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质量型扩招下“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

2022-11-09 11:38潘菊素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资源库转型数字化

○刘 锐 潘菊素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本轮高职扩招是继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跨越式的扩招,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缓解就业压力的应需之举,质量型扩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应时之选。面对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困境和挑战,高职院校要应时之变开展供给侧改革,探索在招生模式、分类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1][2]。经过三年实践,高职扩招在数量上已经完成任务,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为主体的面向社会招收的学生(以下简称“社招生”)步入高职院校,首批社招生已于今年毕业。高职院校面临扩招造成学生数量骤增而办学资源短缺的现实困境,面临社招生结构变化和诉求差异的现实问题,如何利用数字认识、数字技术和数字思维进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现“质量型扩招”,是高职院校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的数字化诉求

(一)质量型扩招的学与教

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是实现质量型扩招的关键所在。

1.结构变化和诉求差异要求“定制的学”。高职扩招不仅是数量的扩容,更是生源渠道的扩展,生源渠道从应届生拓展到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社会生源,生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原来普高或职高应届生的单一来源转变为“1(应届生)+6(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在职职工和往届生)”,6类生源的年龄背景、工作经历、认知特点和发展愿景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等都与传统生源有巨大差异。社招生往往有明确的诉求:提高知识水平、培养技术技能、提升学历层次、拓展人脉关系等,因此社招生需要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3][4]。针对生源结构变化和个体诉求的差异,原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全日制学习以及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社招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供给侧的高职院校要积极思考如何为社招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

2.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实现“精准的教”。《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充分考虑社招生的差异性开展详细的学情分析,针对社招生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分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情分析科学合理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和考核方式等[5]。因此,高职院校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针对不同学习时间和不同学习场所的学生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业[6]。通过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现“精准的教”,从而满足学生的“定制的学”。

(二)数字化是实现质量型扩招的应然之策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各层面的创新,形成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可持续教育新生态。数字化转型既是一种策略或方法,又是过程或模式[7]。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也应利用数字认知、数字技术、数字思维革新传统组织模式、传统治理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传统评价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重构职业教育新生态。

高职扩招造成学生数量骤增,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规模、学生宿舍、实训室工位等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仍无法满足扩招后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有效开展社招生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又对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质量型扩招的现实困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建好用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8]。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发展和变化倒逼职业教育进行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以及“质量型扩招”等自身因素也要求开展数字化转型[9]。高职院校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等优质资源的作用,利用虚拟仿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教学组织、考核评价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多空间化,与社招生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学习相契合,能很好地解决高职扩招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数字化是实现质量型扩招的应然之策。

二、基于需求建构“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体系

根据“定制的学”和“精准的教”的要求,基于“1+6”生源的学情分析,将数字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模式、调整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以社招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培养新生态,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质量型扩招的关键策略。

(一)社招生在线学习现状调查

目前,学校共有8个面向社会生源扩招的专业。为全面了解社招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在线学习需求,入校一个月后面向社招生开展匿名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40份。

1.关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本次调查共设置了3个问题调研社招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社招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关于在线学习需求调查。本次调查共设置了3个问题调研社招生对在线学习的需求,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社招生在线学习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超过73%的学生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在线学习,超过95%的学生能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在线学习,超过87%的学生熟悉常见的线上会议平台,可见社招生具备良好的在线学习基础。超过95%的学生对在线学习有所了解,近70%的学生有在线学习的经历;超过76%的学生认为可以有一半以上的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超过78%的学生认同三分之一以上的课时可以开展线上教学。受工作和家庭影响,社招生对开展线上教学有很高的接受度,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线上学习指导,社招生完全有能力进行线上学习。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基础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信息化已逐渐成为人类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传统教育体系、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面临着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10]。教育部于2010年就启动了国家职业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8年更名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于2017年遴选了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开展逐步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体系,在促进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高职院校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1][12]。为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教育部正着力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1”为职业教育决策大脑系统,“5”为决策支持中心、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习实训中心、职业学校治理能力提升中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13]。近日,教育部提出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式上线“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国家级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共规划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教师服务中心四大板块,目前已经上线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该中心包括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视频公开课三个模块[14]。

