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苗族民间舞蹈艺术特征差异性研究

2022-11-12 18:12:35
戏剧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隆林支系动律

王 洁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2)

一、桂西北苗族概况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12 个世居民族,苗族是其中之一,主要分布在桂西与桂北一带。桂西分布于隆林、隆安、西林、田林、环江、那坡、南丹等地;桂北分布于融水、龙胜、三江、资源等地。根据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中国苗族中广西苗族有475492 人,占比5.0445%,人口占比不多,但并不阻碍着广西苗族的文化发展和它独特的民族特色。

隆林苗族在这片土地上已有千年的历史,追溯历史,隆林苗族是蚩尤的后裔,据《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记载:西隆:“苗族人来自北方。”2011 年自治区统计局年终统计数据:隆林苗族103672 人,占全县人口的24.88%,主要聚集在县境南部苗冲中心地带的德峨、猪场、克长、蛇场、岩茶5 个乡,每个乡都超过千人。隆林苗族的支系繁多,共有六个支系,分别为偏苗、花苗、红头苗、素苗、青苗、白苗,而六个支系的识别主要依据是语言和服饰,每个支系在不同文化、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特点,然而苗族芦笙文化却在所有支系中都广为流传。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中国第一个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山区,属云贵高原苗岭山脉延伸地,以山地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共20.1259 万人(2007 年底统计),约占全广西苗族人口的43%。在这里生活的苗族同胞是古老的“九黎”“三苗”后裔。融水苗族的文化同样继承和发展了芦笙文化,芦笙文化在融水苗族的生活中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在节日喜庆、迎客送宾、村寨交往、婚丧大事、男女传情等活动中都离不开芦笙,因此人们以芦笙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代称。而芦笙舞是融水苗族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芦笙文化与群体活动广泛结合,以芦笙文化为中心,衍生出众多的供群众观赏、展示、娱乐、交往、物资交流的坡会。

二、桂西北苗族民间风情

桂西一带的隆林苗族服饰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真实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表达着本民族不同支系的风格与思想。隆林苗服现状发展非常成熟,特别是德峨镇大多民众常穿本民族服饰生活游街。民族服装店铺非常之多,民族服饰成为了德峨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隆林苗族支系之多但服饰也是区别支系的重要标志,如偏苗在隆林占大多数,而大多数的偏苗女装服饰多为长裙。远古时代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造就了她们丰富的图案文化资源,勤劳聪明的偏苗女子在裙摆上制作样式及图案来阐述历史的变迁,裙摆上的条纹图案用五颜六色布片卷圆并紧凑缝制在布条上,下条则用纯白布条镶嵌,形似奔流不息的黄河、长江,象征苗族南迁跨江越河的艰辛历程。上装短,无衣领,分前后两部分,右侧开襟,不放纽扣;未婚女青年用彩巾,已婚则戴多叠盘状黑帕来作为她们的头饰。再如以颜色定基调的白苗、花苗与红头苗,白苗以服饰颜色为白色、不染色不绣花不装饰任何花纹而得名,多着以白色百褶及膝的中短裙。女装主要穿着衣服用多色布料制作。花苗,整件衣裳善用挑花刺绣,全身繁花似锦没有留一处白而得名。红头苗,布料用自织的火麻布,服饰装饰多用红线和彩布装饰而得名,女子的头饰、袖子、围腰和裙边都喜爱用红色,盛装更似春天浪漫的山花。清水苗,上衣右衽短衣,布料是自织的青麻布,衣领圆延边采用两圈花边装饰,衣脚与群头用黑色腰带束腰。素苗,是最具古朴古装式风格的苗族,女装百褶长裙,衣色多为黑或蓝麻布制成。隆林苗族的服饰繁多可称得上是行走的非遗文化。

桂北一带的融水苗族服饰各地差异不大。女装比较繁杂,男装相对简约。桂北苗族服其便装则朴素,其盛装则华丽,传统便装多为土布,经过蓝靛浸染后缝制而成,其色素雅,少装饰,少花工,简洁、朴实。男女装款式无异,上衣都是无领对襟长衣,裤子都是宽脚长裤。盛装以亮布衣和色彩绚丽的百鸟衣为主。苗族在过节时多穿亮布衣,其样式与便衣相同,心灵手巧的苗家姑娘会镶绣各式各样的花草虫鸟等动物的图案在衣领、衣脚、袖口、胸襟等处,她们把它叫做“多列”。苗家妇女穿“多列”也有讲究,平日很少穿,在节庆日或者走村串寨时才穿,做姑娘时常穿,当母亲以后却很少穿。最具特色的服饰就是百鸟衣,是重大节日的盛装,因多在芦笙踩堂时穿戴,故又称为芦笙服。百鸟衣故有此名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衣服的用料长短有别,并在上面挑绣着各种花草鸟兽等图案,而百鸟衣最为细节的是用了百鸟羽绒和薏米壳或小玻珠穿在衣服的各个部位,形成白色羽绒装饰的锦绣盛装。

三、桂西北民族民间舞蹈

苗族民族民间舞蹈是苗族文化最璀璨的部分,芦笙舞作为苗族代表性舞蹈,在各地区也是不可缺失的民族舞蹈象征,俗话说有芦笙的地方就有苗族,苗族人民的发展离不开芦笙。桂西与桂北一带的芦笙舞也是有着它们的异同,我们通过认识、对比来更深入地了解研究桂西北一带的苗族舞蹈,推动和发展本土苗族舞蹈。

(一)桂西隆林民间舞蹈

隆林苗族舞蹈源于社会生活,没有属于自己文字的隆林苗族,用舞蹈的方式阐述着自己的文化。它们善于用芦笙起舞,技艺要求颇高,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丧葬祭祀和竞技娱乐的芦笙舞。

