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珵 米娜
伴随2022年秋季新学期的开始,“双减”已经走过大刀阔斧改革的一年,而聚焦教育质量提升的深刻革命依然在继续。“双减”倡导科学学习、健康成长,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到区域层面,面对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指出,结构性解决体系问题,持续提升每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才能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核心支撑。
《教育家》: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和平区采用了哪些举措推进“双减”政策实施?
明建平:和平区从校内外两个方向入手,来推进“双减”的实施和落地。一方面是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乱象在全国都是顽瘴痼疾,可以说治理的风险与挑战并存。和平区成立工作专班,由教育部门牵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初见成效: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从141家减至8家,且8家均转为非营利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4%。虽然首战告捷,但一些培训机构转入地下甚至进入家庭的风险依然存在,后续治理难度更大,治理和监管要持续进行。
当然,地下式培训毕竟是小众情况,学生参与培训的总量大幅下降。负担减了下来,增加上去的应该是能力与素质。因此,“双减”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发力点便是校内教育,必须提质增效。
首先,大力发展课后服务。和平区各个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要。凡是学生在校外培训班能学的,学校里也要提供相应内容,让学生能更近便地获得。同时,加强学生作业指导,保证小学生基本能够在校完成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
其次,精细化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布置作业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不能随意发挥。“双减”后,和平区作业形式更加丰富,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增加;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分层设计以增强选择性;注重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性和管理效能。和平区通过作业评比和出台作业设计标准,引领全区教师的实践方向,取得了良好效果。
再次,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围绕课堂教学制定策略,增加线上线下听评课频次,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尽可能在课堂内解决学生的问题;增加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学习主动性增强。同时,我们出台并不断完善区级层面的课堂评价标准,获得了校长和一线教师的认可。
最后,狠抓教研。区本教研活动为和平区教育的整体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线上教学较为频繁,我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智慧校园将教师自制微课精准推送给每个学生。哪怕一个教学小视频,都是调动全区智慧来完成,由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先研究、设计教案学案,确定后录制视频,录完后大家再探讨,反复调整至最优。此外,学校线上教研开展充分,教师们集中分享、达成共识,我们也制定了全区性校本教研的评价标准。应该说,区教育局出台的三份评价标准从作业设计、课堂教学以及校本教研层面,发挥了导向和激励作用,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教育家》: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这方面,和平区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和扎实的实践探索,请您为我们分享经验。
明建平:“优质”和“均衡”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平教育的优质不仅仅体现在中高考分数上,更主要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学生实践性活动多、志愿活动多,通过多元活动拓展眼界,获得了全面发展。
以劳动教育为例,和平区场地有限,给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挑战。各学校除了开发承担家务和学校值日等生活劳动,还让学生在参与“小导游”、帮扶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志愿劳动中发光发热。我们设计了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学生们经过层层选拔,兴趣高涨,形成积极的劳动习惯和态度。市政协、市教委推荐我们参与了全国政协“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远程协商会,在和平区第三届劳动技能大赛现场,我向全国政协汪洋主席汇报,汪洋主席通过视频连线看到了劳动小能手们的比拼实况,也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这体现出国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视,也是对我们基层教育工作的肯定。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我们都会精心策划。艺术教育方面,和平区各个学校都有特色项目,也有区级艺术社团,我们持续增加投入,鼓励社团多样化、高水平发展。体育教育方面,和平区在天津市率先试行体育家庭作业,疫情防控线上教学期间也安排了线上体育活动,教师做示范,学生在家跟着学。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提升。大家看到的是和平区中高考成绩比较亮眼,这其实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果,素质教育和中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学生高素质是优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均衡角度衡量,“进入和平区哪所学校都满意”的观念较为深入人心,以往的“择校热”越来越不明显。以2022年初中招生结果来看,传统的热门校不再一位难求,固然有为满足派位流程运转要求而额外预留学位的因素,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家长和学生对和平区教育整体的认可。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推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一是强化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哪个学校弱,就向哪个学校投;大学校有的,小学校要有,大学校没有的,小学校也可以有。做好硬件均衡化的机制保障,优先满足原先薄弱校的需求。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管理和师资水平均衡。和平区加大教师交流力度,骨干教师70%以上已完成交流。从去年开始,我们推出“硬交流”措施,教师的人事关系、工资、职称都迁移到新学校,力争让轮岗交流发挥实效。此外,区政府在教师编制方面给予的强力支持,为促进教育均衡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是推进优质校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探索优质学校领衔的共同体办学机制,建立学区内、集团内校际联动制度,促进管理、课程、教学等资源互通共享,实现集群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家》:伴随教育信息化2.0时代到来,依托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治理拓展了新思路。一直以来,和平区大力发展智慧教育,进行了哪些开拓和探索?
明建平:和平区提出了“智慧教育,奠基未来”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启迪智慧,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人的智慧,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教育中,我们要看到学生更长远的发展,看到人的无限可能,看到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教育是复杂的智慧工程。教师的教育教学面向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人的过程需要高度的智慧。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更智慧的方式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平区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在实践层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只用电脑进行PPT教学等阶段,从教师教学和学生使用的痛点出发进行信息化建设。一是逐步将传统投影换成智慧黑板,交互性较强、实物展台应用方便、资源更丰富的设备能在更理想地达成教育目标的同时,保护学生视力。二是与相关企业合作,搭建智慧校园系统,通过教育大数据来进一步精准指导教学,目前正在与企业探讨升级到3.0版本。三是构建核心基础数据库,从底层逻辑打通各个应用系统数据,避免信息孤岛现象,以期有效利用大数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家》:“十四五”期间,和平区如何统筹布局区域教育发展?
明建平:第一,解决学位紧张问题。当下,和平区的学位极度紧张,每年中小学生净增5000人左右。我们正以多种渠道增加办学场地,预计两三年能够基本缓解学位紧张情况。同时控制增量,通过政策的规划,以期从源头解决问题。
第二,深化优质均衡发展。相较于北上广深一些区域,和平教育教学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包括教师绩效工资发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向外看,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注重内涵建设。
第三,培养创新型专业化教师人才。从个人专业发展角度来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相对缺乏。若要持续发展,需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第四,改革干部聘用制度。目前,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聘用不够灵活,学校的干部不能按照行政管理的思路来管理,需要有相适应的管理措施。
第五,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在学前教育普惠区建设中,我们还有硬件设施建设的短板,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突破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