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主持人语
在美国股市暴跌之下,A股市场经历了困难的一周。本周,沪指最低走到3356.56点,一周跌幅达到4.57%,与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周暴跌时的跌幅仅差0.01个百分点。沪深两市成交额滑落到万亿以下,其中周三不足8000亿元。北向资金也是连续流出,本周净流出260.72亿元,仅周四和周五就净流出270.91亿元。在个股层面,本周有两个交易日的下跌个股数量接近4400只。
在这个普跌的一周,市场期待的大金融这类“护盘力量”也没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在趋势面前,没什么力量能逆势而为,所谓的救世主更多的是自己安慰自己的想象。
那么,如此的暴跌是否已经为虎年市场做了“定调”?当然不能。一周和一年以及长远的“势”从来不是一个概念,短期的“势”和市场情绪有很大的关系,长期的更多的是和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相关。因此,虎年上市公司业绩兑现情况才是其后续股价表现的根本。
搞清了“势”也就找到了在当前市场暴跌下的行动方向,那就是寻找价值、布局价值。比如,如果美元加息,我国降息,哪些公司的业绩面影响有限或者有增厚的可能?如果公司估值和股价背离太远且没有被炒作过,其安全边际是不是更高?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就会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价值机会。
辞牛年迎虎年,祝投资者们都找到自己的新机会,大展宏图。
主持人 李壮
在民间流传的“四大傻”行为中,“炒股炒成股东”名列其中,说的是股民买入股票之后被深度套牢,被迫长期持股的一种现象。不过,相比炒股炒到爆仓,成为股东还是有一定的幸福感的,因为爆仓不仅会让你本金灰飞烟灭,更可能让你成为倒欠券商债务的“千万负翁”。近期就有新闻报道称,有位坐拥数千万资产、年近七旬的独居老太太,因为向券商融资炒股出现亏损被强平,最终不仅本金保不住,还倒欠券商上千万元,名下房产和养老金账户都被冻结,仅保留每月1000元出头的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爆仓的结局很残酷,这位激进加杠杆的老太太为自己冒进的投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提供融资的券商也在这场博弈中蒙受损失,可以说是“多输”的结局。而对全市场来说,如何引导融资杠杆这把“双刃剑”用在合理的地方,防止过度使用沦为“有毒的杠杆”,已经迫在眉睫。
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位炒股炒成“千万负翁”的老太太原本资产还是比较雄厚的,不仅有无贷款的自有房屋、数千万证券资产,月退休金也超过一万,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人梦想的财富自由,原本是可以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但从千万富翁快速沦为“千万负翁”,也就是开通融资炒股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而已。虽然以往也有不少投资者因为融资炒股、借钱炒股导致血本无归,但这个案例因为数额太大、投资者年纪太大而引发关注。对这位老太太来说,除非彩票中特大巨奖,否则余生要翻盘已经不可能。加上近期A股持续调整,许多投资者对此未免有“兔死狐悲”的心情,对老太太多抱有同情之心,甚至不乏希望法院和券商“网开一面”的论点。
虽然结果对这位老太太很残酷,但根据相关法规,无论是券商提供融资额度,还是法院依法做出的判决,完全是合法合理的结果。从券商的角度来说,为符合“50万资产以上”的投资者,在其自愿的前提下提供融资服务,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在其持仓亏损到一定比例,无力追加保证金以维持合适的担保比例之后进行强平,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常行为。作为一位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本身就应当为自己的投资行为后果承担所有责任。最需要反思的是这位投资者,为何要动用这么多的融资资金,或许她过去在股市的投资很成功,很多资金是炒股积累而来,但一旦用了杠杆,就可能会面临爆仓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绝对不像只使用自有资金那样,面对下跌扛过去可能还会迎来下一个春天。事实上,如果只用自有资金炒股的话,这位老太太绝对不会沦为“千万负翁”,甚至可能在2018年套牢之后挺到后来解套甚至赚钱,创造一段“长期投资”的佳话。选择只在一念之间,加了杠杆很多主动权就不在你手上了,这点是所有投资者都需要警惕的。
虽然一切看起来“都是杠杆惹的祸”,股市调整的时候投资者也会感受到切肤之痛,但在行情转暖之后,依然有许多投资者乐此不疲。这其中,想要赚快钱、赚大钱的心理是主要原因,其次则是对自己的炒股功力太过自信,而忽略了市场波动的风险。这种“趋利避害”的心理是人性正常的反应,但影响绝非投资者自身资产波动而已。2015年的“杠杆牛”殷鉴不远,当时除了券商提供融资之外,还有分级基金、伞形信托和数额庞大的场外配资加杠杆为牛市添柴加火,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地鸡毛,甚至需要动用上万亿救市资金来稳定市场。“杠杆牛”带来的大起大落,对投资者尤其是高位买入的中小投资者是重大的伤害,也不利于股市吸引长线资金沉淀下来。
2015年“杠杆牛”的幻灭之后,场外配资等高杠杆炒股模式被清理,券商提供的融资规模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目前1.6万亿左右的规模和2015年超过2.2万亿的历史巅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果再考虑到这些年来市场扩容带来的市值增长,融资盘的比例已经比当年大幅下降,风险也同步降低。但杠杆投资放大风险和收益的特性没有改变,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特别是老年人应当谨慎参与。笔者认为,老年人融资炒股完全没有必要,甚至连自有资金都不能完全投入股市中,而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降低整体资产的波动,炒股的部分“小赌怡情”就好,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进行融資炒股之前,也应当谋定而后动,在做好可能爆仓的思想准备之后,再参与这场充满未知数的博弈,做到“愿赌服输”。
尽管投资者最终应当为自己的投资后果买单,但作为提供交易信道和融资额度的券商,也应当做好风控,慎用这把“双刃剑”。根据目前的规定,每位投资者只能在一家券商开通两融账户,这点和普通账户可以“一人三户”的规定不同,再加上两融账户可以为券商带来利息收入和更多的交易手续费,因此争夺两融账户也成为券商做大经纪业务的重要一环。在这种情形下,个别券商对投资者开通两融账户的要求并不像投资者想象的那么高,特别是老年人开通的部分,各家券商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认为,要杜绝过度使用导致“有毒的杠杆”出现,券商的风控责无旁贷,监管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否则,在市场大幅波动的过程中,即使券商动用强平手段,也可能出现无法追回的坏账,就像那位倒欠上千万的老太太,券商实际上很难完全弥补损失。如果类似的情形大规模出现,由此也可能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甚至金融风险。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券商应当在两融账户额度的设置中,针对年龄的部分引入相关系数。比如,60岁以上的投资者,可用的融资额度比60岁之前少50%,且每5年调整一次并降低50%,这样投资者在年满70岁的时候融资比例仅有60岁以前的八分之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账户的风险。另外,不妨考虑仅用于交易场内基金的两融账户,老年人在基金两融账户的系数比股票有所提高,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融资杠杆风险的作用。(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