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关系

2022-11-10 14:19梅萧萧曾奕豪王新琴李姝含吴杰毅叶增杰
医学与社会 2022年10期
关键词:韧性量表硕士

梅萧萧,曾奕豪,王新琴,李姝含,吴杰毅,叶增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随着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护理研究生的负性情绪困扰如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性研究正在逐渐引起关注。在我国,与其他成熟的一级学科相比,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建设水平仍亟待提高[1],有研究表明护理研究生对于现阶段培养模式满意度不高[2]。且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相比,在校护理研究生有着6-24个月的临床实习期,同时面对着来自科研、角色认识模糊、学位差异、经济负担和临床患者的压力[3]。根据一般压力理论,压力会直接导致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产生[4]。情绪困扰指的是以焦虑和抑郁为核心症状的非特异性综合征[5]。研究表明医学研究生情绪困扰水平较高[6]。而心理韧性,又称心理弹性或心理复原力,是个体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应对及适应能力,与情绪困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7],即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情绪困扰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可由此提出假设1: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但情绪困扰,并非只受心理韧性单方面的直接影响,或许有其他因素存在中介效应和调节作用。孤独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当个人感觉到他们所期望的和实际的社会关系的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差异时,就会出现孤独感[8]。有实证表明,心理韧性显著预测孤独感[9],且个体的孤独感越高表现为越高的焦虑及抑郁得分[10],这表明孤独感所带来的不良人际关系和较低社会融合度可能造成个体更高水平的情绪困扰。因此提出假设2:孤独感在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路径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情绪稳定性是一种人格特征,被描述为个人体验负面情绪的倾向,如恐惧、焦虑或抑郁,情绪不稳定的人比稳定型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困扰[11]。根据情绪反应风格中的反刍理论[12],情绪稳定性是沉溺于情绪困扰的保护因素,且情绪稳定性高的个体,其体验到的孤独感更少,而孤独感容易引起情绪困扰[10]。由此提出假设3:情绪稳定性可能调节孤独感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综上所述,本研究拟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期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心理韧性对于情绪困扰的影响机制,为护理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于2021年9月,在广东省、湖南省、甘肃省、北京市的6 所高校(2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2所普通高等院校)抽取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纳入标准: ①全日制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②无精神类疾病;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非全日制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15 份,回收有效问卷211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1%。

1.2 调查工具

1.2.1 中文版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由Campbell-Sills等在美国心理学家 Connor 和 Davidson 共同编制的5维度25条目量表基础上提取的单因子量表[13], 2016年由叶增杰等汉化[14]。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从来不”到“一直是”依次计为0-4分,总分范围为0-40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韧性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904。

1.2.2 孤独感自评量表。该量表是由Russell等编制[15],被普遍应用于测量个体的孤独感水平,由王登峰进行修订形成中文版[16],共20个条目,其中反向条目9个。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 到 “一直” 依次计1-4分,反向条目反向计分,总分范围为20-80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alpha为0.904。

1.2.3 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采用Kessler等编制、周成超等修订的简易心理状况评估量表,该量表在不同国家筛查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问题的有效性及便捷性已经得到了验证[17-18]。K-10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 “没有” 到 “一直有” 依次计1-5分,总分范围为10-50分,得分越高说明情绪困扰越严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907。

1.2.4 中文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该量表由Gosling等编制[19],用于评估个体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神经质)和开放性5个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由李金德进行翻译并检验信效度[20],共10个条目,其中反向条目5个。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 “绝对不同意” 到 “绝对同意” 依次计1-7分,反向条目反向计分。本研究只关注情绪稳定性(神经质)维度,其包含2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情绪稳定性的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为0.700。

1.3 统计学方法

首先,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 相关分析、共线性检验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使用PROCESS 3.3宏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21]。其次,使用EmpowerStats 3.0 统计软件进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进一步探讨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关系。许多其他技术以∑Xjβj形式的线性预测器来模拟预知因素 Xj的影响,其中βj是参数。广义加性模型用∑Fj(Xj)代替了∑Xjβj,其中Fj是一个未指定的(非参数)函数。这个函数是用散点图平滑器以灵活的方式进行估计,估计的函数Fj(Xj)可以揭示Xj影响的可能的非线性[22]。最后,将情绪困扰分为二进制数据,根据周成超等的研究结果[18],将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总分值为10-24分的命名为“积极组”,编码为0;总分值为25-50分的命名为“消极组”,编码为1,使用SPSS的可视化分箱功能将心理韧性的分数划分为“低心理韧性”“中等心理韧性”“高心理韧性”3个级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为自评问卷, 故采用Harman单因素因子分析法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对4个变量的所有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的方法提取因子。 结果显示, 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8个,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3.27% (小于临界值40%),说明本研究没有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211人,男性15 人(7.1%),女性196 人(92.9%);研一99人(46.9%),研二55人(26.1%),研三57人(27.0%);平均年龄为(23.92±2.15)岁;科学学位48 人(22.7%),专业学位163 人(77.3%);独生子女50人(23.7%);来自农村的有100人(47.4%)。

2.3 心理韧性、孤独感、情绪稳定性与情绪困扰的相关性分析

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和情绪困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 孤独感与情绪困扰呈显著正相关; 情绪稳定性与孤独感和情绪困扰呈显著负相关 (P<0.01)。见表1。

