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2-11-10 08:04谈丽萍
山西农经 2022年11期
关键词:蚕茧蚕桑丝绸

□谈丽萍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6)

我国是世界丝绸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蚕桑产业作为茧丝绸产业的上游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也是绿色生态产业,更是高效富民产业。发展茧丝绸产业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江苏省是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大省和强省,基于对江苏省茧丝绸产业的调研,实例分析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模式。

1 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在我国位居前列,全省生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随着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变化,江苏省蚕桑产业积极推动整体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1 产业基础坚实

近年来,在“东桑西移”产业背景下,江苏省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有所减少,但仍是我国蚕茧的主产区之一。2020 年,江苏省桑园面积2.9 万hm,全国排名第七;蚕茧产量3.4 万t,全国排名第四,同比增长2.4%;蚕农售茧收入10 亿元,全国排名第五。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真丝绸商品出口地。2020 年,江苏省真丝绸商品出口额1.9 亿美元,占全国17.4%。目前,江苏省从事茧丝绸相关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有近300 家,年产值近400 亿元,占全省第一、第二产业比例为0.8%,拥有国家级茧丝绸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两家,省级茧丝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 家。

1.2 优质蚕茧比例高

江苏省是我国茧丝生产传统产区,更是我国优质茧丝主产区,具有自然气候适宜、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丝绸生产企业加工设备先进、企业现代化技术管理水平高等优势,生产出的茧丝绸商品在国际丝绸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江苏省生产的茧丝品质居全国之首,本地生产的优质蚕茧比例较高,约80%的蚕茧可缫制5A 级及以上的高品位生丝。其中,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程标准化控制,6A 级生丝比例达到80%。目前,富安生产的6A 级生丝主要供应欧洲奢侈品、美国强生医用等,是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1.3 知名品牌较多

在自然禀赋和生产要素方面,江苏省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适合蚕生长;江苏省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对养蚕感情深厚,历史上有“丝绸之府”的美称。

在丝绸工业方面,江苏省是我国纺织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丝绸产业作为纺织工业中的一个特色分支,在江苏省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生产技术先进,服务网络健全,形成了完善的贸工农产业链。

江苏省茧丝绸产业知名品牌较集中,其中“富安牌桑蚕丝”2005 年获中国名牌产品,“东台蚕茧”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富安”“星云”牌茧丝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鑫缘”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公司生产的蚕丝被、真丝绸等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4 出口比例较高

我国是世界绸缎出口第一大国,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真丝绸商品出口地。2020 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排名前5 位的省市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其中浙江省出口额3.9 亿美元,同比下降42.6%,占比36.7%;江苏省出口额1.86 亿美元,同比下降29.7%,占比17.4%。

江苏省优质高端茧丝出口比例较高,富安丝绸股份出口的“富安生丝”已占国际高端市场重要份额,例如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每年需要的1 000 t 茧丝绸原料中300 t 由富安丝绸提供。

1.5 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茧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苏州在唐宋时期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朝和清朝时期的皇家高级丝绸织品大多产自苏州。为弘扬我国丝绸文化,宣传我国丝绸工业,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深挖丝绸文化资源,发展展览、旅游、观光等丝绸文化产业。苏州丝绸博物馆等丝绸文化展示宣传基地,在传播苏州丝绸文化、传承苏州丝绸技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和成效

蚕桑产业具有传统产业、文化产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等优势,综合利用潜力好,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扩大森林覆盖面,优化地区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强农业经济实力,传承和发扬传统丝绸文化。江苏省作为我国优质蚕桑生产重要基地,通过产业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效产业发展,从产业振兴、生态环境优化、文化传承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

2.1 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增效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在政策引导下,企业积极参与茧丝绸生产模式创新,江苏省探索试行“公司+农户”的蚕桑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批蚕桑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大胆尝试,积极创新,先后探索出“富安模式”“海安模式”等先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长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江苏省富安茧丝绸集团、鑫缘集团、玖久集团、民星茧丝绸公司、南通新思路公司,以及铜山棠张刘塘农产品营销协会、射阳特庸镇王村蚕业专业合作社等,采取集生产、加工、经营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合作形式,辐射带动了全省80%以上的茧丝绸生产。

富安茧丝绸集团率先在全国成立蚕农合作社,多年来坚持不懈推进“公司+蚕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茧丝绸生产模式。鑫缘集团多年来积极探索建立和优化“公司+高校院所+品牌+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制。近年来,鑫缘集团积极尝试和推进蚕业农场的建设,进一步探索蚕桑养殖的新途径。

