肢体语言良好,面部表情拿捏得当,在歌剧表演中能更加形象地传递歌剧的内涵。
歌剧表演者的歌唱技巧同样不可忽视。在歌曲长与短方面,歌剧与艺术歌曲存在明显差异,一场完整的歌剧表演,至少要60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就需要歌剧表演者在不依托其他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单凭自身扎实的歌唱能力,独立完成表演。
歌剧表演是一种源自国外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顾名思义,其是利用歌唱与音乐方式,将剧情内容表达出来的戏剧。歌剧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公元1600 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歌剧演出和戏剧具有相似性,都需要借助舞台背景、服装等,将经典元素展现出来。我国也有家喻户晓的歌剧作品,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这些经典的歌剧享誉国外,使西方国家的人也认识到歌剧不仅仅属于他们。
歌唱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艺术感染力需要依托演唱的方式才能充分展现,歌唱家把音符与文字符号相互融合,以演唱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变成声音钻进听众的耳朵里,而这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歌剧表演者要想增强自身的演唱能力,不仅要学习演唱技巧,还要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进一步理解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基本内涵。同时,在演唱技巧方面,演唱者需要重视强音与弱音。由于古典歌剧在现场演出中并不能应用麦克风等工具,这就需要歌剧表演者达到一定的演唱音量,才能将歌剧作品完成。不管是强音,还是弱音,都要确保每位受众在歌剧院中能完整聆听表演者的演唱内容。正规的歌剧院设计基于物理声学原理,能确保声音在歌剧院中流畅传播,以便使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声乐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将声音传送到各个角落。在唱强音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保持头腔与胸腔共鸣,尽可能让声音更具有穿透性。而在演唱弱音时,表演者不但要让受众体会到其在轻声歌唱,也要确保受众听清楚歌词内容。因此,歌剧演唱者要接受长期训练且拥有深厚的气息。演唱者需要在长期训练与歌剧表演中,强化自身的基本功,增强自身的歌唱能力,才能使自己在面对不同歌剧作品时得心应手。
肢体语言是除了发声之外身体不同部位所呈现的基本性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表达人物的情感思想,也是歌剧表演的基本课程之一。不同歌剧表演角色所需要的肢体语言存在明显差异,丰富且精准的肢体语言能够帮助歌剧表演者诠释不同的人物形象,使歌剧整体观赏性更强。因为肢体语言存在差异性,其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譬如,眯眼代表厌恶与轻视;不停走动代表内心焦虑不安;向前倾代表感兴趣;正视对方代表友善、自信、期待;抱臂代表漠视、疏离;抬眉代表惊讶、意外等。人们习惯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传递信息,所以在歌剧表演中,肢体语言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歌剧表演者拿到剧本之后,需要全面理解剧本中的人物角色,不仅要深入理解自己所表演的角色,还要理解他人的角色,尤其是与自己的角色有密切联系的人物。歌剧表演者可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便加深自己对剧本中背景、情节的了解程度,从而在理解角色背景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与此同时,歌剧表演者还要注重自身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影响力。歌剧表演者在拿到剧本后,要深入剖析人物特点,并展开适当的二次创作,从而体现出自己对人物角色、表演背景的理解感悟力,在学习与探索中,突破自身的局限,准确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为强化自身的演唱技巧与肢体语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演唱是歌剧表演的重要一环,为此,歌剧表演者熟练运用演唱技巧,通过歌剧中的唱段展现丰富情感,增强歌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可带给受众良好的听觉体验,提高歌剧的震撼效果,而这也是歌剧表演的关键所在。然而,提高歌剧表演者的演唱技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无法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这需要表演者多加练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打破自己的壁垒,不断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同时也要接受正规的训练指导。