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摘 要]梯度阅读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初读感知、深度鉴赏、读写结合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展开梯度阅读教学,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思维习惯,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梯度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任务驱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24-03
梯度阅读教学,指基于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通过初读感知、深度鉴赏、读写结合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逐渐深入阅读文本、习得阅读方法、形成思维习惯的教学思路。它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与梯度阅读教学的思路高度契合。为此,教师在阅读任务布置、阅读鉴赏指导、阅读训练设计等方面要积极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学习,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认知。浅表阅读、深度阅读、应用阅读,体现阅读思维处于不同层级。教师应从学情出发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使课堂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初读感知,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在学生初读文本时,教师布置分层性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这样为梯度阅读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引导学生进入独立阅读学习环节。
(一)布置分层学习任务
在学生初读文本环节,教师要利用阅读任务进行驱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感知、体验,形成独立阅读文本的意识。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其阅读任务的难度系数就应该有所不同。在布置阅读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引导学生分层阅读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认知的构建,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时,在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后,教师提出分类阅读的任务。一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熟读课文,厘清文本条理,找出关键词,了解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情况。二是选择完成的任务:收集纳米技术的相关信息;如果你掌握了纳米技术,你会如何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任务驱动,使学生不断地阅读思考,课堂学习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对阅读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解决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
案例中,教师将阅读任务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和“选择完成的任务”两种类型,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层次的观照。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课堂上,教师正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布置分层性的阅读任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閱读切入点,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在不断阅读探索中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
(二)提出不同阅读要求
阅读任务有难度系数的区别,阅读要求也有高低之分。在提出阅读要求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理性分析,给不同群体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提升教学的适合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阅读基础不同,阅读兴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不同的角度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不应提出统一的要求,而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要求,以便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中。还是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学时,教师将个体阅读和集体阅读相结合,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为此,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画出生活中运用纳米技术的内容,说说纳米技术的神奇之处。”然后,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交流阅读体会,达成共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对纳米技术的前景进行大胆展望。最后,教师提出要求:“如果让大家利用纳米技术创造一些产品,你们会如何进行设计,准备为人类做出哪些贡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兴致勃勃地展开思考探究,在个性阅读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认知。
案例中,因为任务具有适合性,学生阅读学习行动快速启动,主动展开思考、讨论,使阅读学习顺利推进。这里,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相结合,体现梯度阅读教学的思路,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显著。
(三)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
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如果能为不同群体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任务,给学生提供团队活动的机会,那么其助学效果就会更为显著。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任务需要以及学生的学力基础,根据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由组合等原则,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还是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当学生对纳米技术有了一定认知后,教师提出分组讨论的要求,先将学生按照同质标准进行分组,然后给不同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讨论任务。学优生进行延伸阅读,教师要为他们准备一些延伸阅读材料,让他们深度探究,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中等生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应提供对比阅读的材料,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学困生则可自由讨论,探讨纳米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前景。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不同,从而调动起他们阅读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主动地展开思考和讨论,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深度鉴赏,培养学生独立思想
语言鉴赏是阅读的核心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由于学生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阅读鉴赏时,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组织自主演绎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鉴赏的形式多样,不同的形式能达成不同的目标。在鉴赏时,教师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以及文本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展开适合的鉴赏活动,这样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角色诵读、课本剧编演、故事讲述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演绎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由于学生参与演绎活动的能力和兴趣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应充分放权,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形成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白鹅》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演绎任务:“先阅读课文并观看视频,然后模仿白鹅走路的模样,看谁的模仿更逼真,最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表演。”听说要模仿白鹅走路,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他们开始阅读文本,进行个性演练。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白鹅的体态、走路特点,设计出适合的动作。在课堂演绎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表演,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阶段。通过表演和交流,学生对白鹅的形态特点、个性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虽然演绎活动很简单,没有角色对白,但学生要表演到位,就要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二)鼓励个性鉴赏
语言鉴赏是深度阅读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高阶思维的参与。由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存在差异,为此教师要设计针对性强的鉴赏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与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可从鉴赏角度、鉴赏程序、鉴赏讨论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语言鉴赏的方法,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还是以《白鹅》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句话进行鉴赏,并提出要求:“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拟人的修辞方法。在鉴赏时,如果不从这些角度展开分析,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呢?”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教师给予提示:“大家可以从用词和情绪等方面进行考虑。”于是,学生有了鉴赏的方向。有的学生这样鉴赏:“这段话有一些词语用得很恰当,如‘步调急速‘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等。这些词语不仅产生对比的效果,还能够将白鹅的神态刻画出来,突出它高傲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鉴赏给予肯定,让学生掌握了语言鉴赏的思路和方法。
(三)制订阅读鉴赏评价规则
在制订阅读鉴赏评价规则时,教师要有区别对待的意识,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评价,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其阅读鉴赏的收获也会存在差距。教师对此要有客观的认识,利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衡量,以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如,对学优生,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往文本的深处探究;对学困生,教师则放宽要求,只要他们有亮眼的表现,就给予积极的评价、高度的肯定。在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提出具体的评价建议,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能力
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展开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結合生活展开读写
设计读写结合训练时,教师要考虑训练的梯度性,如读写的任务、要求、组织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体验的机会。在读写内容选择时,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突出读写的梯度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教师还可以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写的内容、形式,这样能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铁杵成针》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梳理文意,发掘其深刻寓意,然后提出读写任务:“梳理文本内容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将它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进行演绎,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接受任务后,学生再次阅读研究文本内容,设计脚本框架,读写实践顺利展开。教师观察学生的读写情况,与学生探究设计方案。案例中,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是脚本创编任务,不同学力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因为要参加班级展示,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确保实践活动高效而顺利地展开。
(二)借助课外内容延伸实践
读写结合既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要和课外内容相结合,因为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比较广泛。而且,课外阅读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学生接受度会更高,训练效果也会更好。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不断地扩大,视野也不断地开阔。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布置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读写活动,这样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还是以《铁杵成针》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针对某一种现实情况,结合自己课外阅读的思考,自行创编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让读者读故事悟道理,看谁的故事创编更精彩、寓意更深刻。”于是,学生开始深度思考,进入故事创编环节。教师对学生创编的寓言故事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流。学生大多有故事创编的能力,但寓意的理解体会明显不足。于是,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寓言故事创编顺利进行。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创编寓言故事,这个任务本身就带有挑战性,同时还要蕴含深刻的哲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适时给予引导,不仅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借助网络进行读写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普遍能接受网络互动。因此,教师不妨根据文本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实践,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是以《铁杵成针》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后,教师提出写读后感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网络搜集的信息、观看的影视片段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借助网络交互平台进行展示。任务提出后,立刻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比较弱,但他们积极性高,或请教师指导,或要求父母帮助。经过一番努力,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学习效果显著。
总之,梯度阅读教学包含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能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展开梯度阅读教学,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