蚕业家庭农场模式对农场经营者采取承包经营方式,公司与农场负责人签订农场建设生产管理承包合同。这种模式把桑园种管、蚕茧标准化生产、统一收烘等环节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上游模式,在解决市场信息传递困难、集约化经营实现困难、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存在矛盾等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上游整体效益。民星茧丝绸公司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工厂+蚕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牵头创办由生产技术部门、广大蚕农和丝厂共同组建的蚕业合作社,形成公司与蚕农、工厂的利益共同体。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群益村有“江苏蚕桑第一村”的美称,经过多年探索,有效形成了“连片栽植、新建农场、带动大户”的扩桑模式。

2.2 加强桑蚕综合利用,助力农民增收

2010 年,江苏省推广了“桑—鸡、桑—茶、桑—菜、桑—食用菌”的套种套养技术。在此模式下,全年试点桑园综合利用面积2.4 万hm,实现蚕农总增收3.59 亿元,桑园平均增收1 000 元/667 m。比较典型的做法有,东台市梁垛镇梁南蚕桑专业村在成立桑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提高桑枝利用率的探索,通过桑枝栽培食用菌等方式提高蚕桑附加值;有的地方专门开办了桑枝综合利用工厂,可实现全自动生产桑枝食用菌。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海安县蚕桑产业的资源优势,实施桑蚕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工程,开发功能性桑叶茶、蚕蛹油、食品、日化产品等,努力提高蚕桑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价值。

2.3 推进产业融合,带动绿色发展

江苏省以种桑养蚕为基础,深挖茧丝绸产业的经济、生态、文化等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蚕桑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探索“丝绸+旅游”“丝绸+文化”“丝绸+创意”融合发展。在巩固现有蚕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蚕茧加工、茧丝绸文化传承、桑园休闲观光与丝绸工业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典型,蚕桑文化农业观光、丝绸工业旅游等业态不断涌现,蚕茧科普基地、丝绸文化公园、丝绸小镇等快速发展。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丝绸小镇推动“文商旅农”融合发展,将丝绸产业融入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中。震泽镇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三产绕一丝,一丝兴三业”的蚕丝文化古镇发展定位。以扩大种桑、科学养蚕为一产基础,延伸至推动二产谋求创新,打造以“丝绸”为主题的古镇旅游、商贸流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苏州丝绸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发展。

蚕丝文化创意园提供质量检测、创新设计、文化展示电子商务、会务策展等公共服务功能,并于古镇景区核心地段,打造蚕桑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蚕桑生态科技园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理念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现代蚕桑、文化蚕桑、富民蚕桑,延伸蚕桑产业链,推广农桑新品种和养蚕新技术,实施规模化、现代化养蚕。

3 经验推广的几点思考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我国蚕桑产业呈现明显的由东向西转移态势。2020 年,我国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71.6%和79.1%,较2019 年分别提高0.9 个百分点和0.1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对稳定我国蚕桑产业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推广传统产区典型做法和优势,对夯实我国蚕桑产业基础,做精做强茧丝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3.1 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层面。蚕桑主产区可将茧丝绸产业定位为富农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特色支柱产业,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产业扶持。

企业层面。可支持茧丝绸龙头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创新丝绸产品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资金层面。加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市场层面。进一步规范蚕茧收购市场,保障茧丝质量和茧价稳定;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推广适合蚕桑生产的保险产品,从而有效降低蚕农生产经营风险。

3.2 强化产业规划和布局,促进形成发展新格局

将蚕桑生产作为茧丝绸产业的上游产业,从茧丝绸产业链角度,对蚕桑产业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布局非常重要。在加强产业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促进形成贸工农各环节、东中西各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新格局。结合“东桑西移”的产业发展背景,东部龙头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本地区继续做强、做精、做大品牌和市场,在中西部地区通过投资设厂、购买原料、开展合作等方式,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理念引入西部地区,将先进的市场经济文化、现代管理理念移植到中西部,带动中西部地区劳动要素提升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3.3 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为推进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商务部于2017 年印发了《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商运函〔2017〕944 号),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提升蚕桑产业生产科技水平,引导市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推进茧丝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蚕桑生产基础,提升茧丝绸产品质量、产出效益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到2020 年,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基地蚕茧产量将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0%以上。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一方面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形成蚕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蚕业服务组织等新型蚕业经营主体,并可以探索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促使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全面发挥。

3.4 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0 年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联合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提出种桑养蚕和丝绸工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蚕桑茧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丝绸文化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并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建设现代丝绸产业体系,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弘扬丝绸文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重点任务。四川省、江苏省等主产区专门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4 结束语

蚕桑产业是承载我国历史文化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蚕桑产业在科技进步、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取得明显进展。商务部于2021 年9 月15 日发布《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茧丝绸一二三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未来,我国蚕桑产业将在产业各界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蚕茧蚕桑丝绸
三个蚕茧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卖蚕茧
珍贵的一元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南充市纤检所两项蚕茧标准类项目通过验收
丝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