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用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09 00:47朱媛玲
大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院系资产管理

朱媛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高校专用性资产主要由教学所需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组成,前者如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后者如供实验教学所需的材料或试剂。本文主要针对固定资产类专用性资产管理展开主题探讨。随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地与实施,高校在专用性资产管理中面临着更为严格与科学的制度安排,在制度约束下理应形成专用性资产管理的新格局、新变化。然而,由于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在监督和督导教职员工形成资产安全管理的行动自觉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完善和强化高校内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全员参与的专用性资产管理局面,从根本上破解制约专用性资产管理质量提升的深层次困境。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相关研究概述

徐琴(2022)认为,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存在资产管理目标不明晰、缺乏健全管理体制、管理信息化孤岛、无形资产管理盲点多等现实问题。作者从促进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角度,提出了科学制定中长期资产规划、提高资产预算管理意识、信息技术融合、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结合评价等对策[1]。盖洋霖(2022)针对高校图书馆资产管理展开了研究,作者首先阐明了数字资源、电子书两者的概念,其次对电子书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必要性进行了剖析,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电子书管理意识薄弱、制度松懈、版权不清、定义不明等问题,总结提出了加强电子书资产管理意识和电子书资产体系建设等措施[2]。李忠全(2022)立足现代信息技术视角,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概念、固定资产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以及两者融合的作用,结合实际问题重点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3]。黄阳俊(2022)以样本大学的设备类固定资产为例,分析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重点阐述了样本大学的创新案例[4]。解云惠(2022)探讨了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政府会计制度下提高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措施[5]。罗锦银、赵金龙(2021)在文中推广了样本高校在资产管理中的经验,提出了以资产生命周期为主线,按照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构建了大资产管理体系的观点[6]。王玉伟(2021)针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和实物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管理工作落实的方式[7]。

(二)相关研究评析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成为当前学界和业界的主流意识,值得借鉴。但仍需指出,目前主流研究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1.未能对高校资产做出分类,即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结合高校的职能定位,在对两类资产管理时的价值取向不同,实施手段也存在差异。2.即使在忽略资产分类的情况下展开主题研究,诸多研究者仍习惯性将高校资产界定为“固定资产”,显然这与资产的内涵和高校运维实际不符。本文以专用性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区分了两类高校资产所存在的差异性。再者,文章在引言部分就已指出专用性资产的范围: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为了使本文的立论更为具体、也更具指示性,下面将主要就固定资产类专用性资产的管理展开主题探讨。

二、高校专用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用性资产采购存在非理性冲动

高校采购专用性资产的目的为两种,即满足常态化教学之需以及满足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需要。其中,后者时常存在着非理性冲动。这种非理性冲动主要表现为:1.为了对标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学科)建设水平,不顾本校实际超规模购置专用性资产;2.对于存在专项财政拨款的专用性资产采购项目,在缺乏综合论证的情况以从速从快的目的立项采购;3.以本校优势专业(学科)发展战略为导引,以跨越式发展的姿态完成专用性资产采购。经验表明,对标兄弟院校所形成的非理性冲动,将对本校全面预算管理造成困扰,因为兄弟院校专用性资产水平属于外生变量,并不能被本校管理层所完全掌握。“从速从快”开展专用性资产采购,不仅不符合节约使用专项财政资金的原则,还易因缺乏综合论证而衍生出更多的基建投资需求。以跨越式发展的姿态完成专用性资产采购,则可能造成部分教学设施设备闲置而出现预算资金错配的局面。

(二)专用性资产使用存在“双效”缺失

所谓“双效”是指效率和效益。其中,效率是从专用性资产在教学中的使用频率中得到体现,效益则主要从专用性资产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贡献度中得到体现。目前,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代表的专用性资产基本能满足“双效”目标,但作为各教学院系归口使用的专用性资产,则存在着“双效”缺失的问题。与上文中的问题相联系,如归口使用的实训设施设备可能因超前购置,无法与当前的专业教学形成深度融合,这便造成了“双效”缺失。调研发现,诸多高校在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要求时,普遍热衷于采购数字化模拟教学设备,但由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只能对设备进行浅层使用,变相导致了“双效”缺失问题的出现。部分理工科教学院系也存在着“双效”缺失的问题,原因不仅与盲目对标有关,也与部分教师的科研偏好和诉求不无关系。