专业资源库模块共汇聚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62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96项,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52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最早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之一,教学资源库以专业为单位,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定位于“能学、辅教”,为各类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完整系统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学习包;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设计,教师可以按需选择和编辑课程资源,根据实际需求形成个性化的课程[15]。在线精品课模块共汇聚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34门,省级精品课程655门,校级精品课程5089门。精品课程即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资源,包含学习者自主学习所需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公告、试题作业等教学资源,并提供测验、考试和答疑等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课程。视频公开课模块共汇聚了国家规划教材数字课程245条数字资源、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77条数字资源、公共基础41条数字资源、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课程1357条数字资源和班主任大赛获奖课程54条数字资源。该模块以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获奖项目对应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其中国家规划教材数字课程和公共基础两个栏目展示的内容与在线精品课一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课程和班主任大赛获奖课程三个栏目展示的内容为对应项目获奖作品的视频集(以上数据截至2022年5月1日)。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教学能力比赛既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生系统学的数字资源需要,又服务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为高职院校面向社招生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平台、资源保障和策略参考。

(三)“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策略体系

根据质量型扩招的需要,结合社招生的调查分析,为满足社招生结构变化、诉求差异的需求,借助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学校自建的个性化教学资源,通过对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将在线课程融入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在线精品课程将数字技术融入课程层面的课程标准、对接视频公开课将混合式教学融入课堂层面的单元设计方案、将数字化评价融入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构建专业、课程、课堂和管理四个层面融入数字化的“四维融合”策略体系,实现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精准的“教”,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社招生“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策略体系

1.在线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模式。基于社招生学情分析,根据不同生源类型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需求,按照《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分类培养方案,充分发挥现有在线课程资源,汇聚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公开平台的数字资源,健全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保证体系,遴选一批在线课程,完善对应专业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内培外引”相结合的在线课程应用模式,完成专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

2.数字技术融入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改为基础,基于社招生学情分析,探索符合“1+6”生源的认知规律、突显高职特性、体现实践性的数字化教学模式,通过数字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明确每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基本要求和数字化教学环境支持等,制定数字化学习指南;加强课程试题库建设,关注教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开展数据支持的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明确数字化考核评价方案,以“数字化+”支撑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空间开展学习,完成课程层面的数字化转型。

3.混合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模式。通过“数字化+课堂”,实现技术赋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构建课前、中、后紧密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善教与学的关系,提高社招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从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推动传统沉默单向的课堂变为多元沟通的课堂,实现师生与生生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社招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创新学生学习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课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

4.数字化评价融入管理制度,调整服务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变革要求学校主动调整管理服务模式,实施更加灵活的学制、弹性的评价,为社招生开展学业指导、技术支持,并为“工学交替、半农半学”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引导社招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强化数字化环境下的质量检测和跟踪评价,突出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的数字化,探索相适应的学生考核,学习成果与学分认定制度以及教学管理创新,完成管理层面的数字化转型。

三、数字化转型策略的校本实践

学校结合首批社招生的学情,以课程内容、“六有”要求、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认定为切入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策略体系要求开展校本实践。

(一)以课程内容体系为切入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按照“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理念,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模块方向,根据生源基础、生源结构探索“农学结合、工学结合”组织模式,“线上线下结合、集中分散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实践结合、统筹个性结合”的学习模式。在专业层面,结合社招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分类培养方案,通过梳理专业现有在线课程等资源优势,以课程内容体系为切入点,通过调整课程体系,结合课程特色分配线上线下课时、提供多种课堂形态、开展过程化评价等考核方式,将在线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通识平台课程、岗位群平台课程、方向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根据课程类型、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等情况采取3种不同模式:纯线上模式,针对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以及部分教学资源丰富、有虚拟仿真环境的专业核心课;纯线下模式,主要针对实训条件依赖度高的专业核心课以及顶岗实习等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的纯实践类课程。

