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的科研育人实施路径探索

2022-11-09 00:47邓甜史磊
大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工科学术育人

邓甜,史磊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 航空推进系统教研室,天津 3003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普遍把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作为工作的重心,将科研水平的提升放在了学校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带来越来越多的产业成果和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高校科学研究开始更多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然而,部分高校的科研与社会需求脱节,与教学脱节,与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渐行渐远。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科研育人”[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随后教育部连续下发关于科研育人的相关文件,并提出具体要求。科研育人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新经济形势背景下,我国踏上了探索“新工科”战略导向驱动的中国工程教育范式变革道路,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培养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员[4]。行业院校承担着为行业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新工科”改革背景下,探索科研育人实施路径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召唤,不仅符合新时代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科研育人实施路径

科研育人是指通过科研活动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及科研理想、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等[5]。科研育人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其主体是教师。教师应通过带领学生做科研,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多维度、多角度全面引导学生的发展。本研究将从科研过程、科研方法和科研结果三个角度探讨科研育人的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育人实施路径逻辑图

(一)科研过程育人

1.塑造敬畏科学、勇敢质疑的科学精神

科研的最初动力是探求未知。人们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敬畏。科研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也应从敬畏转变为“敬畏+质疑+研究”(Respect+Suspect+Research,RSR)。所谓敬畏,是对已有成果和研究的敬畏。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及实践认知,也就是学习已有的科学结论和研究成果。“敬畏+质疑+研究”的科研素质则是首先培养学生敬畏科学的素质,即通过大量阅读所在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献(至少30 篇),重点关注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及该领域最原始的学术文献,明确本研究领域的领军团队(前5 名);在敬畏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质疑精神,即总结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进而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培养研究能力,明确问题,提出方案,并大胆尝试和反复论证。

2.弘扬淡泊名利、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

真正的科研是一门学问,不夹杂任何功利的成分[6]。高校要培养学生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更看重科研过程而非科研结果,不慕虚荣,不计得失。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校、学院、学生中的作用,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要心存敬畏、坚守良心的底线。如果将大学校园视作“名利追逐场”,将学生视作“劳动力”,将自己比作“老板”违背了教育的初心,违背了教师应有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导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1)结合党史学习,在学术指导中融入爱国元素,以生动鲜活的英雄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勉励学生迎难而上、敢于亮剑、勇于拼搏、战胜困难;

(2)弘扬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多做贡献的优良品质,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和国家考虑;

(3)注重学生的过程培养,强调个人成长,弱化结果考核,营造相对轻松科研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科研成果的总结与发表成为水到渠成。

3.熏陶勤奋刻苦、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研究者远离浮躁、艰苦探索。如果缺少坚韧的信念与奋斗精神,没有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正确追求,在科学探索中就不可能有大成功与作为。研究表明,能力和成就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在科研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同力协作,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把对科研的热爱传递给学生。科研工作固然复杂和艰巨,但科研工作又是容易带给人乐趣和成就感的工作。在恰当的情况下,勤奋是人的天性,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人都会孜孜不倦甚至忘我投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放松心态,指导他们学会化解压力,将压力转为动力,通过分解任务、解决问题,逐步将压力转变为成就感。

4.培养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学术道德

科学研究要严谨诚信。学术道德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行为准则。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诚信科研,严守学术规范,远离学术不端行为。在学生科研起步阶段,教师要告诫学生恪守科研规范,坚决杜绝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尊重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强化学术自律。教师也要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培训和要求,认真审核学生的成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启发团结协作、分享互助的团队精神

现代科学技术正向更广和更深两个维度发展,使得小科研团队的单打独斗和闭门造车越来越难以取得科研上的进步。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协作越来越引起重视。即使是团队内部,也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干,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获取更丰硕的成果。教师应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导,鼓励其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与高水平学者交流,找差距、补短板;推荐到更高的平台进行深造,拓宽视野,增加本领;带入自己的“朋友圈”,让他在科研起步阶段获得更多的帮助。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对导师来说,也在负重前行的科研路上多了一名好伙伴,让科研之路越走越宽,从羊肠小道变成康庄大道。

