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朝霞
(麻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南 黄冈 4383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自然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间子宫重量超出盆底肌肉所能承受的压力,从而导致盆底肌纤维变形,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引发压力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症状,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多通过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且效果较显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对修复产妇盆底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大多产妇因盆底肌力弱、自主收缩意识不强导致盆底功能出现障碍,简单的Kegel训练无法满足产妇的康复需求,无法彻底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长期效果欠佳[2]。近年来,各种功能性强大的医疗器械逐渐推出,临床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其中,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前者主要是通过仪器反馈产妇体内的活动方法,并操控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而后者主要是通过电流刺激的方式,帮助产妇消除疼痛,从而达到改善身体机能的作用[3]。有学者指出,将其应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可积极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对于产妇盆底功能的治疗和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4—7月本院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45±2.61)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盆底肌张力Ⅰ级30例,Ⅱ级10例。观察组年龄20~37岁,平均(29.37±2.59)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盆底肌张力Ⅰ级29例,Ⅱ级1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自然分娩产妇;单胎分娩产妇;婴儿正常存活;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严重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者;有腹腔手术史者;产后严重感染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存在智力缺陷、认知功能障碍及交流障碍者。
1.2 方法对照组实行Kegel训练。让产妇采取坐、站立或卧位方式训练,首先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放松,在吸气的同时夹紧臀部和大腿,并将肛门提起,吸气时间持续2~3 s,呼气时放松,停顿3~5 s,然后再次进行吸气、放松,重复该动作20~30次,每天进行3~5组训练,每次15~20 min,后期可根据产妇恢复情况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方式治疗。①电刺激: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广州品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12091496,型号:PZ-2104)的阴式探头对产妇进行电刺激治疗,探头频率为8~80 Hz,脉宽为20~740 μs,电流设置以产妇无疼痛感为宜,在对患者肌纤维进行刺激时,Ⅰ类刺激频率设置为8~32 Hz,Ⅱ类设置为20~80 Hz。每次治疗时,需重新按照上述标准调整各项参数。②生物反馈: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深圳德佳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22090501,型号:MMK640i)的肌力传感器,将产妇的盆底肌力强度、疲劳度等转化为相对应的视觉信号,并根据仪器所反馈的视觉信号,让产妇自主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训练。1个疗程为10次,两组产妇需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肌肌力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底Ⅰ类和Ⅱ类的肌纤维肌力,Ⅰ类和Ⅱ类表示盆底肌肉的快慢肌,主要根据肌细胞形态结构进行分类,Ⅰ类肌纤维力主要分为6级,0级:收缩时间0 s;1级:收缩时间持续1 s;2级:收缩时间持续2 s;以此类推。Ⅱ类肌纤维力共分为6级,0级:收缩次数为0次;1级:收缩次数为1次;2级:收缩次数为2次;3级:收缩次数为3次;以此类推。
1.3.2 盆底功能障碍评分采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5]测评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且等于各个条目得分相加,评分越低表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程度越轻。
1.3.3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产妇肌张力改善程度≥90%;有效:治疗后,产妇肌张力改善程度80%~<90%;无效:治疗后,产妇的肌张力改善程度<8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4 并发症包括尿失禁、盆腔疼痛、子宫脱垂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盆底肌肌纤维力比较治疗前,两组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盆底肌肌纤维力比较(±s,级)
表1 两组盆底肌肌纤维力比较(±s,级)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40Ⅰ类治疗前2.47±0.512.45±0.540.17>0.05治疗后5.87±1.523.47±0.159.94<0.05Ⅱ类治疗前1.69±0.261.65±0.240.71>0.05治疗后4.98±1.252.75±0.6210.11<0.05
2.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40治疗前70.12±5.7469.84±5.930.21<0.05治疗后34.72±3.8443.20±4.179.46>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分娩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因产妇分娩时,用力牵拉盆腔肌肉造成产妇盆腔发生改变,使肌肉受损,进而使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若未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可引起产妇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落等并发症。同时,盆底肌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盆底功能一旦出现障碍,将会影响女性的阴道紧缩度及正常排尿,导致产妇的生活质量下降[5]。因此,对于盆底功能出现障碍的产妇,临床需在产妇产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使产妇恢复阴道紧缩度及正常排尿,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进行Kegel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产妇盆底损伤肌肉、神经得到恢复,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6]。但由于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因盆底肌力弱、自主收缩意识不强引起,对其单独进行Kegel训练治疗效果有限,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仍较高。
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是经皮将电极植入人体脊柱椎管中,并利用电流对人体脊髓神经进行刺激,通过电刺激的方式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治疗,在预防盆底肌肉萎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生物反馈疗法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该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器转化人体中无法被意识到的生物信号(肌电、脑电等),并将转化后的信号反馈到产妇身上,使其有意识地调控各个器官中的活动,避免内脏活动超出正常范围[8]。女性妊娠晚期时,子宫重量已达到盆底肌无法承受的程度,盆底肌肌张力在该时期多会出现大幅度减弱情况,在分娩时将会对产妇的Ⅰ类肌纤维收缩力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产妇的Ⅱ类肌纤维,从而引发肌肉纤维化和肌肉退行性改变的症状,影响产妇的康复速度[9]。利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过程中,可有效增强盆底肌肉中的神经功能,提高感知能力,使产妇能自主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训练,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盆底收缩能力,进一步加快产妇的恢复速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方式,可加快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速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妇的盆底肌肌力。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提升产妇的神经兴奋性,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妇的肌肉收缩能力,加快产妇盆底肌肌张力及弹力的恢复速度,治疗效果良好[11]。
产妇分娩后一般3~7 d可出院休养,而其盆底功能恢复则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产妇出院后采用单独的Kegel训练,常难以满足产妇的康复需求。同时,部分产妇由于在医院内未完全掌握Kegel训练方法,导致其出院后会盲目的进行训练,或产妇出院后认为训练帮助性不大,进而停止继续Kegel训练,常达不到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方式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因此,产妇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通过电流促使产妇内部盆腔肌肉和神经系统兴奋,进而唤醒产妇盆腔内受损的神经细胞,增强产妇盆腔肌肉收缩能力,改善盆底障碍。
据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产妇会因十月怀胎期间受压及分娩时过度牵拉,造成盆腔组织受压和分离,进而导致盆底肌支持结构减弱,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加之产后未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治疗,常导致产妇出现尿失禁、盆腔疼痛、子宫脱垂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通过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减少产妇发生尿失禁、盆腔疼痛、子宫脱垂等并发症,分析原因为,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唤醒产妇盆腔肌肉细胞,增强产妇尿道及阴道的收缩能力,进而较好地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加产妇储尿能力,改善产妇尿失禁等问题。此外,孙自琴等[12]研究认为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减少产妇出现尿失禁等并发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于治疗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中效果线束,能改善盆产妇底肌纤维收缩力,加快产妇盆底肌肌力恢复速度,减少产妇出现盆底功能性障碍及减少产妇发生尿失禁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