(三)专用性资产维护存在结构性短板

高校固定资产类专用性资产存在着折旧的因素,但作为教学之需的固定资产应突出使用寿命,而不是经济寿命。影响专用性资产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为“物理磨损”,因此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维护便成为应有之义。然而,目前专用性资产在维护中却存在着结构性短板,即重数量安全、轻性能安全。具体而言,高校国资管理部门会定期对专用性资产的数量进行清查,这就使专用性资产的数量安全得到了保障。然而,教学院系使用这些专用性资产的过程中却弱化了对其性能的维护。显然,这将减少专用性资产的使用寿命。调研发现,教学院系在高校管理层的牵头下,普遍制定了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制度难以落地。主观因素主要为资产维护意识,客观因素则为维护资产性能的岗位数不足。高校国资管理部门在监督教学院系资产维护工作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凸显了专用性资产在维护中的结构性短板问题。

(四)专用性资产处置存在部门偏好

高校固定资产类专用性资产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后便进入到报废处置阶段,若无视这些资产的再利用价值或真实使用寿命,则容易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如教学用台式电脑。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一般都采取上机教学的方式。意味着高校单次所需处置的教学用台式电脑在数量上是惊人的。检验发现,所处置的电脑在性能上往往仍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办公所需,如制作课件、编辑文档等。可见,所处置的电脑以折损价批量卖给校外组织或个人,教学院系又以市场价购置教学办公所需的台式电脑,这对于高校而言,显然是不经济的。究其原因,专用性资产处置上存在部门偏好(如计算机教学院系的偏好)的主客观因素。

三、提升高校专用性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立足于校本要求拟定专用性资产采购计划

1.立足常态化教学之需拟定采购计划

常态化教学所需的专用性资产呈现出数量大、使用价值均值性强等特点,因此需以解决本校教学短板为出发点拟定相应计划。可在高校管理层牵头下,组建由计财部门、国资管理部门、教学院系、教务部门等人员在内的专用性资产采购论证小组,通过与一线教师座谈、开展在线问卷调查,以及对全校教学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考察,以此拟定专用性资产采购计划。这里需要强调,在此过程中需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特别为实训实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优化存量专用性资产的部分模块入手,降低采购成本。在对采购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时,财务部门联动国资管理部门需对目前的存量资产状况作出评估,通过对存量资产的升级改造以节约采购资金的投入量。

2.立足于专业建设之需拟定采购计划

根据专业建设的层次可将其划分为:校内专业建设、省级专业建设、国家级专业建设,且第一类专业建设由本校出资,采购计划可仿效常态化教学下的采购计划拟定模式。针对后两类专业建设,需从用好专项财政资金为出发点,拒绝“用尽”的传统思路。本研究因此建议,可围绕专业群建设或岗位群建设,沿着“核心—外围”的资思路拟定采购计划。所谓“核心”,是指对参建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资产项目,如会计学科中的大数据分析实训系统。所谓“外围”,是指与核心资产存在教学技术关联性,但本校现有专用性资产能够胜任的资产项目。此时,可以在后续建设中根据需要拟定采购计划。为了满足未来“外围”专用性资产的购置,在前期的方案论证中需为今后采购留出技术兼容空间和场地物理空间。

(二)完善专用性资产使用评价体系以突出双效

1.强化专用性资产归口使用绩效评价力度

根据目前高校专用性资产采购流程,教学院系具有资产采购申请权,在申请书中应详细阐述资产采购的意义、使用方案,配以详尽的资产配置指标。建议一旦该专用性资产立项采购并归口使用,计财部门、国资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应协同强化资产使用绩效的评价力度。具体的做法为:以一个学年为时间单位,不定期对资产归口教学院系进行资产使用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主要为资产申请书中所罗列的参数。如大数据分析实训系统的学期使用次数、学生人数/大数据分析实训系统。若教学院系实际使用指标与计划参数差距过大,则需对教学院系的主管人员实施问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考核专用性资产使用绩效时需借助大量的专门知识,为了增强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可考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给予协助。