(二)以“六有”要求为切入点完善课程实施方案

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根据线上教学的规律,提出线上教学“六有”要求:课程有思政、授课有平台、教学有资源、学业有指导、过程有数据、学习有效果,并以“六有”要求为切入点完善所有开展线上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有思政,要求所有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确保线上教学课程思政不离线;授课有平台,要求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确保师生、生生良性互动;教学有资源,要求用好、用足校本自建资源,多方联动汇聚优质教学资源,确保课程教学资源够用、好用;学业有指导,要求提供线上学习指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针对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差的情况开展线上学习指导,配备线上学习助手,确保教师线上教学“不掉线”,学生学习“不掉队”;过程有数据,要求教师将在线实时交流、线上测验作业、直播答疑等教学活动的记录和数据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基于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学习有效果,要求创新在线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贯穿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确保线上教学标准不降、线上学习效果“不打折”。例如,某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有4个学分、64学时,其中24学时线下集中面授、40学时线上学习。课程教学团队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开展教学,汇聚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优质教学资源,并根据校本特色自建个性化教学资源,引进虚拟仿真软件,通过虚拟仿真、VR/AR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课程实施全过程。

(三)以新型混合式教学为切入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层面,主讲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开展创新,结合部分课程以“线上与线下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特点,要求线上教学综合运用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工具和支持服务。针对因疫情等原因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到校集中、部分课程无法按照计划开展线下教学的问题,引导教师探索线上异步教学活动(师生不同时间参与活动)与线上同步教学活动(师生同一时间参与活动)的各自优势,实施以“同步+异步”相结合的新型线上混合式教学。教师的同步教学活动包括直播授课、在线答疑等,学生的同步学习活动包括实时听课、实时提问;教师的异步教学活动包括制作视频、发布资源、布置任务、发起交流、批改作业等,学生的异步学习活动包括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参与交流、查看反馈等(如图2所示)。以线上新型混合式教学为切入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支撑社招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实现从单向直播向协同互动转变,由单一手段向多元混合纵深发展,确保线上教学效率和质量。

图2 新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以在线学习认定为切入点修订相关管理制度

基于社招生实际需求,将数字化思维融入社招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在管理制度文件上更加弹性地评价,提升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支撑的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从学生招生到毕业全过程服务,结合“校务服务大厅”建设,突破社招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在线学习学分认定为切入点,探索调整管理服务模式,实施更加灵活的学制、弹性的评价。为鼓励社招生通过第三方课程平台选修在线开放课程,在加强对修读在线开放课程监管的同时,明确学分规则。对于和学校有成绩互认和学分认定协议的平台,如省市高校慕课联盟,根据联盟的相关规定进行认定;对于没有成绩互认和学分认定协议但学校认可的平台(如爱课程、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学生凭课程证书(纸质或者电子证书)申请学分,按照每16课时计1学分认定。

四、成效与展望

经过三年的学习,首批社招生已经进入毕业环节。为更好地了解数字化转型策略的实践效果,笔者面向首批社招生采取匿名方式开展调查。关于“是否觉得线上学习的效果比线下面授的效果更好”,68.96%的学生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17.24%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13.79%的学生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关于“是否觉得线上学习的参与度比线下面授参与度更高”,82.76%的学生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13.80%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3.45%的学生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以上调查数据从一个侧面证明“四维融合”数字化策略和“六有”线上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很好破解高职扩招面临的困境,能很好解决疫情期间社招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策略是质量型扩招的有效之策。

根据校本实践,“四维融合”数字化转型策略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加强线上教学的质量监控。严格对线上学习过程、作业测试的监管,探索围绕在线开放课程“建、学、管、用”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汇聚。充分挖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探索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以虚拟仿真为基础的教育元宇宙,为社招生打造“身临其境”虚拟实训环境。再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完善师生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探索基于数据的考核评价和学习行为分析,探索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资源推送机制。

猜你喜欢
资源库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