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提问
评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学校日常教研的重要环节。但在学校日常的评课活动中,常存在教师怕说,或者无话可说的情况。即使有个别教师发言,有时也会偏离活动主题。评课活动往往陷入尴尬的氛围。校本教研应怎样引导教师有针对性、指向性地进行评课,提高教师评课水平?
——重庆市开州区某小学李老师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教师发展中心 李淑民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评课活动中之所以出现老师怕说、偏离活动主题、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主要是评课教师事前对活动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心中没有一个系统的评课标准,课堂观察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关注点,再加上教师理论素养不高等诸多因素使然。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集体备课是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进入课堂之前一定要先进行集体备课,听讲者和主讲者都要深入理解活动主题,明晰整节课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关键问题以及相关的预设生成等,教师要对相关内容了然于胸,要有备而听,而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
明确标准是关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师事前要明晰评课标准,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课,每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比如我们通常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观课。只有教师明确了观课角度,清楚了评价标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此外,我觉得还可以换个角度去观课,我们工作室倡导乐教、乐学、乐长的教学理念,寓意乐教乐学、教学相长。乐教包括教会、会教、爱教三个层次;相对应,乐学包括学会(知识)、会学(方法)、爱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可以通过课堂观察研讨交流师生的教与学在哪个层次、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乐教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乐学就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此便实现了教学相长,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分工合作是捷径。“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主管校本教研的领导在课前可以对听课教师进行分工,通过任务驱动,明确每位教师重点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听课教师就会更专注,研究也就更深入,点评时突出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去说,这样就能引导教师有针对性、指向性地进行评课。当然,其他教师也可以补充、质疑、交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就不至于大家总是重复一个话题,都是官话套话,千篇一律,蜻蜓点水。
提升素养是保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的理论素养决定了校本教研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评课时不能就课论课,而要善于总结提炼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善于把做法总结成经验,再把经验提升为理念,用理念再去指导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再从理论回归对实践的指导,长此以往,教师的上课和评课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河北省名师李淑民工作室威县教研室 姜永春
作为一名教研员,笔者长期深入各学校的听评课现场,提问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十分常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并破解——
听课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评课环节只是走个过场,最后留下一份活动记录放在档案盒里。这种过程的形式化,造成参与活动教师可不说、不敢说的局面。
破解策略:激励成长,多学多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校本教研建议中指出:构建校级常态教研共同体,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因此,学校及教研部门要定期举行教研活动,让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在多学、多说、多练中逐步提升评课的技能。另外,学校对于教研活动可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听、评课情况纳入积分考核,作为评优树先的参考条件,以调动教师参与评课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讲课者和评课者很容易出现几种情况:一种为表演者和严厉苛责的观众;一种是“风水轮流转”的互相吹捧;一种是只关注课堂的表面现象,如板书、教态、语言等。这几种单一的评课方式,很容易造成评课者苛责说、奉承说、泛泛说的局面。
破解策略:学习提升,扎实推进。
首先明确评课是以讲课者的教学实例为载体,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的教学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听评课参与者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而当教师不知该如何听课、评课时,学习成为教师持续提升的“灵丹妙药”。如学习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可了解一节好课的标准,这样在评课时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从多维度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学的行为(参与程度、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的行为(提问、理答、评价、效果)等,并与原来的教育设想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使评课活动得以扎实推进。
学校在组织和实施教研活动时,一般采用“下发通知—听评课—安排下次活动”的循环形式进行,而评课者对于要讨论什么问题、课前什么准备、重点听什么、交流说什么一概不清晰,这种无规划的状态造成评课者偏离说、不想说的局面。
破解策略:制定主题,有的放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校本教研建议中指出:基于本校学情,聚焦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使评课变得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主题的来源可以根据学校的学情,由学校提出,教师进行实践;可根据当前的教育方向,如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实践,由学校和教师们提出;也可根据实验课例的教学重难点或疑惑点,由讲课者自己提出;还可以把参与评课活动的教师想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活动参与者甄别、协商确定本次讨论主题。在实施评课活动前,可先让讲课者说说教学背景、教学创新、教学设想等再进行听评课,从而强化所有参与者的责任意识,提高评课活动的质量。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县直第一小学 李秀华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评课不仅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察,更是对教师智慧的一种展示。如何评课才有智慧、有成效、有针对性,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三个字——方、真、异。
