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职业教育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2022-11-10 08:04文玉龙
山西农经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新疆院校

□何 燕,文玉龙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2020 年9 月25—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累计脱贫308.9 万人,退出36 666 个贫困村、摘帽35 个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基础上,步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经调研组于2021 年7 月中下旬对南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的20 余个行政村的调研发现,农民的国语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仍需持续加强。

新疆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4 年,对于农村劳动力现状,应持续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基础性作用,但在如今南疆全面15 年义务教育,北疆12 年义务教育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不完善的问题更加突出。当前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一个瓶颈性问题,十分突出,亟须解决。新疆职业技术教育应更加积极补齐自身短板,首先是软硬件建设,其次应增强其针对性,并在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兼顾基本素质的培养,再次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提升产学研水平,最后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建设工作。

1 新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新疆职业教育在服务新疆农民脱贫致富时,切实发挥了专业和人才优势,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智慧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攻坚的继续推进和有效衔接。面对新疆已脱贫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劳作技能单一、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低、内在驱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新疆职业教育在服务意识和帮扶方式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新疆职业院校规模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院校分布相对集中在自治区一级,农民人数较多的县、乡级职业院校规模不足。在培训内容上忽视客观主体的现实需求,培训素材偏向理论化,不贴切实际需要。南疆地区巴音技术学院李老师在访谈中表示,该学校的教师招聘考核模式以面试和考察理论知识为主,教师队伍里也会出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的现象。

第二,职业教育提供的技能教学和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发展缺乏紧密度,针对性不强,忽略了培养对象所学技能与当地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当地企业也同样面临着缺乏技术型人才的问题。

第三,存在一定程度的“关门搞教育”,职业院校之间存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同的意识,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

第四,帮扶手段单一且不具有可持续性,部分职业院校在对口帮扶时多提供“输血式”服务,更多注重的是各生产要素的数字冲击,而受援主体自身缺乏内生驱动力。

2 新疆职业教育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析

2.1 扩大职业院校建设规模并优化院校分布

2019 年新疆农村人口总数为1 220.75 万人,农村劳动力为687.89 万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处于小学阶段占比为40.08%、中学阶段占比45.68%、高中阶段占比5.72%、大学专科及以上的仅占1.29%。可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多处在小学初中阶段,受到高中教育及大学教育的农村劳动力比例很少,农村潜在受职业教育服务的人口数量巨大。

截至2019 年,新疆共有职业教育学校178 所,高职院校36 所,其中,南疆地区共有8 所高职院校,约占全疆22.22%,其余28 所高职院校都分布在北疆(含东疆),约占全疆77.78%。中职院校共142 所,其中南疆地区仅有56 所,其中偏技术培训型的中等技术院校24 所。

从农村潜在受教育人数和职业院校数量看,农村潜在受教育人口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需求缺口较大。基于此,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涉农院校、技术学院和其他社会力量,尤其鼓励私人办学,加大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建设力度。与此同时,合理分布建校地理位置,以政府为主导,在乡一级设立技师学院,在县、市一级设立职业技术学校,主要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培训,根据当地现实教育需求人数,扩大职业院校建设数量,不断提升新疆职业院校的承载力。在中心乡镇或距离较远的农村,设立新校区与分校,扩大招生规模。

建立短期学校、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等3 类高等职业院校。短期学校用作国语基础培训和简单技术培训;专修学校以短期培养社会紧缺的技术性人才;高等专门学校以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为主。要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南疆农村潜在受教育人口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需改变现在以北疆职业教育为核心的布局,增建南疆地区职业院校有利于平衡南、北疆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差距;新疆职业教育资源向南倾斜,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也符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应注重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比例平衡,目前南、北疆的中职院校较多,为有效完成中职到高职无缝衔接,要加大高职院校的建设力度。

2.2 加强“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的培训

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培训时双语类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的缺口较大,由于师资不足带来大班授课、一师身兼多职等情况,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教育部应打造双语过关、技能过硬的高能力教师队伍。

第一,可以通过设立职业技术培训师范学校或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师范专业,以此培养一批懂双语、会教学、善技术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师,在明确技术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明确师生双语教育质量目标,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不断提升师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

第二,可以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到职业学校对教学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培训工作,搭配“师带徒”的方式对职业学校教职员工开展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培训。

第三,从社会招聘中引入人才,采用丰厚薪酬和优质的待遇,吸引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带头人到职业学校兼职做带教老师,促进院校的专业发展。

第四,运用好教育政策,抓住教育援疆机会,邀请内地某专业知名专家到新疆职业院校开展专业教学和教学经验互动,利用银龄活动等邀请专家到新疆职业院校进行教学交流,依托教育对口帮扶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

2.3 优化专业布局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学校围绕市场、专业围绕产业、人才培养围绕需要转”的办学思路,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设置专业侧重点,不断提高岗位匹配度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第一,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围绕产业对农民分类培养。第一类是围绕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培训林果、蔬菜、牛羊等培育种植养殖技术与农机使用;第二类是围绕当地企业、工厂的技术性生产,培训对于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第三类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经营类生产,培养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方法、工艺制作方法。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管理,逐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开设现代农业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加工等涉农专业。

