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沂蒙山》选段《爱永在》的作品特征及演唱分析

2022-11-13 08:13张华鑫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沂蒙山沂蒙乐段

张华鑫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歌剧《沂蒙山》是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的爱国主义作品,是2018 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弘扬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沂蒙山》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深厚的文化内涵、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旋律及鲜明的时代气息被广大观众认可并传唱。

近几年来,随着歌剧市场的繁荣发展,原创歌剧层出不穷,但优秀的咏叹调依旧稀缺,优秀的男声唱段更是少之又少。歌曲《爱永在》是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男声咏叹调之一。文章通过对歌曲《爱永在》的详细分析,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主旋律,使人们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一、题材内涵

歌剧《沂蒙山》共有六场,每一场形成一种极强大的张力,效果的叠加更加深刻地突出了剧中人物情感的力量,一个个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故事使人潸然泪下,久久不能自拔。

1938 年冬天,在男女主人公林生、海棠举办婚礼时,日军突袭了沂蒙山深处的渊子崖村,在此危难之际,八路军火速赶来,击退敌军。在充满喜庆氛围的村子里,海棠和前来支援的八路军夏荷成为了好姐妹。为替饱受日军迫害的父母和乡亲们报仇,刚成婚不久的林生毅然决定参军,为国解忧,支援前线。无奈之下,怀孕的海棠送走了林生,并要求林生向她和未出生的孩子保证,一定平安归来。不久,日军再次袭来,海棠、夏荷、伤兵和村民被围堵在山洞里。为保护八路军和亲人,抚养海棠长大的舅舅孙九龙和村民们冒充八路军,跑出山洞,全部牺牲。大青山战役打响后,在一次突围的过程中,八路军夏荷生下了一个女儿并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小沂蒙。没有奶水的夏荷用鲜血喂养女儿,后因体力不支无法突围,她将孩子托付给海棠,自己英勇就义。

数年后,海棠一人带着小沂蒙和自己的儿子小山子艰苦度日。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海棠等人被闻讯而来的日军包围。海棠为了救下小沂蒙,忍痛割爱,让自己的儿子小山子佯装成小沂蒙,逃跑引开日军,却不料小山子被敌人一枪击中,死在了山崖上。

半年后,抗战即将胜利,部队回来了,却带来了林生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的海棠依旧把小沂蒙还给了其生父赵团长。赵团长得知整件事后感动不已。就这样,一曲《沂蒙山,永远的爹娘》在沂蒙大地上传唱。在硝烟弥漫中,中华民族挺起不屈的脊梁,在枪林弹雨中,迎来胜利的曙光。“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相传、永世留芳。

二、音乐分析

(一)曲式分析

歌曲《爱永在》是一首复二部曲式的咏叹调,调性多变,音乐色彩丰富。引子(1-8 小节)为D徵调式,节奏舒缓,旋律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这是整首歌曲的音乐动机。第一乐段(9-25 小节)由两个段落组成,是D 徵调式。其为平行乐段,方整性结构,旋律优美,诉说性强,描绘了优美的景色。第二乐段(26-47 小节)是平行乐段,非方整性结构。这一乐段采用弱起的创作手法,描写家乡细微事物与景色,表达了“林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三乐段(48-82 小节)是e 羽调式,2/4 拍。这一乐段具有进行曲式的速度和风格,表达了“林生”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和期盼战役胜利后归去的欣喜。第四乐段(83-99 小节)为E 商调式,非方整性结构。这一部分巧妙地运用了三连音,表达了“林生”内心对革命的坚定、乐观主义精神和对海棠至死不渝的情感。尾声(100-107 小节)重复第四乐段最后的乐句,将歌曲的情绪推向最高点,呼应主题,再度展现“林生”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歌词分析

《爱永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林生对妻子海棠、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化思念为动力的革命情怀。歌词把家庭与国家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沂蒙精神与中国人民的传统爱国情怀,使情感再次升华。整个唱段的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的全是口语化的词汇,通过青山、蓝天、白云、村里的海棠花、炊烟、老碾子等景物,展现了革命战士林生对妻子海棠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革命斗争所抱有的坚定信念。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唱出对爱人的“小爱”,还要唱出对国家的“大爱”。林生通过时间上的过渡和空间上的转变,由远及近,从山里到山外,托物言志,通过对一系列景物、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乡之苦和诉不尽的深情。在歌曲中,林生似乎听到了海棠的呼唤,他感觉海棠就在眼前。军号吹响,他整装待发。胜利后就能回到家乡,见到所爱之人,日子终于有了盼头,这更加坚定了林生的信念。

(三)演唱分析

1.气息处理

在演唱歌曲时,如何运用好气息是重中之重。气息运用得好不仅能够使歌声悦耳动听,还能让演唱更轻松自如。但是,与正常的呼吸相比,歌唱气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体现的是一种方法和技巧。演唱者在歌唱时一般采用胸腹式呼吸法,吸气时采用闻花式吸气法,这样气息能扎得更深,发声时叹气贴字,在演唱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叹气的状态,就像拍皮球,将皮球拍下去,它才能弹上来,声音也同样如此。声音的方向是由气息来控制的,所以气息要始终走在声音的前面,以气息来带动声音。歌唱时要找哼鸣的感觉,当气息、声音能够源源不断送出去的时候,声音才会清晰。

