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娜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声乐表演艺术的不同情感表现方式,能够营造出不同的声乐表现效果。要求声乐表演者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实现个人与声乐作品的有机整合,合理把握演唱的速度及音色的转换,充分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以达到理想的音乐表演效果。尤其是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演唱,更利于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声乐属于一门艺术科学,有表演性与创造性及实践性等特点,加强对实践表演和情感表达的重视及合理把握,更利于突出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以此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声乐表演中的抽象内容较多,无法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还需借助肢体动作与情感状态在表演实践中体现。影响声乐表演艺术效果的因素较多,对声乐表演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首先,要求正确地发声,做到音色丰富与转音流畅及声音嘹亮和行腔自由等。其次,要求歌唱气息正确,气散与气浊和气弱及气粗等情况,都会影响歌唱效果。要求声乐表演者充分掌握气息与歌唱效果的关系,为避免出现音竭或音滞及音薄和音浮等问题,需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运气方式。加强胸腹式呼吸法的训练,确保唱歌的气息充足与发声的部位正确,促使其能够稳定地维持声音,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在发声训练中,加强对发声器官坚韧耐力的锻炼,不断强化与发挥歌唱器官的功能。最后,要求做到头腔与口腔及胸腔等腔体的共鸣。除此之外,将各种要求进行有机统一,切实发挥声乐表演中的叙述性功能,让听众体会作品中的不同情绪色彩及丰富的内涵。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歌词的意境美。歌词是声乐艺术表演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系听众与表演者及创作者的纽带。歌词包含着创作者的生活体验及思想情感,在表演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声乐表演的要求较高,要求表演者将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真挚的思想情感及丰富的感悟有机整合,促使声乐艺术表演更加形象生动与丰满。歌词是声乐表演中丰富表演者感悟及情感的重要基础,而歌词也需要在表演者的情感及对歌词的内涵与意境的了解基础上进行呈现,通过饱满艺术效果的表演,让学生切实享受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歌词是表现声乐表演的重要艺术形式,更是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乐曲的旋律美。乐曲的构成元素多样化,包括旋律与曲式及节拍等,对歌词有包装的作用,与歌词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促使作品呈现出完整的艺术美感。作品缺少旋律会显得单调,将无法放大乐曲表演的艺术感染性,唯有具备优美的旋律,才能促使声乐表演艺术作品更加饱满,能够带动表演者的情感流动和观众的情绪变化。任何声乐艺术作品都离不开优美旋律的衬托和包装。三是声乐表演的特色美。主要受声乐表演者的个性特色影响,不同表演者的音色和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不同,促使作品的风格及艺术美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声乐表演极具个性化风格和艺术特色。
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创造性,受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及把握的影响,激发自身的潜能及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性地再现声乐表演艺术。为达到理想的声乐表演艺术效果,通常需要表演者对作品展开再度创作,以创意性地表达原创作品,升华作品的艺术效果及特征。二是特殊性,不同歌唱者的演唱方法和个性特征及特殊潜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促使声乐表演的效果也多有不同。由此可见,声乐表演的特殊性,直接受歌唱者的腔体构造与嗓音等因素的差异化影响,表演者的个性特征越独特,声乐表演中的张力及感染力和辨识度就越高。三是模仿性,声乐表演者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需经历模仿的过程。模仿性是指歌唱者演示固定对象的肢体语言及音色等声乐表演行为。在模仿中丰富表演经验,学习更多的表演技能,夯实自身的声乐表演能力基础,为后续的风格创造及表演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乐表演艺术活动比物质性活动更能烘托意境和氛围,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大众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精神需求更加看重,促使艺术的地位不断提高,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在声乐表演中融入情感,更利于艺术氛围的营造,从而快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声乐表演中注入丰富的情感,更利于达到传情的目的,以此放大声乐表演的张力及表现力。创作者会将自身的情感经历或生活体验及音乐艺术的认知等要素融入创作中,让作品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表演者提高自身的技巧水平,用表演的形式充分诠释创作的情感,更利于放大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声乐表演的感染力。
声乐表演能够通过歌声或肢体语言等方式,促使表演者的情感外化,但需把控传情与有情的差异。词曲作者在创作乐曲时,能够深入感受歌曲隐性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内涵。要求表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技术和人文修养,充分感知歌曲中隐藏的情感内涵,以此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情感。表演者是传递歌曲情感的媒介,通过对作品的多重创作,达到以声传情等理想的表演效果,实现歌曲艺术形式及情感内涵的完美呈现。空灵与透明化地完成声乐作品的表演,能够让听众的情绪得以释放、心理得到洗涤。随着音乐形式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富有个性化内涵和浓郁个人情感的音乐更加看重。声乐表演者想要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需在充分理解作品特点与风格的基础上,加强对声音表演艺术的把控,切实发挥声乐表演及情感表现的优势协同效应,向听众传递作品的思想情感及主题内涵,使其心灵与精神受到洗涤和触动。