乐器演奏只需强化技巧与熟练程度即可达到良好水平,但是人声并非如此,人声之间存在明显的先天性差异,比乐器更加抽象复杂。所以,歌剧表演者在演唱技巧练习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教材、歌谱内容,再探索歌剧创作的历史背景,掌握歌剧与歌曲之间的内在差异。一名合格的歌剧表演者一般需要花费10 年的时间学习与练习。歌剧表演者在学习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经验,才能拥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对于表演者来说,歌剧表演工作也是学习的过程,表演者可以秉持学习的心态,投入歌剧表演工作当中,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在歌剧表演过程中,不同的人物角色要运用不同的音色加以诠释,而每个表演情境中的相同角色也有音色差异的要求。例如,我国著名的歌唱家王玉珍在《洪湖赤卫队》中扮演韩英,王玉珍的声音十分优美、洪亮,穿透力强且富有磁性,在演唱《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时,王玉珍并没有盲目展现自身的演唱功力与优美嗓音,而是结合剧情,将演唱技巧充分展现出来,用歌声与心声充分表达与母亲诀别之情,用自己的声音塑造出一个高大、光辉的革命者形象,正因如此,王玉珍扮演的韩英这一角色深入人心,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赞赏。
为了让表演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使人物角色塑造得更加生动形象,歌剧表演者需要注重有效利用肢体语言,将肢体语言和演唱相互融合,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歌声等载体,使人物角色的情感充分呈现出来,从而强化艺术形象的塑造效果。如果想要有效利用肢体语言,歌剧表演者要积极参与有关肢体语言的强化训练活动,了解歌剧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特点、情感表达,并全面把控整体音乐、动作节奏等,才能利用有张力的肢体动作,把艺术形象情感的变化充分展现出来,以便促进歌剧剧情的发展,使歌剧表演效果、视觉冲击力不断提高。例如,部分歌剧作品中有摔倒、决斗、翻滚等动作,这些动作能够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将歌剧表演推向高潮。歌剧表演者要应用肢体表达技巧并兼顾肢体动作的韵律,提高肢体语言的深度与内涵,才能进一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与真实情感,使歌剧表演更加传神。
除此之外,为了在歌剧表演中有效利用肢体语言,表演者需要全面把控剧情发展、人物情感。在表演过程中,肢体动作是表达情感、推动剧情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提高肢体语言的感染力,表演者还要进一步研究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达出人物的喜悦、悲伤、忧虑、欣慰等不同情感,借助肢体语言和受众互动交流,加深受众对歌剧表演内容的理解。部分西方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表演的首要任务是“模仿行动”。肢体动作是歌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利用肢体语言,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表达出人物角色的形象特点,然而模仿表演十分单薄,单一模仿显然无法使歌剧表演有所突破。为此,在肢体语言运用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打破“模仿行动”的界限,尽可能避免肢体语言中出现“虚假”内容与“表演”痕迹,在适当的情境下,做出适当的肢体动作,保障肢体动作的真实性,才能提高歌剧表演效果。
与此同时,歌剧表演者在利用肢体语言时,需要注重内部与外部的控制。其中,外部控制主要针对时刻牢记人物特点、掌握人物的“首要任务”与行动,通过客观分析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自然、逼真,从而避免出现过多的表演差错。而内部控制指表演者需要合理控制自身的肢体语言、情绪状态,在良好的控制力下,能够完成情绪酝酿等准备工作,以便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塑造不同人物角色。表演者需要通过强化自身的感受力,提高情绪状态与肢体语言的控制效果,给受众留下难忘的记忆。
例如,在歌剧《江姐》中,江姐这一角色的表演者借助舞台提供的情境,利用服装造型,高歌《红梅赞》时,运用简单、自然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完成这首歌曲,展现出江姐告别重庆、告别战友、迎接新战斗的情感。表演者的动作毫不夸张做作,符合特殊的环境、特定人物身份,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综上所述,演唱技巧与肢体语言是歌剧表演的重要影响因素,歌剧表演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积极参加肢体训练,才能将演唱技巧与肢体语言更好地运用到歌剧表演当中,使歌剧表演更加引人入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