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2-11-11 10:33张纹语廖珮君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教育

张纹语 廖珮君

1.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1 问题提出

创新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创业是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中进一步指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多主体参与的育人系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高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循序渐进地转变师生对创新创业的刻板印象,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近年来,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是国家的战略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办学模式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关注增强院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功能。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产学研转化融合为手段,强调高校与社会各角色的协同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施是建设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表现,二者在目的上具有高度的同向性与契合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目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起步较晚,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是新鲜事物。目前我国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已初步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但是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还存在不足或缺失。如何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现状进行盘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现状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是否式问卷,第二部分为李克特量表问卷。通过问卷星对193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3份。其中大一学生21人,大二学生31人,大三学生93人,大四学生48人。采用SPSS 26软件将回收数据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首先对是否式问卷进行简单的频率分析(表1),其次对李克特量表问卷进行均值分析(图1),以此为依据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数据可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已经初步构建,但还存在相对突出的“短板”。

表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频率统计

图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均值

2.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应用”与“创新”,强调培养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的意识与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广阔的视野,还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社会企业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意识淡薄,政策上也设置了很多标准与条件,阻碍了高校进行全方位、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数据表明,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国际视野均值仅为3.57,与其他国外高校进行合作的比例仅有56.5%。这两项数据都排在相应统计数据的末端,说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国际的交流程度不足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机会的均值为3.61,到企业等一线学习的机会为58.5%,两项数据在相应统计数据中都靠后,导致有些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缺少甚至找不到锻炼的学习机会与平台,致使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下降。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无论是在对国际的开放度上,还是在对社会的开放度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现状不利于甚至会阻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创”人才的培养。

2.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程度不够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同运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整合校企政3个方面的资源与合力办学的意识和能力,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宗旨背道而驰[1]。根据调查数据,无论是高校内部还是高校与外部都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与协同工作。从高校内部协同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各项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关联度的均值为3.66,相对于调查的其他均值处于较低的位置。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仅把其视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缺少将校内各项工作与其关联的意识。从高校与外部协同看,外部相关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度的占比仅为57.0%,同时学生到企业一线学习机会的比例也较低,高校与校外机构的协同程度不高,那么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且密切的合作更是难上加难。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与学校的目的不一致,政府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比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然而,若想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办好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把长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协同工作上的不足,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2.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动力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全方位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要素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来持续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与完善全面的创新创业制度政策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目前还未进入主流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冒险精神与挑战精神的体现,这与中国传统社会环境强调的保守、稳健的风格相冲突,导致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2]。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调查统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均值为3.63,在整体均值数据中排名靠后,说明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很难充分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另外,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政策,在结构设置上过于繁杂,不必要的标准与要求过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或项目周期过长,而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生又缺少社会经验与活动经验,致使许多想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望而却步。同时调查数据也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均值虽高达3.76,但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机会并不多,校内各项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联度也并不高。说明高校内部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落实度低,在制度构建方面不健全。

3 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路径

根据目前存在的3点问题,本文将从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性、协同性、开放性、可持续性6个角度提出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这6条路径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整体联动,任何一条优化路径的缺失都会阻碍其他路径的发展。

3.1 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全员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全员性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全员参与,它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参与对消除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误解有重要意义,学生与教师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有利于增强校内相关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助于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例,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分为知、情、意、行4个维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情感,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在实践中通晓创新创业的道理[3]。根据百森商学院实践的启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用初期被动与后期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了解创新创业知识为起点,逐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情感,这样既达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普及化的目的,同时也考虑了参与主体的兴趣与意愿。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看,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内的各学院与各专业都要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纳入培养目标体系,全员性同时要求政府与社会相关机构参与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来。从人员的角度看,不仅仅要求是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的教职人员都应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活动。

3.2 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全程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全程性要求本科生进行贯穿本科4年的、连续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顺利运行的支柱。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通过偶尔的几次讲座、几次活动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而是需要通过有计划地、长期地培养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全程性通过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断层的问题来提高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的成活率,同时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以美国高校为例,其在创业实训过程中,导师跟踪指导,学校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并定期对创业状况进行评估;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课程设置完善具体、体系性强且层次分明,实施过程循序渐进,依照课程难度由浅入深[4]。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强化其全程性。从时间上看,应对各年级的本科生都进行不同程度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通过不同的形式接收并学习创新创业类的知识。从教育模式上看,创新创业教育应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处于不同时期的本科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合理规划本科4年的教育内容,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高阶实践知识的过渡。

3.3 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全方位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全方位性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各项工作中,它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成功运行的驱动力。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不仅与院校的具体创业课程和活动有关,还与政府、社会、院校和学生等许多其他因素有关[5]。应用型本科院校内的教学、研究、服务及管理工作看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不紧密,但每一项工作都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从校内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上看,创新创业教育为各类专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同时专业教育教学与科研也拓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视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深度的融合,提高产教研的转化效率。从校内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上看,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要物质上的支持与落地的制度支持,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校内其他管理工作相孤立,这既不能促进高校内部其他工作的开展,也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全方位性从不同的角度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高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

3.4 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协同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性要求生态系统内各要素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要产生深层次的互动与连接,它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连贯运行的关键。以日本工业大学为例,其依靠产学研合作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到学校科研发展与地区产业升级协调共生,创立产学合作中心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同时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产品创新与企业生产[6]。因此,强化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可以从高校的内部与外部分别入手。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入手,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开创通识类课程外,也要开设专业融合类课程促进各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同时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目的,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积极互动合作开展多元化活动。实现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协同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外部入手,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与政府、企业进行的深层次、长期合作。高校要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寻求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新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协同性能够提升创新创业相关项目的成果转化速度,为开展新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基础。

3.5 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开放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要求系统内的各个要素都秉持开放的视野和合作态度,它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提供导向。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通过成立官方的校友联盟组织、斯坦福创业网络来促进校内外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研究及实践,从多个渠道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支持[7]。因此,强化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开放性可以通过创建校友联盟组织、鼓励学生自发创建创新创业社团等方式增强高校与社会各资源的互动,让高校内的学生更容易且方便、更真实且具体地接触到创新创业方面的资源与信息。另外,我国高校应广泛吸收国际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并与中国的特色道路与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合理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建设充分体现属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3.6 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要求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状态且不被破坏,它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能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完善的制度保障与资金保障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制度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政府、企业等校外机构共同制定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采取师生自评与多方参评的综合模式。一是由大学自主制定各项评价指标与自评维度,如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参与度、学分、成果等。二是由高校内师生根据自评维度进行自我评估,并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反馈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改革。三是高校外的政府、企业等其他相关机构可以运用多元灵活的形式对其进行评价,如等级分定、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结合以上3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可以帮助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和不足,规划未来的教育培训路线。其次是资源保障,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比例,对高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并合理开发,同时合理利用校友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从而间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生,加快产学研转化效率,为地方产业服务。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