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正
近期基金四季度报告发布,关注基金季报披露的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再结合股票市场的风格变化,找到下一个阶段选基的思路。
但我们看到2022年以来市场风格已经完全转变。比如说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由牛转熊,市场风格指数由成长转向价值,比如前期强势的赛道行业医药、军工等大幅下跌,而银行、地产成为今年以来惟二取得正收益的行业等。受基础市场影响,2021年权益基金加权平均上涨14%,但今年以来加权平均已下跌7.18%,几乎跌去2021年涨幅的一半。
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基金风格已经由成长开始明显偏向均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季度末权益基金持股总市值7亿元,其中成长风格基金配置市值1.5万亿,占21.9%;偏成长风格基金配置市值1.4万亿,占20.29%,均衡风格配置市值3.35万亿,占47.93%;偏价值风格0.45万亿,占6.49%;价值风格0.24万亿,占3.38%。
与此相对,2021年3季度末权益基金持股总市值6.5万亿,其中成长风格基金配置市值3.07万亿,占47.65%;偏成長风格基金配置市值1.61万亿,占24.88%,均衡风格配置市值1.07万亿,占47.92%;偏价值风格0.50万亿,占7.76%;价值风格0.20万亿,占3.14%。
成长风格基金在成长股上的配置比例大幅下降25.75个百分点,均衡风格基金在均衡股上的配置比例大幅上升31.37个百分点。
市场风格转变,规模较大、资历较深基金经理配置会更均衡,而对后市看法也更客观。因此我们选取长期业绩较好,管理规模大的基金经理对选股的言论,希望能对投资者做基金选择有所帮助。
朱少醒表示,自己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而是会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公司上。而张坤强调,将继续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除了精选个股,谢治宇认为还需要平衡好公司的短期估值和长期价值。至于对后市看法,也许刘彦春的结语比较能代表大部分人的心声,他认为投资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保持耐心,价值总会回归。
2019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超预期的业绩持续性或难以为继,需要投资者对基金组合适时再平衡。2022年我们建议投资者的基金组合进行成长价值风格的再平衡,赛道行业和非赛道行业的再平衡,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再平衡。
首先是成长价值风格的再平衡。经过近三年市场成长风格持续占优的洗礼,坚持价值风格而不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已经成稀缺资源。不过我们还是以更长维度的业绩考察和基金组合的风格分析,挑选出4只价值风格基金供投资者参考,它们是易方达蓝筹精选、中欧潜力价值灵活配置混合、财通价值动量混合、圆信永丰优加生活。
以圆信永丰优加生活为例,该基金是价值风格,近一年排全部基金前1/4,近五年以185%总收益排全部基金前1/4,近五年的最大跌幅发生在2018年为25.44%,基金经理是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范妍,自2015年10月任职以来年化回报21.94%。
其次远离赛道基,挖掘深度价值行业基金。经过连续三年上涨,包括医药、芯片、光伏、食品饮料、新能源车等行业的累积涨幅已经非常巨大,近期出现明显调整迹象。以芯片行业为例,2021年7月30日见顶以来,芯片ETF下跌25%,但是从指数估值(市盈率)仍有66倍。2020年和2021年国证芯片行业股票的营收增长是20%和30%,盈利增长是67%和79%,该指数上涨是因为过去两年芯片行业景气度大幅上升,但目前市场一致预期芯片行业今明两年的增速分别是35%和30%。当前估值显然已提前透支行业未来两年的业绩增速。
反而之前基金经理多数不看好的银行和房地产行业等深度价值行业指数今年以来取得了正收益,建议基民关注券商ETF、中概互联ETF等冷门行业基金。
最后是,A股和港股市场基金的再平衡。2021年港股跌幅较大,但港股的价值股基本上都是龙头企业或者央企,这些资本质量非常高,最能承受基本面压力,因此风险较小,而A股经过连续上涨之后的性价比已明显弱于港股。
包括丘栋荣、张坤在内的基金经理已明确表示对港股市场的看好,尤其是张坤已经将港股的配置比例提升到25%。基民可以更多配置到港股配置比例比较高的基金,包括QDII。
基金业绩持续性已明显下降,不能用老眼光选基。2019年到2021年,市场始终是成长风格占优,这导致成长风格的基金在此期间业绩持续性远高于历史水平。统计显示,2004年到2021年,连续3年业绩排名前30%的基金平均占比仅2.89%,但2019年~2021年占比14.01%(数量724只)。但经过连续三年上涨,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高差已接近2007年牛市水平,市场风格和基金风格无法长期持续,基民不能太过短视。
(文中投资品种仅为举例说明,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