该段歌词的内容和情感都非常真实,并且带有一点诗歌的韵味。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要协调好气息的流动性,要特别注意每一句歌词的第一个字,要保证气息连贯自然。尤其是在演唱第三部分时,该段是进行曲的速度,演唱者更应该掌控好气息。最后的尾声有高音唱段,演唱者一定要重视气息的支点,利用叹气的办法,不要将气吸得太满,这样才能够保证声音圆润,从而与整体表演动作相统一。

2.咬字吐字

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语言风格,并用自己的智慧谱写了中国声乐的发展史。每一首歌曲都借助旋律和歌词来抒发情感,所以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要“字正腔圆”。正如吴碧霞曾说:“咬字行腔,就是歌唱最大的秘密。”

全曲均围绕“ai”字展开,例如歌词里的“外”“海”“白”“来”“猜”“怀”“矮”“开”“皑”“埃”“待”“在”“徊”等字都押“ai”韵,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咬字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打开牙关,咬字靠前。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一定要“字正腔圆”,字头要啃住,归韵要干净利落,尽量延长元音,辅音快速地唱,不占时值。演唱换字时,要保证位置统一,用大牙咬字,以免造成挂嗓。只有这样,听众才能明白演唱者演唱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3.情感分析

该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表达了成为八路军的林生参战时对爱人海棠、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林生阳光勇敢,不畏艰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向往,对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在演唱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真情感染观众。第一部分要温柔地演唱,唱出眼前的美景,唱出对过去美好景象的回忆。第二部分要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情感递进,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心动不已。第三部分采用进行曲的速度,要唱出从军时的坚毅果敢。第四部分达到了情感的高潮,要深情地演唱,唱出内心的动力与坚定。

三、结语

歌剧《沂蒙山》从首演开始就获得了大众的关注与好评,笔者认为,它的成功有一定的原因。

沂蒙山创作团队扎根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多次深入革命老区采风,不断地撞击心灵,唤醒初心,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它真实地还原历史,用真情讲述故事,使观众在欣赏时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意义,使沂蒙精神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

《沂蒙山》是一部“全景式”的史诗歌剧,其创作的亮点在于没有直接阐述沂蒙精神,没有直接按照历史事件排演,而是通过一系列故事相互串联,围绕横向与纵向并举的三对逻辑关系进行,这使歌剧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走进了观众的内心。这部歌剧将沂蒙革命老区真实抗战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将人间大爱与大义浓墨重彩地描绘成一幅史诗级画卷。

这部歌剧以音乐为核心,旋律至上,“专曲专用”,创作了符合人物性格的咏叹调。歌词朴实而又饱含深情,契合山东民间男女性格特点,符合大众审美,塑造了人物,讲述了剧情,推动了整体故事情节的发展,提高了歌曲的传唱度。歌剧《沂蒙山》以抒情性、戏剧性、民族性、时代性相融合的音乐语言,为观众们展现了革命性、史诗性的内容。

“山东味”和“民族情”是歌剧《沂蒙山》的亮点。歌剧《沂蒙山》将山东代表性的民歌《沂蒙山小调》创新性地融入整部歌剧当中,唤起了观众们的记忆,使人们在熟悉的《沂蒙山小调》中产生代入感,能够更好地融入整部歌剧当中。与此同时,《沂蒙山》在保证整部歌剧的原创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又使厚重的沂蒙历史题材得以保留。该歌剧以民族文化为基础,采用民族唱法,坚持用中国声音来唱中国故事。在坚持运用民族元素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现代化的表现,结合时代特点,突出文化特色,抓住精神实质,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让人们体会到“沂蒙精神”,体会到革命先辈对人生价值的高尚追求,赋予了作品民族性、时代性,获得了广大人民的认可。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挖掘和发展民族歌剧?中国民族歌剧应该走向哪里?笔者认为,歌剧《沂蒙山》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民族歌剧要构建特有的歌剧生态环境,用中国语言唱好中国故事。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固定格式和套路的,中国的民族歌剧要为中国的观众服务,要让观众能听得懂、看得懂。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至今,无论是艺术形式、制作水平,还是观众们的接受能力,都在持续进步。但是,目前人们对民族歌剧的认知和喜爱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各地仍然存在文化领军人才缺乏和断层的问题,教育辐射仍然存在着偏差,一些音乐院校对歌剧尤其是民族歌剧的课程开设和宣传力度不够,优秀人才的培养依旧缺乏后劲。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整体音乐素养,让民族音乐文化、民族歌剧能够在华夏大地上开出绚烂之花。

猜你喜欢
沂蒙山沂蒙乐段
沂蒙山小调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