以丧葬和祭祀内容为主的芦笙舞包括芦笙跳鼓舞、扫管舞、供食舞、蹬柱舞、滚竹筛舞、穿步舞。

以竞技和娱乐为主的芦笙舞包括滚地龙、锅转舞、上天梯、滚麻舞、蹬坡杆舞、初伎舞。

芦笙舞主要的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女子圈舞等,舞步统一流畅、舞姿多变、边吹芦笙边起舞,具有技能极高的艺术特征。芦笙多为男子吹奏,舞蹈时吹着芦笙伴着舞步,起舞时上身动作受到道具和吹奏的限制,下肢动作主要靠摆身以及胯、脚的摆动、跳跃、旋转等动作协调统一完成。女子舞蹈动作多为摆手、甩手、转圈、走步、跳抬腿、圈舞等。

隆林苗族芦笙舞的基本形态是双手持芦笙,手肘架起左右横摆,上身微微前含,膝关节自然放松,脚下前点步膝盖屈膝,时而屈膝单脚抬高,形态稳健灵巧的动态特征。

基本动律特征,手持芦笙上身划八字圆路线与脚下摆动方位一致,屈膝抬腿左右横跳动律,摆动律动需要全程胯、腰、肋三个部位在一顺边的方位摆动。

基本动作有矮步、跳转踢步、跪步、摆手单膝腿跳、吸腿撤步、交叉上步、抬腿旋转等动作。

隆林苗族芦笙舞的艺术特征是常用双膝颤动动律,动作多为蹲、跳、腾、挪,配合腰部摆动动律,快速旋转,灵巧型与技巧性要求极强。在苗乡,要成为一个芦笙高手,除了要精通本支系的各种芦笙文化以外,还要刻苦练习才能达到,因而每个成功的芦笙手,都广受尊敬与爱戴。

(二)桂北融水民间舞蹈

融水地区的苗族舞蹈体现了当地苗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劳作生产的特征,而融水地区的芦笙舞也是代表性舞蹈之一,同样也是以芦笙为主体的舞蹈,乐曲的吹奏配合舞蹈动作,轻盈起舞,多在节庆时表演,芦笙舞也是苗家青年谈情说爱的重要媒介。

桂北一带的融水苗族芦笙舞有“嘎坐舞”“嘎哩舞”“嘎任舞”“嘎芦舞”“赛曲舞”等。现今伴随着节庆的芦笙舞蹈表演有着它固定常态化的表演形式,表演开始时,着盛装的姑娘小伙们首先跳《迎宾舞》来欢迎到场的观众们,舞姿曼妙,边吹芦笙边起舞;然后到场的观众与苗家人们互相寒暄问候时跳《圆圈舞》;到了吃饭时苗家人开始跳《踩堂舞》来表达热情好客、淳朴、炽热的民族精神,最后结束时大家围圈跳《团结舞》,这时观众和苗家人一起起舞,表现民族大团结的寓意。

融水苗族芦笙舞的基本体态为:双手持芦笙,手肘自然向下垂,上身体态直立,膝盖松弛,脚下灵活多变的前点步与后点交替,多用交叉前踢跳步,形态欢快喜悦的动态特征。

基本动律特征,身体横摆脚下交替跳步动律,主要注重身体的横向摆动以腰发力带动上身横摆动律,节奏为2/4拍。下肢动律多用颤动,抬脚踹步,身上随之自然摆动。

基本动作有前进步、牵手踩脚步、旁跳步、踏步低蹲、半蹲跳点步、十字交替步伐等,舞步轻快活跃。

融水苗族的芦笙舞多为自娱性,队形上多运用圈舞来表现,动律简单、单一,舞蹈充满着热烈、友好、欢快的气氛,表现了苗族人民对交谊的真诚。

综合上述可见桂西北一带的苗族舞蹈有着明显的区别,桂西一带的苗族舞蹈艺术特征是动律粗犷、沉稳、技巧性高、舞蹈动作复杂,善用舞蹈来强有力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桂北一带的苗族舞蹈动作简单、动律单一、音乐欢快、轻松愉悦的舞蹈氛围。这些因素都是因为地理人文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四、结论

综合两个地区的苗族,隆林苗族支系繁多,服饰多样,民间舞蹈技能性强;融水苗族节庆活动丰富,服饰华丽多彩,民间舞蹈简单,氛围欢快。两地区都有文化的交集点,都有着芦笙舞蹈,都将芦笙舞蹈文化融汇于社会交流、谈情说爱之中,都有着热情好客,朴实聪慧的民族精神。由于桂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如水墨画般美丽的山水形成了人杰地灵的独特文化而使其舞蹈具有轻松欢快的山水文化特征;桂西地区由于北邻贵州,西邻云南,与越南相接壤,加之境内世居民族众多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其舞蹈的动律、形态较桂北地区丰富、粗犷、流畅、更高难度,能清晰地宣泄内心情感。针对两地区的差异性研究,有了初步的区分。但在两地民间舞蹈的研究中还有着更丰富的资源有待我们去挖掘,为苗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从而丰富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宝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隆林支系动律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中华手工(2021年5期)2021-09-26 18:25:27
百色隆林:迎来深圳市罗湖区8名支教工作者
隆林各族自治县近三十年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西部论丛(2020年8期)2020-08-31 22:44:28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神州民俗(2018年9期)2018-11-21 11:10:02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流行色(2017年1期)2017-05-31 19:18:01
评《Smoke》
隆林黑山羊养殖优势与展望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本地白山羊和隆林山羊冬春季补料效果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