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建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疫情后国家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经济部门,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要促使我国服务业走向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就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完善服务业管理体制、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继续深化人才建设和行业体制改革。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就要保持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态势,以强韧的增长势头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以产业融合,优化升级的科学方法开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持续处于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当中发展潜力和发展势头最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最大以及创造社会就业最多的行业,对我国经济总体平稳快速增长、社会稳定发展、公民就业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业贯彻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和开发新业态和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新发展思路,着力开发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服务应用,创意设计、远程医疗、智能管理等新型服务手段迅速兴起,居民消费渠道进一步拓宽。到2020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到37.21万亿元,网上零售增长到11.76 万亿元。过去10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从1689.5 亿元快速增长到9895.6 亿元,在线旅游用户从1.12 亿人增长到4.03亿人。此外,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转型稳步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等新型商务服务逐渐成为产业结构重心,并与传统服务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消费品批发和零售模式,应用物联网技术创新邮政、交通运输以及仓储业服务效率等。另外,现代服务业也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在产出效率、集约低耗方面取得新的成果,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服务业开放是我国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能够帮助国内服务业市场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激发国内服务业市场竞争活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度。服务业扩大开放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以及服务业对外投资等方面,近年来我国服务业通过开放发展,持续保持与国际先进市场接轨,服务业发展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服务业开放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4 年以来,我国连续保持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相关数据,今年1月—7 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3922.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7 月份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99 亿元,同比增长15.7%。从贸易结构来看,金融、通讯以及计算机信息等新兴高附加值产业逐渐取代传统服务行业如运输、建筑以及旅游等,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外资准入渠道持续拓宽,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成效显著,2021 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9064.9 亿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8.9%,同比增长16.7%。近年来,我国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在多领域多维度全面扩大开放,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服务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外资开放水平也保持了阶段性增长趋势。我国加快推动服务业“走出去”,2012 年我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实际利用外资,正式成为服务业资本净输出国,到2019 年,服务业对外投资体量达到1014.5 亿美元,占当年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74.1%。此外,我国在服务业“走出去”进程中,不断释放品牌输出、行业标准输出以及技术输出的潜力以及国内制造业供应链优势,极大促进了服务业利用对外开放激发国内市场活力,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增强我国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后劲和韧性。
服务业4.0 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和发展思路创新,也为未来我国服务业创新发展格局开拓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随着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和平台的应用将改变以往传统的服务业态,新兴技术和产品服务化融合向更深层次演化。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方式已经逐渐融入到实体行业当中,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示范性园区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2020 年,服务业数字经济比重为40.7%,高于全部经济(38.6%)、工业(21.0%)、农业(8.9%)。推动数字化赋能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极大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改善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从技术层面促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根据2021 年发布的《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用户和市场规模基础,网络购物及网络支付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8.12 亿及8.72 亿。从客观角度看,近年来疫情加速了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进度,包括餐饮、物流以及线上医疗、线上教育、预约服务、生鲜电商和即时配送等数字化服务为传统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并且,生活服务数字化开始从原来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发展转为向三四线市场下沉和普及化发展。尽管我国数字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服务业各分支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热门行业数字化发展得到资本注入取得了快速增长,而部分行业例如酒店业的数字化率约为35.2%,而家政业及养老服务业的数字化率仅约为3.5%及不到1%,因此未来我国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仍需不懈努力,迅速扩大的市场空间和用户规模表明未来的数字化服务业发展前景依然非常可观。
服务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新要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应运而生。2015 年,北京率先成为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并取得积极成效,后续经国务院批复,在上海、天津、重庆以及海南等地陆续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形成“1+N”的试点新格局,不仅促进了我国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服务业外商投资便利化,更是为试点及周边辐射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通过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升区域服务业集聚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是在疫情后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包括落实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缓解租金压力、降低企业成本、稳定就业岗位以及发放消费券激活市场消费等,从政策层面帮助服务业尽快恢复带动地区经济全面回到正轨,服务业的迅速回暖极大助力了全国经济的快速稳步恢复。
未来“十四五”期间,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需要继续将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加强对企业创新创效、技术转型的鼓励和支持,首先应该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契机。一方面应加大各级财政对服务业创新研发投入力度,吸引行业人才和技术向产业聚集,推动新型数字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在服务产业的应用,将新型技术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应着力培育服务创新主体,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加强商业模式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建设,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引导企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虚拟服务平台,打造无人服务、智能服务等新业态,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
二是要推动服务业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和品质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融合步伐,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和提升行业规范标准,激发资本向心力。同时,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的营商环境和文化环境,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构建协同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对新型技术和业态鼓励先行先试,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服务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围绕产业竞争力和民生福祉,规范化标准体系布局,加强认证标志标识体系,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推进服务业规范化和标准化,从制度层面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引导行业及建立良性竞争机制,鼓励行业进行品牌化建设,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创新服务业的知名品牌并发挥示范效应,从根本上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三是要推动服务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产业低碳集约化,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监管制度,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支持服务业集聚发展,建立产业园区,享受税收和政策优惠,并以绿色发展作为优惠政策的考量标准,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公民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建立产品和服务环保认证标识体系,倡导绿色消费。
四是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继续走深走实,以高水平开放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协同发展,完善外商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在医疗、金融、教育、文化等多领域多维度加强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一方面要在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实现突破,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建设高标准服务业市场体系协同推进,破除行业政策壁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另一方面,要在扩大服务业开放进程中积攒有利经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延伸,帮助我国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以产业开放带动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在数字经济、旅游、医疗等多领域开放合作,同时推动高端制造业与信息、研发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着力形成科技研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此外,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过程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适应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型消费趋势,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和开发新型服务业态,重点发展能够改善关乎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部门,提高服务业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依托自由贸易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等政策平台优势,发展聚焦教育、健康、旅游、金融、免税购物等领域的自由贸易试点项目,构建更加开放、更加优质以及更加高效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