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12 06:32
健康之友 2022年16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人员血压

杜 青

(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心卫生院 山东 淄博 255129)

基层医院内科收治患者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心绞痛等[1]。患病期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差,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身体营养供需、纠正身体内的电解质失调、增加血流循环状态调节血压平稳,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循证护理理念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经过精准、详细、明智地将科学研究的结论与一系列相关护理经验结合,并根据患者的实践情况变化做出完善和纠正,作为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决策评估依据,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注重统一化的标准缺少对相关疾病的针对性护理,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相同疾病不同并发症发生的概率[3-4]。因此,住院期间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运用有效科学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护理风险管理是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安全护理模式[5-6]。本文旨在探讨以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与我院接受心血管疾病治疗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入院经心电图、血脂、血常规、头颅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均符合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或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此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者;(2)器质性心脏病或严重心功能衰竭者;(3)患者对护理过程中服用的药物存有过敏史或不耐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58.0%),女21例(42.0%);年龄65~79岁,平均(72.34±1.3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5例(30.0%),冠心病15例(30.0%),脑梗死10例(20.0%),心肌梗死10例(20.0%);病程1~5年,平均(3.24±1.05)年;收缩压141~165mmHg,平均(153.25±1.13)mmHg;舒张压97~106mmHg,平均(102.56±1.46)mmHg。观察组男30例(60.0%),女20例(40.0%);年龄65~78岁,平均(72.45±1.4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17例(34.0%),冠心病13例(26.0%),脑梗死12例(24.0%),心肌梗死8例(16.0%);病程1~6年,平均(3.56±1.31)年;收缩压142~165mmHg,平均(153.56±1.35)mmHg;舒张压98~105mmHg,平均(102.34±1.25)mm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护理过程中遵循循证护理理念,具体内容包括:

(1)制定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长作为组长,8名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对组员进行常规护理内容考核,邀请我院护理专家以及临床医师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中注意事项,并定期培训护理人员每月1次综合训练考核,每周组长抽查护理人员护理项目,对资历欠缺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内容。

(2)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结合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护理,每周填写护理结果,组长每周开展例会时对护理结果进行指导和点评。

(3)针对临床实际面临的情况提出循证问题,管理小组对问题要实施分析,将提出的循证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究。

观察组在对照组理念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1)循证护理过程同对照组实施。

(2)针对初入院的患者建立档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制定风险评估表,整理相关风险因素产生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措施、效果评价。并对患者的病例、病情、身体状况进行记录、监测、评估,总结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事件设计风险评估表,并针对评估表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患者,在患者入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并评估护理过程中产生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针对即将发生的事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并调整患者所在病区的室温以及定期进行病区消毒。对风险事件采取措施,在患者出现护理风险时,技术采取措施,防止风险事件加重,并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已发生的风险事件采取措施,并加强所有患者的巡回次数,并寻找发生风险时间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调整。

(3)患者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加强临床巡护次数,并对患者卧床期间行风险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对已发生的事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护理过程中通过热情和蔼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了解患者的性格个人特征,疾病的性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解答。保持病区干净整洁,定期对住院患者的床单、被褥及时更换清洁。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相关血压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根据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对比;(2)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具体包括技术操作失误、制度不合格、药物调配错误、健康宣教不到位、病区消毒不合格,并比较两组总发生率;(3)根据我院临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对我院临床相关护理满意度,具体包含:满意、不满意(包括一般满意),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总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血压相关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比较

对照组护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为2.00%,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82.00%,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护理方式更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n/%)

3 结论

当今,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且已成为医疗界的共性问题,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都合并称为风险因素[7]。若工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间接或直接地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纠纷。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就诊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或直接造成病人损伤或死亡[8]。利用循证护理理论为指导,结合丰富资料以及构建在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护士的临床专业知识、患者临床护理需求以及科研结果相结合在护理实践中综合运用,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在护理过程中首先了解护士对相关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并对其进行培训学习,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与护理专业度和临床护理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为主,让护理人员清晰地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目的、治疗过程中的禁忌症。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度,了解护理时存在的隐藏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血压相关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为2.00%,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82.00%,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护理方式更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护理理念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反应事件,改善患者临床血压指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人员血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