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若,阎明源,高梦霞,刘凤智,温春丽,朱陵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1]。国际失眠诊断的主要参考标准是《睡眠障碍国际分类》[2],根据病程划分为慢性失眠和短期失眠,病程超过3个月为慢性失眠。失眠的中医病名是“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可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引起,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3-4]。失眠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和恐惧,会诱发各类心理或躯体的疾病[5-6],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会活动[4]。目前治疗慢性失眠的西药,大多数具有不良反应,并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易产生依赖性、耐受和残留效应[7]。而中医药在治疗不寐上有着长久的经验,有良好的疗效,不仅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8]。朱陵群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主任医师,对慢性失眠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基于IBM SPSS Statistics 23.0和IBM SPSS Modeler 18.0挖掘分析朱陵群治疗慢性失眠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失眠提供思路。
1.1 资料来源 以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朱陵群门诊案例为数据来源。西医诊断为“失眠”,中医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9]中“不寐”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心肾不交证。共纳入102份案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32.35%),女性患者69例(67.65%)。
1.2 数据录入与术语规范 将数据录入Excel,录入后核查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将核对后的数据进行术语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10]和《中华本草》[11]对中药名称、性味、归经、功效进行规范化,如“北柴胡”标准化后为“柴胡”,“生薏苡仁”标准化后为“薏苡仁”等。
1.3 数据分析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3.0和IBM SPSS Modeler 18.0,对中药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对高频药物(频数≥25)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常用中药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核心处方。
2.1 辨证分型 本次研究纳入的102份病案,辨证分型主要有肝火扰心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和瘀血内阻证。因脾气亏虚,脾运化水湿功能失调会导致痰湿凝聚,其基本病机在于脾虚,且患者数量少,故归入心脾两虚证。(见表1)
表1 102 份病案辨证分型
2.2 高频药物统计 本次研究共纳入102份病案,涉及125味中药,其中灯心草使用频率为100%,故未做分析,累计用药频数为2 079次,平均每份处方20味中药。频数≥25的中药28味,去除灯心草,共27味,按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炒酸枣仁、炒栀子、麦冬、龙胆、茯苓、柴胡、龙骨、丹参、石菖蒲、黄芪、醋香附、陈皮、牡蛎、黄芩、当归、淡竹叶、制远志、川芎、生地黄、枸杞子、桂枝、首乌藤、百合、地骨皮、炙甘草、白花蛇舌草、石决明。(见表2)
表2 治疗失眠高频用药(前27 味)
2.3 药物关联分析 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对124味(去除灯心草)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可显示的最大链接数80,弱链接上限15,强链接下限35,链接大小显示强/正常/弱类别,网络显示围型布局,得到中药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见图1)。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按置信度排序,最大前项数2,根据置信度、支持度、提升度综合指标发现,重要关联药物有龙骨-牡蛎、炒酸枣仁-牡蛎、麦冬-百合、龙骨-炒神曲、龙骨-煅磁石、黄连-肉桂、石决明-赭石、麦冬-酒女贞子、丹参-泽兰等。(见表3)
图1 中药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
表3 重要关联药物
2.4 药物聚类分析 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3.0对高频用药(使用频数≥25)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组间联接,度量标准选择Pearson相关性,得到6类:桂枝-炙甘草-黄芩-龙骨-牡蛎-炒酸枣仁-茯苓-枸杞子;柴胡-首乌藤-龙胆-地骨皮-生地黄;炒栀子-制远志;醋香附-百合-麦冬-陈皮-淡竹叶-丹参-白花蛇舌草;黄芪-当归;川芎-石决明-石菖蒲。(见图2)
