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瑾,赵海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300)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注重展示人的内心意识。《达洛卫夫人》作为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其创作风格。这部作品有两位主人公,一位为来自上流社会的克拉丽莎·达洛卫,另一位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炮弹惊吓而患上精神病的塞普蒂默斯。伍尔夫擅长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技巧,将两位主人公的碎片化意识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维度平行和交叉,以此映射二人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分析不同类型的蒙太奇手法对人物的塑造作用,探究该小说人物的内心和主题表达,进而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伦敦社会面貌。
“蒙太奇(montage)”源自法语,本是建筑学用语,后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主要将电影片段进行剪辑和组合,常作为导演使用片段影像传递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中片段化的镜头与意识流小说中碎片化的人物意识类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性,所以电影中的蒙太奇技巧亦可应用于文学作品,能达到相似的艺术效果。著名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曾在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画作和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诗歌中找到蒙太奇的身影。他认为,不仅影视作品中有蒙太奇,文学作品和绘画中也存在蒙太奇。还有一些学者对文学作品的蒙太奇手法进行研究,学者陈婧研究巴别尔《骑兵军》中的蒙太奇手法,其认为文学和电影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并相辅相成。文学作品中的蒙太奇手法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再如学者胡明贵在分析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时指出,张爱玲因从小喜爱电影,故在她的小说创作中纳入电影元素,其主要形式包括模仿电影镜头推进和转换以及蒙太奇时空转换组合。这种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叙事艺术。据此可知,在文学作品中能找到电影技巧——蒙太奇的身影。笔者研究发现,伍尔夫在其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也多次运用蒙太奇镜头。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达洛卫夫人》意识流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该小说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一些学者也对小说中的蒙太奇技巧进行研究。比如,学者瞿世镜通过研读伍尔夫小说,归纳了她所运用的时间和空间蒙太奇技巧。他提出,伍尔夫借鉴了电影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使小说成为一种更富有表现力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学者朱艳阳从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出发,探讨伍尔夫如何打破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对人物碎片化意识进行剪辑和组合。他指出,伍尔夫使用蒙太奇手法将某一场景的不同人物在同一时刻的意识活动交替并置,从而使整部小说建立在一种蛛网状结构之上。研究该小说时间与空间蒙太奇的论文众多,但笔者未发现有人从平行蒙太奇镜头、心理蒙太奇镜头以及对比蒙太奇镜头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达洛卫夫人》中上述三种蒙太奇镜头及其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并分析伍尔夫的写作意图。
在电影中,平行蒙太奇将两个或多个影像片段进行穿插,平行放映,能起到相互照应、补充细节、烘托人物内心的作用。伍尔夫在描写邦德街一辆拉着窗帘的小轿车驶过时,巧妙运用多个人物的单个镜头,将相同地点的不同人物对经过的一辆神秘轿车的猜想和反应进行对比。达洛卫夫人发现男侍手里拿着一个刻着名字的白色圆盘。她在猜那究竟是王后的,还是威尔士亲王的,还是首相的。但塞普蒂默斯看到的却与其他人截然不同,那图案像即将爆发的熊熊烈焰,使他极为恐惧。他担忧是不是自己堵住了车子或行人的道路。伍尔夫将对小轿车的猜想镜头汇聚在一起,在非常短的时间显示了众人对这辆轿车里的人产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至高权力的渴求。然而,塞普蒂默斯这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痛失挚友且饱受战争之苦的士兵,时时刻刻被思想的牢笼禁锢,战争的阴影仍留在他的心中。伍尔夫曾在日记中表明她的写作意图:《达洛卫夫人》就是要“抨击这个社会制度,并表现它如何起作用”,同时表现它“最紧张的运转方式”。因此,伍尔夫沿着不同人物的意识流轨迹,将同一时空下的镜头平行放映,不仅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的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并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对权力和权威的向往。
