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发展对策探讨

2022-11-10 08:04袁宙琴
山西农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村

□陈 强,袁宙琴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点,国家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并做出全面战略部署,提出要构建农村生产高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以及管理民主的农村社会蓝图。由此可知,建设发展我国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系统化的复杂过程,不仅包含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各项内容,还要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牢固根基。既要实现新农村各项目的综合治理,还要塑造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和谐环境,要将新农村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和角落,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旦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形成松懈和怠慢,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难以取得扎实可靠的改革成果。

1 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

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不竭的生产力,而人对社会生产力起到决定性作用。世界的演变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助推的成果,文化始终是激励和引导人们向前奋斗的领航标,在社会体系中起到统一认知、振奋人心、凝练力量、鼓舞精神的特殊作用,以此助推社会经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驱动力。因此,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我国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支持,才能让农村文化切实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软实力。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塑造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引导动力

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构建文明乡风是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衔接点。影响构建文明乡风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道德规范缺乏、文化修养低下、行为操守不规范以及科学知识匮乏等。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山村依旧存在宗法观念、婚姻买卖、封建迷信、重男轻女、妇女地位低、老人无人看管等诸多陋习。因此,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精神风貌,严厉整治各种不合规的陈年旧俗,必然是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

建设美好新农村,并非只是在农业生产上进行现代化改革,还需要大力促进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得到改观,这样才能在农村建设中普及社会主义新风尚。

1.3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农民群众的口袋越来越充实,因此也就具备了相应的文化消费能力。然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却十分匮乏,文化糟粕现象严重,农村健康有益的文化项目寥寥无几,精神文化生活空虚,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为看电视、听广播、串门闲聊、打牌消遣等。部分农民长期沉迷于打牌赌博,导致家庭不和谐、邻里矛盾增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物质基础的同时,还应切实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层次。

1.4 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我国城乡分割造成城乡二元发展不平衡现象,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与城市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尽管目前我国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是客观来讲农民这一群体仍然具有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广大农民群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唯有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2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2.1 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有偏差

当前,农村党政干部针对文化建设问题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以抓经济建设为主,从而忽视了文化建设。一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并且还存在投入大、回报低的问题,有的干部甚至认为文化建设抓不抓不重要,不会对政绩有任何负面影响,因此干脆敷衍了事、放任不管。在农村,大部分基层干部普遍不重视文化建设,认为只需将经济提上去,让农民实现生活富裕即可。

很多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的认知也非常肤浅,简单地认为就是组织露天电影、搭戏台子、跳广场舞等。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十分匮乏,同时活动的文化效果也并不明显,无法充分吸引农民群众。一些农村地区组织文化活动的目的并不单纯,其重点还是以发展经济为主,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持应付的态度。在此思想理念下,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计划和目标性,无法切实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2.2 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缺失

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是文化建设的受益人和主力军。但从目前来看,农村各级党政领导反而成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及主体人,广大农民则成为被动的客体,只一味地接受所有灌输而来的文化,从而造成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文化主体地位不明显。

第一,党政干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农民这一主体。当前一些干部缺乏思想意识,认为农民群众素质不高、思想落伍,只能被教化和施舍,只能当做受教育的对象,而不能成为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靠力量。还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唯上不唯下、好大喜功,做政绩只为给领导看,从而忽视了农民的切实需求。故此,很多农村地区在开展文化建设时主要采取政府领导包办制,甚至存在形式主义、空喊口号的现象。

第二,农村群众缺乏主体意识。目前来看,受传统思想及城乡结构差异的深远影响,农民群体的整体文化素养较低,很少能够意识到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清晰。基本上,农民所关注的重点都是如何实现发家致富,认为文化建设的事情与己无关,因此缺乏相应的主观能动性。之所以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存在错误意识,与他们的思想水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我国长期在政策拟定中未给农民群众话语权有必然联系。

