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沈 波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已快速、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呈现出高频创新的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由信息化阶段的流程驱动逐步升级为数据驱动。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数智化转型升级。为此,2021 年2 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同年11 月,财政部又颁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由此可见,企业财会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受到国家与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数智化变革正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核心及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拥有数智化思维、数智技能是适应企业数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通行证。这就对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培养适应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务管理人才,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跟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数智化转型的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时代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需求。
构建科学的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明确数智化财务管理的本质与内涵,并识别数智化时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参考陈俊和董望(2021)研究,本文将数智化财务管理定义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智科技和数字资源与财务管理工作融合,通过构建或利用数智化服务平台和决策系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实现和拓展财务管理职能及其战略价值。根据这一内涵,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将被赋予有别于传统财务管理人才的新定义。具体地,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第一,财务专业能力。财务专业能力是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能力框架的基础。该能力要求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根据专业知识提供财务管理专业化服务,能够清晰辨识经济业务实质并运用专业知识解析、重构商业规则与流程。第二,数智技术能力。该能力要求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具备较高的数字、信息技术,并对智能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有系统的认知,能够运用数智技术能力解决数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第三,业务协同能力。该能力要求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对企业业务流程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能够配合业务人员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以达到业绩目标。第四,沟通协作能力。该能力要求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对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市场风险与机遇准确进行洞察与评估,是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一项重要的战略技能。第五,创新迭代能力。该能力是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核心,要求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能够持续学习,并运用其所具备的知识发现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跨界的思维融合新技术与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场景中的问题并优化流程或应用。
近年来,数智化变革在财务会计行业内的应用呈现出高频创新态势。这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一方面,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数智技术的融入也会导致低端的财务管理工作被大量替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向社会输出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此,2017 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既懂得智能技术与创新,又掌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018 年教育部又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在国务院发展规划及教育部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高等院校也陆续开展了数智化财务会计人才教育改革探索。例如,以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一流高校纷纷开设智能财会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数智化思维和数智技术应用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张胜智和余冬根、周雪峰和龚然然、张飞燕和刘金花等均认为,大部分高校在培养新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教学资源构建不健全、教学队伍素养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这说明,大部分高校针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仍然以“专业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为主,对数智化技术、工具以及业务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为此,诸多学者呼吁,高校需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思路,努力缩小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和数智化财务管理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欧高林指出,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在优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高效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姜雪松等认为,数智时代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这四个方面入手改革,以适应新时代财务管理职业发展需要。
从上述文献可见,目前高等院校对于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加快确定新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变革和创新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真实需求。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数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市场需求,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师资队伍6 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创新。
精准定位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一步。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背景,将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细分为以下三个维度的子目标:
(1)知识目标。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除了需要掌握财务管理、会计、经济等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数智化技术识别、应用与创新知识。因此,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即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数智化技术的识别、应用与创新知识。
(2)能力目标。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除了拥有传统财务管理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运用数智化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全流程管理。因此,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即是培养学生在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代企业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同时,还能够运用数智化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实现全过程管理。
(3)素质目标。本文认为,新时代的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应当能够在面临商业模式变动以及数智技术迭代的不确定环境下,保持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从财务管理到业务管理的中枢与纽带。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障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应当更为注重拓展学生的跨专业立体化知识结构。因此,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类课程的基础之上,需要结合数智技术类课程,构建“财务知识+数智知识”与“财务分析能力+数智化创新能力”双循环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具体地,在本科生一年级,将为学生开放通识课程和计算机语言等基础课程,在拓展学生学识、视野的同时,使其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本科生二年级,将为学生开放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例如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财务大数据基础,培养学生财务管理数智化思维。在本科生三年级,将为学生开放财会专业核心课程。例如财务管理分析、中级财务管理,并融合大数据场景应用类课程,例如Python开发与财务应用、PRA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数智化财务管理的执行能力。在本科生四年级,将为学生开放财务管理实践类课程,并加入大数据财务高级应用,例如智能财务与可视化等课程。通过上述系统的课程设置,实现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层次递进式的能力培养。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仍然以教授如何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进行核算为主,对如何分析与解决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问题缺乏关注,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大多停留在课本层面。而分析与解决企业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恰好是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同时,在数智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对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来说也同样重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概括来说,可以围绕以下两个着力点发力。第一,采用案例教学。以真实的紧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技术的财务管理案例为教学基础,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模拟真实的数智化财务管理流程与情境。这有利于将课本中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模拟真实的数智化财务管理流程也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基础财务管理知识的同时,掌握数智化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识别与应用。第二,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将目前较为先进的CDIO 工程教育理念和OBE 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将课堂话语权由老师转移给学生,引导学生勤思考、多提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数智技术的进步也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例如,现在广泛流行的智慧教室、云课堂、慕课等多平台资源给予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这些数智化的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展现数智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对数智技术有更直观的体验。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考核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数智化技术应用能力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对数智化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综合创新迭代能力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分析、解决数智化背景下企业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方法上,可有机结合内部评价(教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和外部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正面评价和反面评价,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协同使用,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现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加强学生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实训平台。通过实践实训类课程的系统性学习,打通从学习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学生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相对接。在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数智技术时代,技术更新迭代快。如果仅通过课本向学生教授知识,或局限于校内的综合模拟实训,则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到业界最新的动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数智化财务管理工作。在帮助学生加深财务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其深刻认识到数智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数智化财务管理工作对应的知识、技能与操作技巧。
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然而,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表现为大部分师资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相对欠缺。特别地,新时代财务管理模式面临数智化转型升级,要求授课教师不仅需要精通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数智化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内的应用知识。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策略,鼓励现有教师参加财务管理数智化培训,或者选派优秀教师代表去往企业基层,学习数智化财务管理流程,积累一线工作经验提升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引进来”策略,招聘优秀的复合型财务管理教师参与学科建设,或者邀请企业资深的财务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导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既是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新时代财务管理人才的关键举措。本文首先明确了数智化财务管理的实质性内涵,并提出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其次,结合现有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清晰定位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师资队伍素养,实现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新,在强化学生财务专业能力、数智技术能力、业务协同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迭代能力。如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方能为企业输出更多适应数智化时代发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