(二)科研方法育人

1.科学研究的严谨规范

学术素养的培养首先是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包括:1.查阅参考文献是实质开展科研的第一步,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梳理出研究脉络。文献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延续性、前沿性。2.使用专业软件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教师要建立完备的培训体制,包括软件安装、使用手册、视频讲解、学习总结、操作技巧、典型案例等。3.验证结果是确保科学研究准确性的关键和基础,是决定未来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要严格执行。4.规范图片与表格是展示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图表中的所有信息都要满足严谨、清晰、美观的要求。5.撰写科技论文是分享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要用科技语言,要遵守清晰、客观、简洁的原则,论文的结构与框架也要符合相关规范。

2.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素质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提出创新想法解决问题,以及为验证想法设计完成试验、准备证据的能力。这是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后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是知识灵活运用的体现。

首先是数据的收集。做任何研究首先需要知道课题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尚未报道过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数据积累。做研究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勇于试错,将数据积累下来。

其次,要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要注意数据背后反映的原理,探讨其内在骨架是否符合已有理论的框架。针对数据的内在理论骨架,可以归纳总结经验公式,也可以改进现有模型,提高准确率,提升数据价值。

最后,从数据挖掘出来的理论要经过严格验证。这种证明可以是仿真试验,实际测试,也可以是理论推导。相对来说,验证对于新入门的学生更难。教师应投入更多耐心帮助学生确立好验证思路,把握和教授验证方法与技巧,确保结论质量。此外,在设计试验中,难免会有失误或失败,教师要帮助学生并在必要时承担错误,避免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3.自我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也在加速。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持续学习、解决未来可能遇到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有追求,有自身的内动力。起步阶段,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量身定制课题,让他们有最大的初始动力,还须让学生对培养计划的关键时间节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并能依据任务进行合理规划,适时调整工作进度及心态。

自我情绪的管理,在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中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给予监督,实验室氛围也非常重要。同门的传帮带能有效帮助学生应对暂时的失败和情绪失落。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研究过程中经历学术上的孤独感是必要的,情感和学术上的孤独感不能混为一谈。

4.行业需求与学术前沿的敏感性

中国民航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7],大学的作用在于超前探索和领先创新[8]。身为民航领域的高校科研工作者,教师不能只做眼前的科研,更要着眼于未来,只有提高自身学术前沿敏感性,才能在未来的高速发展中占据领先优势。为培养学生学术前沿的敏感性,教师要发散思维,大胆思考,在合纵连横中碰撞出交叉的火花,在借船出海中发挥行业引领的风范,在“两只眼睛看世界”的过程中发现理论断层和技术缺口,对于学科的前沿趋势及基本科研思想的传输都可以通过文献阅读等相关活动传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研究工作中学习前沿知识及培养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且从工作细节上发现学生思维的展现,反向确认学生对知识和研究思维的掌握情况,完成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闭环审核。

(三)科研结果育人

1.科研结果预判、分析、改进能力

科研结果的处理分析和应用,是指对科研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需要研究者具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预测结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要对结果进行预判,然后进行测试验证,经过“预测—验证—对比—改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在验证环节,可以是理论,也可以是数值仿真实验或者真实的实验,应该遵循“3W”准则,即Why(目的)—How(方法、过程)—What(现象、结果)—Why(分析结果、总结)—How(改进、提高)。正确的记录和归纳总结每一次测试结果,有助于保持清醒的思路,抓住重要现象,得到创新结果,提高研究工作效率,也能有效溯源,避免错误和重复。

2.尊重客观规律,增强责任和忧患意识

科研结果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者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模拟、试验等科学研究手段得到数据,再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揭示现象的客观规律。同时,这个客观规律也能引导和影响学生,使他们热爱自然、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文观以及和谐的文明发展观。

3.尊重事实,开放包容

对研究结果的横向纵向对比,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研究水平,客观公正地看待差距。科研工作者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为祖国和人民需要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科研是面向前沿的攀登,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强国的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通过科研过程、科研方法和科研结果,开阔学生视野,塑造勇敢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熏陶勤奋刻苦的拼搏精神,培养严谨诚信的学术道德,启发学生分享合作的团队意识,为“新工科”培养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员,是高校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施路径,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新工科学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学术出版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