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玲
新冠疫情自出现至今已经进入一种常态化防控,随着疫情的到来,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体育锻炼被抬到了新的高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的成长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民素质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疫情的到来还使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教育部于2020年2月29日发布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展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波及全球的灾难,探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心理和行为特征,紧扣了当前形势,又联系了大学生活,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所处的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平台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参考体育教育学、运动心理学等书目,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关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以网络形式进行发放,共计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85份,有效回收率达97.5%。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问卷得到的数据,通过问卷星官网平台导出到Excel中,整理筛选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已获得所需研究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高职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分析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对体育有关联的所有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体反应,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体育行为。
2.1.1 高职学生体育卫生健康意识情况
如表所示:高职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调查中,不主动率占比最高,达70.5%。仅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的体育卫生健康知识;在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益处调查中可看出,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对身体健康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对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仅有16.0%的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调查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均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也较高;但还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主动学习相关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这说明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较高,但高职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弱等特点,自主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较为欠缺。
2.1.2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每个人的心理反应都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中和体育锻炼中,我们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还要探明其心理特征形成的根源,才能便于对症下药。其中动机是指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趋向,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呈现多元化特征,动机排列第一均为增强体质,所占比例分别为30.4%,23.6%,这为高校学生终生体育的实现奠定了一
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娱乐消遣和调节心理的动机所占比例较高,且男生高于女生;这说明在疫情防控限制下,受环境因素及防控限制影响学生居家或宿舍时间久后会以参加体育锻炼来打发时间,丰富闲余生活。但仍有男生10.0%,女生12.5%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且女生所占比例多于男生,这些学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疫情期间居家或宿舍体育课以线上形式进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最后的考试,因此这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被动形式的完成任务。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锻炼动机,培养高职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引导学生积极自觉的、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
2.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分析
2.2.1 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根据调查显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男女由于生理差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男生项目的选择前三位依次为慢跑快走>三大球>器械,女生項目的选择位居前三位依次为慢跑快走>健身操>跳绳,由此可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慢跑、快走、健身操、跳绳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较受学生们的迎合喜欢,另外,在疫情发生后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由户外运动转为居家或室内运动,由此可见,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运动项目和场所选择明显具有局限性,但尽管条件有限,高职学生群体仍能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形式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2. 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与持续时间
根据我国制定的对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为:每周参加身体活动频次为3次以上,每次身体锻炼的时间达到30min以上,且每次体育活动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上。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高职学生中每周锻炼频次3次以上所占比例为39.6%,每次锻炼达30分钟以上的比例为88.2%。每周锻炼频次最高比例集中在一周两次最多,所占比例为42.2%,且每次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所占比例58.3%;此外,在被调查的高职学生中仍然还有18.1%的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或不参加体育锻炼,说明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较低的,高职学生的频次集中在两次最多,因此我们还应该重视和加强在疫情期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是受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场地器材因素、课余训练和指导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受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 讨论与反思
3.1 新冠疫情对高职学生体育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新冠疫情是全社会的一场危机,一定会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反思,我们都必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改进学习生活中的各类不足,这次疫情从2010年至今已经处于一种常态化防控,在此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给人们的思想上带来了巨大影响,也使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然而却没能让学生的体育行为(锻炼时间、锻炼频次、强度等)呈现出令人期望的画面,也就是经过疫情的洗礼,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增强,但体育人口密度没有显著的提升,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3.2 体育锻炼主动性的缺乏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总体上不高,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认识到位,但是自我控制力较弱,锻炼的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在校期间学生是在学校制度的约束下进行体育锻炼,属于被动的参与,因此出工不出力是普遍现象,这必然导致锻炼的效果较差。本次新冠疫情让全社会对“健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我们应该采取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自发的,经常性锻炼,从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3.3 疫情常态化下线上教学对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疫情常态化下,疫情的特殊情况使得网络化的体育课程被动开展,体育线上教学成为疫情期间的一种常态化教学方式。从实际情况看,体育教学具有直观性、互动性、身体直接参与性等特点,使得被动式的体育在线教学让身体处于一种“缺场”的状态,这种以教师言传为主,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教学质量不能够保证。除此之外,受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场地器材因素、课余训练和指导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受限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要以线下教学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很好的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产生更好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较高,但高职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弱等特点,自主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较为欠缺。
(2)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呈现多元化特征,动机排列第一均为增强体质,其次娱乐消遣和调节心理的动机所占比例较高。
(3)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高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中,男生项目的选择前三位依次为慢跑快走>三大球>器械,女生项目的选择位居前三位依次为慢跑快走>健身操>跳绳。
(4)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高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较低,每周锻炼频次最高比例集中在一周两次最多,且每次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所占比例58.3%。
4.2 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健康意识。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和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作息,缓解在疫情期间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的心理问题。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強健康知识及科学锻炼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健康体育锻炼的宣传。
(2)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疏导
目前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疏导,是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实现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需要各院校及体育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不断丰富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3)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校应积极倡导体育锻炼,号召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锻炼,加大鼓励措施,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养成积极的锻炼习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尤为重要,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校体育安全研究(GS[2021]GHB2036)。
(作者单位:甘肃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