在电影中,心理蒙太奇是根据镜头画面的切换突出体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手法。在小说开篇,伍尔夫描写了达洛卫夫人独自漫步在伦敦街头的一个连续镜头:镜头先聚焦现在,达洛卫夫人为晚上的宴会去买花,心中愉悦之情跃然纸上。紧接着,读者跟随达洛卫夫人的意识又飘向过去。她回忆起三十年前无忧无虑的时光,不禁留恋从前。突然间,她的思绪被大本钟的钟声拉到现在,她听着那深沉且势不可挡的钟声,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她嫁给了国会议员,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她却觉得自己只有空洞的躯壳,渴望找到生命的意义。在小说开篇,达洛卫夫人的一连串思绪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穿插,时而清醒又时而迷惑。在心理蒙太奇镜头下,这样多变的镜头是另有深意的。电影镜头的转换既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又要符合影片中人物实际的思维逻辑。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伍尔夫为何运用此种镜头:从人物塑造方面看,人物心理片段拼成的心理蒙太奇镜头是从现在到过去再到现在,三段不同的思绪,体现达洛卫夫人三种不同的心理活动,进而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读者角度看,伍尔夫的三次镜头转换,激起读者对于达洛卫夫人的现在心境和过往生活的阅读欲望。伍尔夫设置三个镜头,将读者带入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真切感知达洛卫夫人复杂的心理波动,展现她的思想矛盾,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求解心理。感触到生命的真谛
在电影中,对比蒙太奇利用不同镜头在内容方面的差异(包括阶级差异、声音强弱、生存与死亡等)形成强烈反差。伍尔夫在刻画威廉爵士时巧妙将上层的爵士和下层的士兵这两种阶级的人物进行对比。小说中,两者的差异存在于伍尔夫描写塞普蒂默斯和其他精神病人的镜头之中。镜头一:病人住处的装潢透露着高贵,但是病人却并不感觉舒适,他们只能听从威廉爵士的治疗方案,做出奇怪的动作,还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镜头二:威廉爵士以压制因出身低贱而产生的反抗为荣耀。所有病人都必须忍受他强有力的意志,并封闭在他所建的疗养院内。在“可爱的疗养院”内,生活是孤独的,封闭的,没有人情味的,但是,精神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人的关怀和心灵的治愈与自由。伍尔夫对威廉爵士进行了辛辣讽刺,他用冷漠的态度与毫无疗效的治疗方法压迫战后精神失常急需心灵慰藉的塞普蒂默斯。作为一个当时制度的维护者、主宰者,他企图用压制人的天性的手段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从更深层意义上说,威廉爵士——英国社会大多数人的缩影——所代表的英国当时的社会制度压迫着塞普蒂默斯。这种阶级体制一步一步地使他逼近死亡。此外,节奏也是对比蒙太奇镜头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镜头特定的节奏韵律安排不仅能使读者对情节满意,同时具有紧张感。镜头从威廉爵士华丽贵气的装潢转到来自下等阶级的精神病人做出滑稽动作的画面,紧接着聚焦被迫服从指令的精神病人恼怒的情绪,最后展现了威廉爵士不容置疑的态度。这一系列的影像组合成强烈的视觉冲突,凸显了对比蒙太奇镜头下紧张的节奏韵律,给读者带来压抑感、窒息感,令读者仿佛置身于小说镜头中。伍尔夫借对比蒙太奇镜头强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虽然蒙太奇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最早闻名于电影,但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将碎片化的人物意识剪辑、拼接成完整清晰的生动画面,这使读者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真切感受电影般立体的震撼感,进而产生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将不同场景下人物的意识作为独立的镜头,突出表现个人的精神活动,展现人物性格和当时的伦敦社会。她对当时的英国社会非常失望,不但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个人的内心感受,而且将其扩展到整个社会,甚至人性方面。伍尔夫不仅审视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还强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人与人之间互相温暖与关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种电影艺术技巧与意识流小说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将读者带入小说中,与人物进行“对话”。影像片段与人物意识可以看作贯穿总主题的局部画面。小说通过不同的蒙太奇手法组合碎片化的人物意识,使读者对主题产生不一样的体验。本文主要探讨《达洛卫夫人》中的蒙太奇手法,希望能为该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其他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