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禹
(太原师范学院 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心,山西 晋中 030619)
“图腾是北美方言的中文译名,原意是‘亲属’‘亲族’之意。”它是原始人类智慧的结晶,产生于远古时期。“图腾作为一种包括与部落密切相关的能指,也是上古部落具有神奇力量的符号。”先祖把自己无法战胜的以及无法理解的风雨雷电当作自己的祖先,希冀获得庇护由此产生了图腾。符号学研究方法则是通过一切结构主义活动的方案,建立不同的语言结构的意指系统的功能作用。已出土的大量楚国文物涉及龙凤图腾文化,与当时的楚人生活环境、精神文化息息相关,是早期的氏族标识,也是一种表意的符号化呈现。
龙自古存在于我国的神话传说中,与华夏儿女的先祖炎黄两帝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出土最早含有龙元素的文物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 年的石堆塑龙,整龙呈红褐色用砾岩堆放,因该龙躯体像蛇,故称“蛇龙”。”“‘龙’作为一种图腾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中发掘出三种蟠龙与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仰韶文化的濮阳蚌龙一同构成中华古龙雏形。”凤凰在考古发掘中最早可见于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 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陶器以及象牙匕首上的双头凤纹饰、立凤纹饰均含有凤元素。对于楚国凤图腾的研究,不仅有考古文物作为物质载体,在《山海经》《楚辞》《白虎通义》《说文解字》等古籍传说中也有诸多记述。
先秦古籍记载的凤凰有多重形态。志怪神话的奇书《山海经》认为凤凰融合有鸡、鹤等多种禽类的吉祥长寿表现意义。《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凤凰怡然自得出现在人间便是吉祥的象征,为人们带来和平安宁。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总结古代凤凰的存在形态为:“最终凤凰成为先祖们对各种鸟禽走兽以及自然现象相融合而产生的神物。”凤凰本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虚拟的动物,是从远古时代氏族社会的图腾符号演变而来的,传说记载赋予了其吉祥美好、祝愿长寿之意。
楚国关于凤凰的记载更是认为凤凰是先祖祝融的化身。《楚辞·离骚》中记载:“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先秦楚人是传说中的火神——颛顼高阳氏后代重黎氏。因其掌管成绩显著,使得天下遍布光明,人们温暖喜乐,故被称为祝融。”因此楚人认为自身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为人间带来光明、温暖与爱。《白虎通义》中更是记载祝融是凤凰演变而来:“南方之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便是凤的第二称呼,鸾由凤演变而来,祝融和凤是一体。楚地诗辞中均谈及凤凰的存在,并称之为凤皇。楚人对凤凰的推崇更是饱含对祖先崇拜的情结。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凤皇即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古人对于凤的崇拜不止于此,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赞道:“凤,神鸟也。”凤凰作为先祖们虚构而成的一种神圣之物,人们对于凤的尊崇其实也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
楚国不仅继承了远古时期先人对“龙”的崇拜,还融合自身对先祖祝融的崇拜产生崇“凤”情结,由此将龙、凤作为图腾崇拜的主要部分。
战国时期楚国深受中原地区影响,在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地域融合特色。军事方面,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事不断,幸得楚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厚矿产资源可铸造兵器以自卫;经济方面,楚地物产丰富、农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上的富足促使经济上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在战争时期仍然得到长足进步;思想方面,受到儒家和道家多方影响,主张“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生活,常将象征身份地位的器物与之陪葬。楚国在兼并周围小国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原艺术,还善于将不同动物形象、纹饰进行合体从而形成楚地多神崇拜的特色。楚人好巫,认为龙凤具有沟通幽明、飞天的能力,常作为祭祀仪式中与冥界沟通的器物。主要表现在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玉器和帛画等五个方面。