图2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2.5 验案举隅 患者,女,71岁,2018年9月5日就诊。主诉:睡眠障碍10年余。患者入睡困难,每日需服艾司唑仑2片方可入睡,易醒,每晚可睡3~4 h,早醒,白日精神差,双眼干涩,头疼,无心慌、胸闷,时常感到情绪低落,委屈想哭,心烦易怒,时有遇事紧张,盗汗,自汗,口干、口苦,喜饮,有痰难咳,脚底自觉冷感,怕冷,纳可,无腹胀,小便调,大便一二日一行,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暗,边红,苔黄腻,脉沉弦。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辨证:肝火扰心证。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北柴胡15 g,桂枝15 g,生牡蛎30 g,生龙骨30 g,炒酸枣仁20 g,炒栀子12 g,黄连6 g,肉桂3 g,玉竹15 g,白芍15 g,川芎15 g,炒神曲10 g,丹参15 g,石菖蒲15 g,葛根30 g,竹茹10 g,生地黄20 g,醋五味子15 g,生石膏20 g,炙甘草9 g,陈皮10 g,龙胆10 g。14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
2诊:2018年9月19日,患者睡眠和情绪较前改善,仍有盗汗,前胸、腰部汗多,时有燥热,痰量减少,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微黄腻,脉沉细。予上方去炒神曲、炙甘草,加地骨皮15 g,枸杞子15 g。7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
3诊:2018年9月26日,患者睡眠和情绪均有明显改善,无其他不适。
按语:患者肝气郁滞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失眠,情志改变;肝阳上亢,出现头痛,两目干涩;脾气亏虚,则见疲乏无力,精神差;脾虚痰湿停聚,故有痰;而肝火亢盛伤阴,出现口干、口苦,痰难以咳出;正气亏虚伤阳,故怕冷,阳虚水湿不化,出现双下肢轻度浮肿;久病入络,导致血行不畅;舌质暗、舌边红、苔黄腻、脉沉弦、亦为肝火扰心、久病成瘀之象。故治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用龙胆泻肝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而解郁,白芍酸敛肝阴、养血柔肝,龙胆、炒栀子、生石膏泻火除烦,生地黄清心火、养阴。上药合用,清泻心、肝之火,条达肝气。日久成瘀,故予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炒酸枣仁宁心安神。对于兼证,予桂枝助阳化气,以行水湿。玉竹、醋五味子养已伤之阴。葛根生津止渴治口干。陈皮健脾,理气化痰。石菖蒲醒神益智。炒神曲健脾和胃,防龙骨、牡蛎损伤脾胃。甘草调和诸药。2诊时患者睡眠和情绪改善,痰量减少,治疗效果明显,出现了汗多和燥热感,故加地骨皮、枸杞子补肝肾之阴,清虚热。用药后取得明显疗效。
3.1 高频药物分析 通过对高频药物的分析可看出,对于肝火扰心证,朱陵群通过疏肝理气、清心火和泻肝火共同达到疏肝泻火之效。常用柴胡、香附疏理肝气而解郁。柴胡归肝、胆经,主肝郁胁痛,头痛头眩。《滇南本草》云:“柴胡,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可见,柴胡疏肝作用显著,能清郁火,对兼有头痛、胁痛等症的患者亦有止痛作用。醋香附入肝、脾、三焦经,《本草正义》云:“气结诸症,固肝胆横逆肆虐为多,此药最能调气,故濒湖谓之专入足厥阴。”《滇南本草》曰:“调血中之气,开郁”。《本草衍义补遗》:“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朱陵群常用其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气郁失眠兼有月经不调的患者。清心火主要予炒栀子和淡竹叶。炒栀子苦寒,《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伤寒论》中用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12]。淡竹叶善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两者均有明显的改善情绪作用。泻肝火主要予龙胆草和黄芩。龙胆苦寒,入肝、胆经,长于泻肝定惊,《本草纲目》言:“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医学衷中参西录》[13]云:“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皆能愈之。”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长于清热泻火,《滇南本草》云:“除六经实火实热”。肝经郁热明显,且有视物不清的患者,常予石决明平肝清热,明目去翳。另外,朱陵群在疏肝泻火的同时注意养血柔肝,常在方中加入白芍以养肝体。
心肾不交证,主要是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治以滋肾阴,降心火,交通心肾。朱陵群常用的养阴药有麦冬、百合、生地黄和枸杞子。麦冬、百合虽不入肾经,却善于清心,又能养阴生津。百合安神,主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生地黄,入心经可清心火,入肾经可养阴生津。枸杞子养肝滋肾,《重庆堂随笔》云:“与元参、甘草同用名坎离丹,可以交通心肾。”虽有枸杞子配伍玄参、甘草交通心肾的记载,不过临床多用其滋补肝肾。交通心肾主要予制远志,《本草正》云:“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此药除交通心肾外,还可安神益智,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坚壮阳道,主梦邪”。
心脾两虚证,应补益心脾;若脾虚水湿不化,则应兼以化痰利水。朱陵群常用黄芪补气升阳,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灯心草和茯苓利水消肿。黄芪归肺、脾经,擅于补益脾气。茯苓宁心安神,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药性论》曰:“善安心神”。《日华子本草》言:“开心益智,止健忘。”陈皮理气健脾,还可燥湿化痰。灯心草除利水外,还善于清心火,《西藏常用中草药》言[14]:“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对于痰蒙神窍,出现健忘、神昏的患者,予石菖蒲和远志开窍醒神。《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对于痰饮、水湿不化的患者,朱陵群常加一味桂枝,通阳化气,以温通郁遏之阳气。