2.4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在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如表1所示,心理韧性、孤独感、情绪稳定性、情绪困扰的偏态系数(skewness)和峰度系数(kurtosis)绝对值均小于1.96,数据符合多元正态分布;此外,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容忍度均大于0.10,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数据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适合进一步做中介效应检验。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n=211)

为检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采用 PROCESS 宏程序Model 4 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表3,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P<0.001),假设1得到验证。当放入中介变量孤独感后,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P<0.001),心理韧性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同样显著(P<0.001),孤独感对情绪困扰的预测作用也显著(P<0.001)。由于中介效应、直接效应及总效应 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 因此孤独感在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7.6%,假设2得到验证。

表2 孤独感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3 孤独感在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之间的中介作用

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时,根据温忠麟等的统计步骤进行分析[23],由表4可知,心理韧性与情绪稳定性的乘积项对情绪困扰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339);心理韧性与情绪稳定性的乘积项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312);孤独感与情绪稳定性的乘积项对情绪困扰的预测作用显著(P<0.05)。说明情绪稳定性在孤独感和情绪困扰之间起调节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

表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为了揭示情绪稳定性如何调节孤独感对情绪困扰的影响,将情绪稳定性按正负一个标准差分为高、中、低三组,采用简单斜率检验分析调节作用,结果见图1。情绪稳定性水平较低(均数-1个标准差)的个体,孤独感对情绪困扰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P<0.001),而对于水平较高(均数+1个标准差)的个体,孤独感对情绪困扰的影响则呈现出平缓上升态势(P<0.001),说明随着情绪稳定性水平的提高,孤独感对情绪困扰的的直接影响逐渐降低。见表5。

表5 在情绪稳定性的不同水平上的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

图1 情绪稳定性在孤独感与情绪困扰关系间的调节作用

2.5 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非线性关系

考虑到心理韧性得分的跨度,本研究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方法探讨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结果如图2所示,随着心理韧性的分数增加,情绪困扰的分数逐渐降低,但呈现出非线性关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中等心理韧性的个体出现情绪困扰的可能性是低心理韧性个体的0.250倍,95%CI为(0.120,0.519);高心理韧性个体出现情绪困扰的可能性仅仅是低心理韧性个体的0.123倍,95%CI为(0.049,0.305)。见图3。

图2 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平滑曲线拟合结果

图3 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的曲线回归结果

3 讨论

3.1 心理韧性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情绪困扰存在显著影响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水平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显示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的作用存在累积效应。高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的影响远远超过中、低心理韧性,高心理韧性个体产生情绪困扰的可能性是低心理韧性个体的0.123倍。这表明高水平的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有更大的解释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7]。心理韧性是护士在灾难中的保护因素,它有助于将逆境转化为积极的成长经历,这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更好的身心健康[24]。此外,Stephen的心理韧性模型指出,作为战胜挑战的人,高心理韧性的护生可以将感知到的逆境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有望避免消极的结果[25],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学校课程应关注学生应对各种压力和可能出现的逆境的学习方式。例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坚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学校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上述措施来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韧性进而减轻其情绪困扰程度。

3.2 孤独感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间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与情绪困扰之间起中介作用。一方面,心理韧性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具体而言,个体的心理韧性越高,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逆境、悲剧和其他负面的生活事件,并减少心理健康问题[7]。对于护理硕士研究生来说,在读期间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压力和实习压力,心理韧性高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并应对这些压力,会拥有较低的情绪困扰水平。另一方面,心理韧性能够通过降低孤独感进而影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情绪困扰水平。孤独感是人们对其社会联系或孤立的主观评价,会促使个体行为和生理发生变化,导致严重的不良健康影响。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经历更高的孤独感,预示着其会有更大情绪困扰[8]。而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的保护因素,其潜在能量在个体面临不良生活事件时被激活,可以有效减少孤独感的产生,进而降低情绪困扰水平。通过以下方式可降低孤独感:第一,改善个体对孤独的主观感受,如认知疗法;第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减少通常与孤独有关的抑郁症状,如幽默疗法;第三,帮助个体维持关系,特别是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或通过使用视频会议启动与他人的新关系[10]。学校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上述措施来降低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孤独感,保持其心理健康。

3.3 情绪稳定性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孤独感与情绪困扰间起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情绪稳定性在孤独感与情绪困扰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与情绪稳定性高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相比,情绪稳定性低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孤独感对情绪困扰的影响作用更强。该结果既表明了个体间的情绪反应风格存在差异,也说明情绪稳定性是防止护理硕士研究生产生情绪困扰的保护因素。情绪稳定性高的个体具有积极乐观、热情开放等特征,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容易对压力产生消极反应[26]。然而,情绪稳定性低的个体更容易感到压力,且对他人的排斥更为敏感,这会导致孤独感,进而造成更高水平的情绪困扰[27]。因此,情绪稳定性是防止护理硕士研究生产生情绪困扰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在高情绪稳定性水平下,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够有效调节孤独感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增强了心理韧性对情绪困扰的影响,因此可以针对人格特质影响行为的过程进行干预。例如,可以举办主题讲座让护理硕士研究生感知到情绪稳定性的积极影响,并且提供情绪管理的应对策略等相关培训来扩大情绪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学校及相关部门可通过实施上述措施以期达到增强护理硕士研究生情绪稳定性,降低其情绪困扰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韧性量表硕士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稳住农业基本盘 增强发展“韧性”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