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2-11-10 09:22梁含理
当代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根治术出血量切口

梁含理

(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例数约占我国胃癌总数中的94%,是造成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已浸入黏膜及黏膜下层,其预后相比早期胃癌更差,但若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延长其生存期。手术是进展期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往多采取传统开腹根治术,但该术式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不适合用于年龄较大或身体机能较差的患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弥补了传统开腹术式的不足,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7~78岁,平均(40.12±5.51)岁;肿瘤直径3.4~5.7 cm,平均(4.64±0.15)cm;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13例,中分化18例,高分化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40.52±5.63)岁;肿瘤直径3.5~5.8 cm,平均(4.37±0.24)cm;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14例,中分化16例,高分化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韩国胃癌实践指南解读》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无麻醉禁忌证及手术禁忌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者;肿瘤细胞已发生远处转移者;存在心、肝、肾、肺、脑等严重病变者;存在沟通障碍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位,行全身麻醉,于患者上腹部的正中位置做一个长约15 cm的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充分暴露病灶位置,观察病灶的大小及腹部转移情况,结扎胃部动静脉并切除大网膜,随后清扫病灶周围的淋巴组织,吻合空肠及食管,切除肿瘤组织。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随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消炎等常规治疗,并实施常规外科康复护理。

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患者取平卧位,行全身麻醉,于患者脐部做一个长3~5 cm的手术切口,置入10 mm套管针建立压力为1.5~1.9 kPa的气腹,随后探查腹腔内病灶情况,分别在左右锁骨中线平脐上及左右腋线肋缘下各做一个操作孔,并置入操作器械,在腹腔镜视野下切除胃结肠韧带,向右游离结肠系带前叶,随后清扫十二指肠及胃窦部周围的淋巴组织,切断胃网膜左右静脉、动脉,并向其反方向游离,随后清扫其周围的淋巴组织,切除小网膜,将胃左动脉、右动脉切断,并分别向右、左游离,清扫其周围淋巴组织,清扫完毕后关闭气腹,拉出胃体,使用直线切割器将距肿瘤边沿>5 cm的胃体切除,随后对胃、十二指肠进行吻合,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随后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具体方法:使用1条长10 cm的标尺,在“0”端标记不存在疼痛,“10”端标记存在无法忍受的疼痛,告知患者刻度越大,疼痛感越强烈,然后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感觉选择一个数值表示自己的疼痛感[4]。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0 40手术时间(min)280.74±30.08 200.17±15.37 5.25<0.05术中出血量(ml)120.35±10.09 62.97±10.23 10.83<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4.14±0.31 2.55±0.47 9.36<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5.42±0.57 3.46±0.13 6.79<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d)6.87±0.24 4.42±0.89 14.08<0.05住院时间(d)18.24±2.45 13.37±1.74 3.86<0.05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术后1、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0 40术后1 d 8.72±1.92 6.12±1.20 2.64<0.05术后3 d 5.67±0.78 3.97±0.57 4.23<0.05术后5 d 3.88±0.34 1.86±0.19 11.62<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遗传、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展期患者症状可见上腹部疼痛、体质量减轻、乏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及腹泻等,癌细胞发生转移后可导致机体多脏器受损,引发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手术是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首要方法,可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预后。

开腹根治术是临床治疗进展性胃癌的传统方法,但该术式操作复杂,难度高,耗时长,术中组织分离范围广,出血量多,创伤大,术后疼痛感强烈,且患者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不利于其肠胃功能恢复,且极易增加术后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5]。自19世纪80年代腹腔镜开始应用于外科领域后,越来越多的外科专业开始使用腹腔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其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微创手术已成为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及追求目标[6]。与传统开腹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更适合高龄及身体机能较差的患者,而且也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是在患者腹壁上做几个小孔,通过小孔将腹腔镜镜头置入患者腹腔内,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病灶情况传送至显示屏上,操作医师可直接在显示屏上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然后再通过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来完成手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因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手术切口较小,进而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术后活动轻松,痛苦小,因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明显减少肠梗阻的发生,更利于其术后机体的恢复[7]。术后1、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操作医师无需分离过多的组织便可多角度观察病灶的具体情况,而且术中切断血管发生率较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止血以电凝、电切为主,止血更为彻底,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由于手术切口较小,患者受创明显小于开腹根治术,术中不会对腹腔内正常组织造成较大的干扰,暴露于空气中的组织较少,避免了空气中细菌对腹腔的刺激及污染,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也明显降低[8]。

综上所述,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显著,术式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术后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根治术出血量切口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