表演者通过提高自身的声乐技术,促使歌曲中的隐性情感因素得以显化,向观众充分呈现与传递主题内涵。声乐表演需注重演唱技巧与情感因素的密切结合,缺少声乐演唱技术或情感因素,将无法完美呈现出声乐表演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影响声乐演唱艺术效果的因素较多,唯有将各影响要素整合成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声乐表演效果。表演者在丰富表演经验的同时,需加强教训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情感表现能力与声乐表演技术水平,发挥两者的联动效应,轻松自然地完成声乐演唱。表演者需明确掌握声乐情感的表现技巧,深入感悟作品隐含的旋律美和歌词美等,以此呈现出最佳的声乐表演状态及效果。
虽然声乐表演中的词曲固定不变,但不同表演者的艺术效果多有不同,直接受其个性化的表演形式和方式等影响。因此,提高表演者的演出技巧和艺术造诣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达到预期的声乐演绎效果,首先需要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心路历程与时代背景及作品主题和寄托的情感等,创作的风格不同,蕴含的深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隐藏表达内容的部分歌曲,需要表演者提前做好多方面的研究,才能全面地把控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古典音乐作品的声乐表演,都需要提前把控歌曲的意境与意象,在未理解歌曲深意的情况下展开声乐表演,无法把控情感的变化方向,难以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甚至会让观众感到表演者的不专业,无法融入表演者营造的情感氛围。由此可见,唯有深入解读作品,才能较好地展现声乐表演艺术及情感。表演者需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意蕴,如《嘉陵江上》这一作品,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激励中华儿女勇敢奋战,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对抗敌人的决心。歌曲开头运用咏叹调的形式,更利于表现出中国人民对敌人野蛮行为的愤恨之情,声乐演唱的气息需更加沉稳和绵长;接着利用中弱音表达创作者对故土家乡的思念之情,演唱的声音需低沉;高潮部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奋战必胜的信心,演唱的声音需更加洪亮与高亢。
想象力可间接带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声乐表演中营造意境和呈现主题内涵必不可少的要素。表演者深入解读歌词与乐曲旋律等音乐艺术构成要素,在脑海中快速建立场景画面,引导其正确地激发情感,从而完成创造性和到位的声乐表演。不同题材歌曲的创作背景不同,如围绕红色文化创作的歌曲,看到歌词和旋律,能够在脑海中快速地构建相应的人物或故事及场景等。如以大自然为主题创作的歌曲,能够联想到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象。表演者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指导自身的情感激发和情绪变化,尽快达到人曲合一的效果,促使声乐表演更加出神入化和富有张力。
声乐表演中的情感带入,其目的是更好地塑造舞台角色的形象。表演者需明确自身的定位,快速融入舞台氛围中,将自己定位于歌曲情意的传达者,将听众定位于情感输出的倾听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舞台角色的转换离不开表演者情感的植入,表演者与表演内容深入融合,更利于确保舞台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表演者需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快速投入舞台的表演氛围中,跟随歌词的递进,在旋律美的影响下,快速深入角色的内心。由于歌曲演唱的时间和歌词相对较短,歌曲的情感内涵更加隐匿,还需表演者不断提高角色融入的能力。表演者需掌握所要表演的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了解音乐创作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诠释,快速地融入舞台角色。
优秀的艺术家在声乐表演前,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是必不可少的。表演者的二度创作能力提升,可直接带动情感表现力的强化,从而不断优化歌曲表演的艺术效果。声乐表演不能仅做到照本宣科,还需在唱法等方面进行二度创作,合理地利用情感表达的方式,积极呈现出作品的歌词美等意境。要在声乐表演中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就需要在作品的再度创作上有建树,配合独特的嗓音条件和情感表现能力,促使音乐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声乐表演者需结合音阶与音程等艺术构成要素,充分展现出作品的内涵,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音乐的抽象内涵。如《黄水谣》的音乐作品演唱,作品主题以表达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为主。声乐表演前通过研究歌曲本身,萌发出与主题契合的情感,体会作品的灵魂,理解歌词的内涵,感受中国人的愤恨,将敌人奸淫烧杀与一片凄凉的灾难情境充分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表演者从多个角度把握作品的内涵和领会作品的主旨,通过二次创作,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
良好的情感表现在艺术表演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还需加强对情感输出尺度的把握,以做到成功的声乐艺术表演。优秀的艺术家在声乐表演中都具备灵活操控情感的能力,恰如其分地把握情感的抑扬顿挫,有的放矢地控制情感的输出,让观众切实感受和体会到表演者传递的真实情感。要想准确地进行情感表达,还需表演者在创作能力与文化底蕴及生活体验和表演经历等方面下功夫。但把控情感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表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力、想象力、融合力及创造力等能力,带动自身情感表达能力的强化,以此轻松自如地把控和转变情感的变化及过渡。表演者在客观认识作品风格与特色的同时萌发情感,在声乐表演中融入情感,实现客观认知到主观认知的转换。萌发感情是情感注入的基础,注入情感后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提炼。表演者要联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生活经历等,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以注入深刻的情感,强化声乐表演的深度及艺术性。越精准的深层提炼,越利于促使作品表现得越清晰、越丰富,以此营造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
声乐表演极具创造性等艺术特点,要求表演者在忠于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及意图的同时,通过研究作品的风格、背景及歌词等,深入挖掘作品的本质内涵。在其基础上,发挥情感表现方式与声乐表演技巧的联动效应,充分展现声乐的魅力及情感的引领作用,赋予音乐作品生命活力,突显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实现听众与表演者及创作者的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