2.3 当前农村地区文化人才明显缺失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但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实际居住人口并不多,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村人选择进城务工,多数青少年则都在城市地区发展学业。由于地方政府及文化部门缺乏在政策上对传统乡土文化的扶持及引导,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传统艺人也越来越少,这些实际现状就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文化人才大量缺失,使得新农村文化建设难以形成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相互性,无法实现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如今一些农村党政干部对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能构建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全局观念,缺乏将文化建设渗透到农村各方面建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主动意识。现在一些农村实施思想道德文化宣传工作,还是以传统的村委板报、村广播站、地方电视台等宣教方式为主,同时针对农村现实存在的各类文化矛盾问题熟视无睹,对农民群众的发声充耳不闻,使得所谓的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字里行间,很难获得农民群众的认可,无法让新农村文化建设真正深入人心。

3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复杂性的长期工作,要切实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文明乡风也并非短期内就能形成,还需要党政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合力,只有坚持不懈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水平,扩大文化建设的范围,拓宽文化建设的路径,才能获得显著的建设成果。

3.1 提升认知水平,构建考核机制

3.1.1 强化学习培训,切实提升干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水平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建设全面新农村的精神支撑及强大推手,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党政领导能力、夯实党政基础工作的有效抓手,更是大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点环节。只有加强学习培训,促使各级党政干部充分重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工作意识,改变以往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错误观念。

3.1.2 构建考核机制,积极增强干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一直以来,农村党政干部考核的项目主要放在提升经济层面,在农村文化建设层面则明显少了硬性标准,而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否获得充分重视,还取决于党政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个人素养。所以,要督促各级干部将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必须要将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到各级干部的工作考核范围中,以此强化所有相关领导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3.2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大受益人,也是文化建设的执行人。农民群众建设农村文化的积极性是发展农村文化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农民提高自身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才能为建设工作灌注活力和生命,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及党政干部不能一味地包揽包办,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民提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其参与热情。

3.2.1 提高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地方政府及党政干部应主动摆正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利用多渠道促使农民建立主体意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角。

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旨在为农民提供文化精神服务,促使农民群众从物质到精神获得富足,因此地方政府应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普遍意愿,在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布局的同时,坚持让农民代表参与其中,聆听其对文化建设的心声和意见,并合理采纳借鉴。

3.2.2 注重培养农村地区传统乡土文化人才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仅凭借外来文化输入很难消除当前农村地区文化物质匮乏的现象,因此应双管齐下,在输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发扬本土本乡的传统文化,从而促使文化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扎根。党政基层干部应大力引导农民群众开展文化自编自创自演活动,自发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地方政府应注重挖掘和培养深耕于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达人、民间文化艺人等,大力扶持农民群众中多才多艺的文化能人和传统文化发扬者,从而构建一支具备本土文化特征的农村文化发展队伍。

3.2.3 以政策经济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性

庞大的农民队伍中必然隐藏着巨大的创造性,政府应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广大农民支持,大力鼓励自建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分队、文化宣传室、图书室、露天剧场等,借助多元化、广泛性的文化建设渠道,加紧盘活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借此提升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构建文明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3.3 全方位渗透农村文化,综合助推文化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脱离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建设孤立独行,否则会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同时也有违当前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本意,难以实现整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第一,地方政府应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树立整体全局观,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事务详细纳入农村总体规划布局之中,并有效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和角落。让农村文化建设面向农民群众,贴合实际生活,与农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形成挂钩。比如有的农村地区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诸如神话故事、民间歌谣、传统艺术、民俗风情、古镇特色、饮食文化等,政府应充分借助独特的条件开发农村文化产业。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发农村文化产业,不但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还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拓宽农民的文化视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改迁、生态污染等突出矛盾性问题,使得干部群众之间关系紧张,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诉求不足,基于此需要为农民群众建立正规的诉求机制,地方政府部门应主动开通农民诉求通道,构建沟通联动措施,积极了解群众的困难和不满,依法合理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日常生活生产形成密切联系,才能促使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获得广大农民的充分认可。

4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文化意识的新型农民,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进步、农民发家致富、构建宜居环境而言都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全面建设新农村、促使农村革新精神风貌的必然形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农民多元化文化精神需求的主要路径,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物质以及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具有深远且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