楚国龙凤纹饰青铜器遍布在礼器、兵器、车马饰、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经历了西周晚期、春秋早中期的模仿阶段,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发展成自身独特风格阶段以及战国中晚期进入个性发展等三个阶段。”龙凤纹饰变化方面也有独特风格,铜器上多有极具生命力的龙纹以及变形凤纹,如蟠绕龙纹、镂空龙纹、变形龙纹。楚地信巫,重视祭祀,作为祭祀仪式常用敲击乐器的编钟便具有浓厚的巫风与图腾气息,出土于曾侯乙墓用作调换编钟律高的正律器——钟上均绘有神人跨龙以及多组十二只凤鸟的形象,以龙凤符号为主、兼具云纹的铜器,在写实的风格上凝聚一层楚风。还有战国中期的通体范铸菱形云纹的铜敦、铜尊盖有4 组共36 只凤纹,铜尊身绘有6 组24 只龙纹的错银龙凤纹尊。
楚国漆器业发达,多以植物、几何纹样和以龙凤图腾为主的动物纹样装饰漆器。“楚国地处江畔,盛产漆树以及必备的竹木。制作种类涉及家具、饮食、书写、兵器等等方面。”漆器成本较青铜较低,多以模仿青铜风格,样式以抽象的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为主,其中动物纹样是龙凤纹、饕餮纹、变形龙凤纹。楚人认为龙凤飞鸟动物等具有沟通幽冥之用,动物纹饰被楚国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以及随葬明器中。乐器虎座鸟架鼓表现楚人崇凤、不畏强暴的精神;虎座飞鸟将虎和鸟两种动物形象结合,鸟立在虎的身上,鸟背上还插有一对鹿角;男墓主人随葬品漆皮马胄残片上不仅有鹿首龙、双首龙及怪鸟还有蟠龙,均是将各种动物神通糅合在一起;在曾侯乙墓中发现的对龙纹漆杯,在湖北江陵马山1 号墓中发现的彩绘凤鸟纹漆瑟、对凤纹漆耳杯、彩绘双凤纹耳杯,有卷云纹、几何纹和双凤纹饰;出土于曾侯乙墓中的彩绘龙凤漆棺还有动物符号刻画,内棺用髹漆彩绘、巨板榫接,绘制有各种龙蛇753 条、各类动物124 只,表现楚人认为这些绘制的图案可以守护墓主人并相信灵魂可以自由出入。
出土文物中,楚国丝织品最为丰富。源于楚国自然条件优渥、气候适宜养蚕,丝织品多发现于长沙、江陵、信阳楚墓。丝织品纹饰常以龙凤纹为主,兼具有菱形、花纹,比如衾面绘有五副对龙对凤的浅黄绢面衾,以及由23 片蟠龙飞凤纹、2 片舞凤逐龙纹共25 片绣绢拼接而成的浅黄绢面衾。
“君子佩玉”习俗在楚国墓葬出土文物中得以体现。东周时期佩玉观念以及楚地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体现一种从关注“神”转向“人”的思想转变。玉器主要有礼玉和饰玉,龙文化、凤崇拜与玉文化由此开始产生交集。早期的龙形玉器从刻板守旧转向风格多样,龙纹玉璧、玉璜、玉珩在纹饰以及雕刻手法上均具有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战国早期的玉璧、玉璜到晚期合体玉均蕴含龙凤纹饰,如战国早期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是由五块玉料、三个可拆卸的玉环和一根玉销构成的一条十六节大龙。该玉挂饰共雕刻37 条龙、7 只凤、10 条蛇。除佩玉以作装饰外,楚国贵族常用错金银龙凤纹铁带钩固定衣袍,兼具实用与美观。玉有着美好、纯洁的象征意义,本身具有“质地温润”特色,故楚地有礼玉、葬玉、佩玉以及生活中使用玉的传统。
帛画可谓早期中国绘画源头——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中都存在过崇巫思想,这种现象较少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多见于地处中原的楚地。”]图腾崇拜产生了巫术,龙凤图腾也从最初代表某个部落氏族转变成一个国家的信仰。1949 年2 月,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发掘出的《人物龙凤图》是我国现存早期帛画。上部为左右一龙一凤,龙头向上蜿蜒,具有中华文化的“腾龙”造型。右侧为凤,躯干较龙更大,表现楚国“以凤为尊”的理念,俨然一副昂首挺胸向上攀升的凤舞形象,极具战斗力与斗争意志。下部偏右表现一楚国贵族女子头部高盘发髻侧身前进模样,面部庄重严肃,双手合十,虔诚地举在胸前。“主要用上部和下部反映龙、凤、墓主人游于天、地、人三界。”魂魄不死观在楚国蔓延,多认为此图是以龙凤符号以及女子行进引亡者灵魂归天,而从对龙符号与凤符号的大小、形态刻画上可见楚人更加偏爱凤。1973 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发掘的《人物御龙图》,也暗示着这种灵魂不死观念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展现,龙凤图腾指引亡者升天。
龙图腾符号是中华民族始祖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真挚的图腾崇拜,楚国也继承了这种信仰。凤图腾是楚国始祖祝融的化身、是美好之物凤凰的寄托、也是指引亡者灵魂去往新世界的神物。这种龙凤图腾的崇拜信仰演变为一种符号象征表现在青铜器、玉器、帛画、丝织品、漆器之上,包含以龙凤图腾纹饰为主和多种动物纹饰、合体型形象,蕴含了楚人对自身图腾崇拜的意义阐释,希望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与神灵互通,从而实现自身的愿望。这种希冀或是长寿或是引领魂魄升天或是庇护逝者免受妖魔鬼怪叨扰。龙凤图腾文化深深地镌刻在楚国波谲浪漫的文化之中,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