第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入学分制,量化培训标准,设置必修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以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学习、法律基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基础和通用科目为主,选修类则为技术类科目,使农民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科目,从而实现增强其基本素质的同时达到所教为所求,学员达到结业学分标准并通过职业技术测试即可结业,同时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新技术奖金”,在接受完培训后发放一部分奖金,剩下部分在一年后对培训对象运用新技术就业情况进行审核后发放。

2.4 提高农民汉语言能力和数字化操作能力

针对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欠佳的农民,应注重其基础教育,依托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选派职业院校教职工到少数民族偏多的农村地区进行支教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农校夜读”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农民,职业院校设立专门的“成人国语培训班”,由社区联合组织农民利用农闲时期到职业院校进行短期学习。在校期间要求使用国语交流,营造国语交流氛围,让农民结课后在家中、集市、工作场所等地,能自觉运用国语进行日常交流。

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末,新疆固定电话普及率11.6 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12.8 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883.90 万户,全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49.58 亿元。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农村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民必须掌握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对农民进行互联网知识的普及,由职业院校提供教学资源,采用“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制作教学视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配备1 名专业教师和3 名学生助理,组织农民集中在村文化室进行互联网知识的学习,课程由浅入深,以政务APP 为初步对象制作手机基本功能操作的分解视频,专业教师先讲解原理和操作示范1 遍,农民根据慢速播放视频边看边操作。

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由学生助理辅助和指导农民,后续职业院校采用远程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推出由专业教师主讲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专题小课堂,把不好理解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用图形、视频等形式让农民更好理解。地方政府要在村委会适当配备数台计算机,供农民实操实练、分批培训,确有此方面需求且主动积极求学的农民优先享有上机操作机会。与此同时,安排职业院校警务人员对农民加强电信诈骗知识和常见“网络雷坑”知识的宣传,让农民在接触互联网的同时,学会避开“网络陷阱”。

2.5 联合校企社多方主体力量积极共治

在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全区职业学校主动联系合作企业,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助力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第一,积极整合职业院校内部力量,建立并完善以职业教育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重心的领导机制,通过“政策—物质—职称”上的鼓励和支持促进涉农人才主动流向农业领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创新。

第二,聚合多方行业资源,根据农业特点和涉农主体搭建一体化平台。对于各类涉农人群构建“信息发布—沟通交流—专业研讨—就业促进—方式创新”系列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灵活平台。在提供平台的同时,与其他职业院校、涉农专业高校、涉农单位和乡村振兴组织等部门,积极联合组建农技创新联盟、农技咨询和指导服务团队。

第三,联合校企社共治,校企双方深入融合,改变学校和企业合作只停留在纸质上,建立地方政府负责组织人员、职业院校负责提供技能培训、行业企业负责提供就业机会的“三位一体”就业培训工作机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企业集团、涉农协会等共同协商签订就业实训基地协议,选取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挂牌成立就业实训基地。职业院校要根据转移就业提供岗位的技能所需,设置相关专业的培训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时,要兼顾农业特性和农民自主创业的需求。企业在解决用工需求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后期发展,安排学生到岗,保证上岗后有事可做、有技可施、有获可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第四,利用职业教师驻村一对一的对口服务制度进行农技推广,在农村建立“农技科研基地”供校内研究人员在农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促学促研,加大成果产出力度。

2.6 转变农民消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

目前,农民在增收意识上有所改观,依赖“低保”和“送帮扶”政策的思想有所转变,但是“等靠要”思想并未彻底清零,少部分农民依然存在消极思想。此时依然要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对偏远农村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第一,在进行集中职业技术培训时,应竭尽全力解决受教育者在进行集中职业教育培训阶段的后顾之忧,要及时关注其家中老小的生活情况,全面落实“托老、托幼、托地、托畜”四托政策,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帮助,减少其抵触心理使其在学习期间能专心致志。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到“已成家农民”的特殊性,在进行培训时关注农民心理状态,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开展学习分享会与就业分享会,分享学习心得与收获和工作变化,培养具有团结爱疆、积极建疆等先进思想的农民。

第二,职业院校成立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牛羊圈舍为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和思想宣传服务,组织学习先进个人创业致富事迹,宣传政府相关创业政策,鼓励农民尝试创业,让农民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不断激发农民自给自足的内在动力。

3 结束语

发展新疆职业教育,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新疆农村地区的现实困境,发展职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疆农村地区农民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整合优化院校建设资源,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强化新疆职业高校教师人才队伍,依据农民所需和当地产业岗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对互联网、计算机等电子科技的操作技能,提升农民的网络素养和数字化素养。积极联合校企社三方,构筑就业方向引导、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供应三项一体化模式,提高就业质量。采取上述具有针对性的有效举措,能进一步激发新疆职业教育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新疆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