2.共同开发专用性资产校内校外使用前景

高校专用性资产的使用效益主要是指其社会效益,包括在人才培养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目前,在资产使用效益评价中较为重视前者,但在新时期还需重视后者目标的实现。可由资产归口使用的教学院系牵头,在科研处、图书馆、成教处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开发出专用性资产校外使用前景。如高校实训类专用性资产可作为企业员工培训之用,企业为此向高校支付相应的场地和器材使用费。这样一来,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高校维护专用性资产提供了经费。再如高校可申请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资格,以专用性资产作支撑开展第三方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进而在服务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也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在面向校外使用前景时,也为本校专业建设提供了思路,能进一步优化本校的专用性资产结构。

(三)优化内控环境重视专用性资产的性能维护

1.落实教学院系资产购置的终身责任制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目前所亟须的是落实这种制度规制要求。应以终身责任制对各级负责人施加合适的政治压力,使之在实施包括专用性资产购置在内的经济活动时,能够自觉践行内控的制度安排。高校应在内控制度设计中引入终身责任制的条款(如将专用性资产性能维护绩效评价,纳入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范畴),重点针对专用性资产购置活动所存在的内控风险点,细化各级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和责任认定标准。最后,以领导干部岗位培训的方式,在单位全体干部中开展内控制度宣讲和自学活动。单位党委纪检监察部门,需对中层正职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以此增强其重视资产归口维护的意识。

2.定期公开教学院系的资产维护信息

根据组织文化建设的逻辑,需形成由上至下的内控制度文化建设模式。高校教学院系应定期公开自己的内控情况。可按党务系统和行政系统两条线分别公开内控情况。党务系统中的党委办公室以及行政系统的行政办公室,应按季度在单位OA 系统中公布专用性资产的耗材更新信息,以及耗材更新所发生的费用信息,以此接受平行部门和校党委的监督,提供同比和环比数据以细化对情况的说明。若出现资产维护失当的情形,则需详细说明原因并明确整改计划,整改效果必须在下一期的公开信息中给予体现。

(四)结合本校实际分类实施设施设备报废处置

1.管理层需广泛收集教学院系资产需求信息

高校管理层需责成国资管理部门深入各教学院系,充分掌握教学院系对专用性资产的诉求。由于高校在实施二级管理时各教学院系的情况存在差异性,因此需以分教学院系登记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随着信息收集完毕,国资部门便需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向高校管理层分教学院系呈报专用性资产需求信息。管理层则通过党委会决议,对本校依照会计制度申请报废的专用性资产处置作出原则性指导意见,由国资管理部门具体执行。

2.本着挖掘存量资产价值原则实施分类处置

对于计算机科学教学院系申请报废的台式计算机,应重点给予性能识别。对于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台式计算机给予编号,根据教学院系、行政部门对台式机算机的缺口给予配置。对于仍具有使用价值但性能弱化的打印机等设备,则可以在维护、维修的基础上配置给基层教学管理部门使用(如教研室),以此类推。对于涉及实验实训安全保障的设施设备,则需按规定给予报废处置。

四、结语

本文以专用性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区分了两类高校资产所存在的差异性。为了使本文的立论更为具体、也更具指示性,主要就固定资产类专用性资产的管理展开了主题探讨。在问题导向下,提高高校专用性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为,立足于校本要求拟定专用性资产采购计划、完善专用性资产使用评价体系以突出双效、优化内控环境重视专用性资产的性能维护、结合本校实际分类实施设施设备报废处置。其中,应重视专用性资产与通用性资产间的区别,消除对专用性资产“固定资产化”的研究偏见。

猜你喜欢
院系资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报告
管理的另一半
提高院系办公室管理绩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