对于顽固难愈的失眠,久病入络者,朱陵群常予丹参、当归和川芎活血化瘀。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除活血止痛外,还能养血安神,主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又能调经。《重庆堂随笔》言:“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当归活血的同时兼以补血调经,川芎还擅于行气开郁,也常与理气药相配伍。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于实证,朱陵群常加用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之品,对于虚证,加用炒酸枣仁、首乌藤等养心安神之品。龙骨镇惊安神,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本草述》云:“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名医别录》:“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牡蛎常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海药本草》:“能补养安神”。炒酸枣仁宁心安神,养肝,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本草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药品化义》[15]言:“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若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首乌藤,甘,平,入心、肝,养血安神。
3.2 药对分析 通过关联规则发现的药物组合为龙骨-牡蛎、炒酸枣仁-牡蛎、麦冬-百合、龙骨-炒神曲、龙骨-煅磁石、黄连-肉桂、石决明-赭石、丹参-泽兰、麦冬-酒女贞子。龙骨、牡蛎是重镇安神的常用药对,可育阴潜阳,引阳入阴。两药配伍,重镇以降逆,引火以归原,使焦虑尽消,心神自宁[16]。张锡纯认为,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龙骨能安魂,牡蛎能强魄。魂魄安强,精神自足,虚弱自愈也。故对于失眠伴有明显焦虑、心神不安的患者,朱陵群常用龙骨30 g,牡蛎30 g,安其心志。石决明和赭石均擅平肝潜阳,石决明又能清肝明目,对于失眠伴有头晕、头痛的患者,加入石决明30 g,赭石30 g,疗效甚佳。麦冬、百合均有养阴生津,清心安神之效,主入心、肺经,二者相须为用,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可用麦冬15 g,百合15 g。黄连、肉桂配伍始见于《韩氏医通》之交泰丸,黄连清心火,使心火不上炎,下交于肾,肉桂温肾,使肾水不下润,上承于心,则肾水不寒,心火不亢,水火既济[17]。朱陵群强调,肉桂引火归原,用量宜轻,常用剂量为黄连6 g,肉桂3 g。丹参、泽兰均有活血调经之功效,《中医妇科治疗学》[18]中有方剂丹参泽兰饮,可理气行滞,活血祛瘀,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有血瘀之证者。
3.3 聚类方分析 聚类方1:桂枝-炙甘草-黄芩-龙骨-牡蛎-炒酸枣仁-茯苓-枸杞子,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19]。有研究[20]表明,更年期失眠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症状可明显改善,方中桂枝温心通阳,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补心气,又可健脾气,资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悸;茯苓健脾利湿,又同炒酸枣仁共奏除烦燥、安心神之功;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从阴中求阳。诸药合用,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常用于阳虚型失眠患者。聚类方2:柴胡-首乌藤-龙胆-地骨皮-生地黄,主治阴伤烦热。龙胆泻肝火,柴胡条达肝气,生地黄清血分热邪,补已伤之阴,地骨皮助生地黄滋阴,首乌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有补有泻,泻火而不伤阴,补阴而不留邪,可用于肝郁化火,伤阴之证。聚类方3:炒栀子-制远志,远志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炒栀子清心火,除烦,两药配伍,可用于交通心肾,聚类方4:醋香附-百合-麦冬-陈皮-淡竹叶-丹参-白花蛇舌草,本方醋香附和陈皮理气,淡竹叶和白花蛇舌草上清心火,下利小便,丹参助淡竹叶清心除烦,百合、麦冬防清利太过伤阴。聚类方5:黄芪-当归,《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记载了当归补血汤,补血益气,治疗气血两虚的内热证,为“气血双补”代表方之一[21]。聚类方6:川芎-石决明-石菖蒲,石菖蒲入心经,开心窍,具有醒神益智、聪耳明目之功,石决明善于清肝火、益肝阴,有明目退翳之功,《本草汇言》谓川芎能“上行头目”,三药配伍,共奏醒神明目之功。
3.4 结语 中医学认为失眠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致,病位在心,因实邪扰心,心神不安,或五脏虚损,心神失养[22]。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朱陵群教授临床治疗失眠用药规律发现,不寐多从心、肝、肾论治,肝火扰心证予疏肝泻火,心脾两虚证予补益心脾,心肾不交证予交通心肾,痰饮、水湿停聚予健脾化湿,瘀血内阻予活血化瘀治疗,实证加用龙骨、牡蛎等重镇安神之品,虚证加用炒酸枣仁、首乌藤等养心安神之品。常用药物组合龙骨-牡蛎重镇安神、麦冬-百合清心安神、黄连-肉桂交通心肾、丹参-泽兰活血化瘀。聚类方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和当归补血汤外,其他方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明确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