听评课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评课更有效,更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成长呢?首先,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评课教师,都应明晰“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落实学业质量标准。其次,评课教师要明晰一节好课的特征,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校情、学情及教育教学规律,聚焦课堂,掌握评课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学生态度、学习习惯及教学效果等,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最后,评课教师要明确衡量课堂教学的具体指标,找到评课的关键点,并根据评价要素的具体指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帮助授课教师提升课堂质量。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离不开评课教师客观的分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在校本教研中,评课教师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给予授课教师评价,真诚地指出授课教师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例如,评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讲授这节课是如何设计的、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采用了哪些教学策略等,本着互相学习的态度展开探讨。只有秉持真诚的态度,才能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如果仅仅说优点,或者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对授课教师来说作用不大,更不能帮助其成长。而要让教师能“真”评课,就需要学校领导层积极营造教师主动探究教学方式变革的教研氛围,营造敢于分享、直言观点的听评课氛围,以此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评课质量,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评课角度应有所不同,评课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同行评课时,骨干教师评青年教师的课,可以在鼓励的基础上多指出不足,帮助其进步;年轻教师评骨干教师的课,应以学习为主,同时可以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或思考一起探讨。评青年教师的课,更侧重于关注课堂的基本要素;评骨干教师的课,除了关注课堂的基本要素,还应侧重变革育人的方法,是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更有针对性、指向性、专业性,更能真正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
四川省成都市马家河小学 王玉
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教育研讨的主要形式,但是很多教师都不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参加工作有14年了,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一开始我是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评课活动的,特别担心在评课时发言。一方面是碍于情面,对于一些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怎么给人家挑刺?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会评课,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去评价,也没有足够的数学教学理论,在听课的时候不能发现问题,更别说评价别人的课了。由于平时教学工作非常忙碌,还要处理班务工作,剩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批改作业。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认真学习数学的教学理论,也从来没有在评课之前去认真研读对应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去了解上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和环节,所以在听课时容易走神。如果轮到我发言,就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泛泛而谈,发现不了课程设计和活动过程中的问题。
工作七八年后,由于偶尔会听各级别教研员、优质课教师的培训和分享,逐渐学习到一些常见的数学专业理论,自己在听课时也能发现一些问题,发言的时候往往就自己看到的现象说说想法,但还是没能有理有据地评课。再后来,在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中,我不断去翻看小学数学相关的专业论文和书籍,在理论的指导下,我的课堂质量有了明显进步,在评课活动中,也能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评课,感觉自己的收获越来越多。
基于自身经验,我认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是不能有效评课的关键原因。此外,听课的教师往往都坐在教室后面,对于学生的小组讨论、操作过程、达标情况难以记录清楚,这让教师们在评课时难以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何让评课更有针对性、指向性?
首先,教师要积极学习学科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听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内容确定听课的主题和重点,理清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听课。另外还要积极参加有关听评课的培训,系统学习如何听课、如何评课。
其次,改善目前的听课形式和记录办法。虽然坐在教室后面可以观察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但难以详细记录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因此,在听课时,教师可以坐到教室两侧或过道中间,以贴近学生进行观察。同时,记录的方法除了笔记外,还可以拍照、录音,收集学生的过程性资料,便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基于学习真实发生的评课过程才能直指教学问题的核心。
总的来说,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评课中能有效发言的前提,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是课堂有效改进的基础。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中心小学 陈韶华
评课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教师在评课活动中提出的建议大多数是“套路”,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为了在评课活动中不出现这样的尴尬氛围,评课者应根据研修方案,全面了解活动内容,充分做好评课准备,拟定有针对性的评课意见,以提升执教者和活动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课堂研究能力。
听课者在得到研修活动方案后,应仔细阅读方案内容,弄清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流程,明确研修活动的性质、执教的课型及研讨的内容;深入了解执教者的教龄、教学风格等,主动调研授课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基础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授课内容进行预学,厘清重点难点、构思教法学法,对执教内容进行初步设计;结合课标和相关媒介加强对执教内容的理论学习,熟悉本内容的研究现状,准备好听评课的采集工具,为听评课做好准备。
听课时,听课者要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了解执教者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活动各环节。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执教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同时,听课者还要一边记录教学过程,一边结合活动前自己的所学、所思,草拟评课意见,将点评的内容记在实录对应位置,以便评课时能有理有据。
虽然校本研修活动大多是校内教师,相互间较为熟识,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因而,评课者应具有执教者的视角,结合前期准备的内容,给执教者定制“专属”的评课意见。比如:执教三年内的年轻教师,对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尚不能准确定位,评课时应给予鼓励,从教学结构和教学规范上进行评价,以促其专业成长;从教五到十年的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其公开课具有导向性,评课时应聚焦优化教学设计,促其从合格教师走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研究课大多就某一主题开展,评课时应聚焦教学理念,让执教者和活动参与者都能获得专业提升。
另外,拟定“专属”评课意见,还可依据执教者的性格,例如:对“情感脆弱型”,多一些鼓励;对“情绪饱满型”,多一些干货的建议;对“固执不改型”,多一些相互的探讨……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日常教研评课,评课教师要全面了解授课教师和班级学情,针对不同教龄、不同教学风格的执教者,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乐趣进行评析。评课时,有一定的指向性,讲一点艺术性和分寸感,方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