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傣医经筋理论诊治腰痛经验*

2022-11-08 09:30李长瑾蔡碧波王雪梅
中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腰痛气血医学

金 羽,李长瑾,蔡碧波,王雪梅

(1.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4)

腰痛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腰痛的患病率达13.6%,且腰痛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本病易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更有甚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全球人口终生发病率高达85.0%,病情复发率为24.0%~33.0%[2]。现代医学认为腰痛的发生多与腰部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或病变相关,如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脊柱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腰椎结核等均与腰痛联系紧密[3]。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主要治疗药物,虽能减轻疼痛症状,但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且易于复发。傣医经筋理论对于腰痛相关病症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1 傣医学经筋理论的内涵

根据傣医学第一部人体解说专著《嘎牙山哈雅》[4]所载,人体“全身共有50根大筋”,“小筋60根……筋连接周身的大小肌肉和骨骼,共同完成各种运动”。人体大小经筋相互交织在一起,其结构紧密,不易松脱,联络着骨骼肌肉,能保证关节的正常屈伸活动。而经脉作为经筋系统的主体部分,实质上是塔拢(风、气)运行的通道,其在体内纵横分布,贯通上下,内通脏腑,外络肢节,将精微物质布达全身[5]。故经筋即筋与经脉的统称。傣医学最初对人体的认识基于动物实体解剖,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6],加之经翻译的傣医学典籍较少,与经筋理论相关的资料相对匮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傣医学对经筋理论的认识不足,使得经筋的理论内涵缺乏系统性阐述。傣医学古籍文献对经筋的描述和记载显示,其所述之经筋似与现代医学的肌腱、韧带无异,而在傣医选方用药和治疗疾病方面,傣医经筋又与塔拢(风、气)和塔喃(水、血)有着密切联系。就傣药的功效而言,大部分傣药作用于经筋,具有舒筋活络、接骨续筋、舒筋活血的功效,如竹扎令(宽筋藤)、光冒呆(黑皮跌打)、雅鲁哈咪卖(白鹤灵芝)等均入风、水塔而兼具祛风通血、活血止痛之用;就疾病的治疗而言,傣医学常以通气活血、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法治疗肢体经筋部位的病变。此外,傣医外治法按照由前到后、由左到右、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经筋循行路线,以特定工具配合相应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部位。傣医外治法以捶筋疗法、拖擦药物疗法为代表,具有通气活血、除风散寒、舒筋止痛的功效。如名老傣医康朗香认为骨关节炎为感受外在风湿邪气,久之毒邪留注于关节,导致四塔功能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强调内外合治,共同取效[7]。康朗香采用具有除风化湿、调理四塔、通气活血的傣药内服,同时配以围绕病变部位经脉循行进行的包药和睡药两种外治疗法治疗骨关节炎[7]。由此可见,经筋、气血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也决定着疾病诊治的方向。

综上,经筋实质上是人体风气、水血运行的通道。经筋通利,则气血通畅,身体健康;经筋痹阻,则气血停滞,疾病由生。

2 腰痛的病机

2.1 经筋受邪,痹阻不通 经筋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可将营养物质布散到全身各处,发挥充养脏腑、濡润筋骨、通利关节的作用,因此经筋以通为用,通畅是基本要素。傣医学认为腰痛的发生多因经筋受邪,邪气蕴结下盘,阻滞气血运行所致[8]。经筋不通是致病的首要因素,其中以风湿性腰痛,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性腰痛,以及跌打损伤性腰痛三类为主。其病机分别为:(1)风湿性腰痛:因体内风、火塔不足,不能制约水塔,导致机体水湿过盛,加之感受外在的帕雅拢嘎(冷风寒邪),内外病邪相合蕴结下盘,痹阻不畅所致;(2)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性腰痛:因素体风火塔不足,水塔过盛,加之感受外在冷、热风邪,病邪蕴于下盘,久之出现骨质的改变,经筋不通所致;(3)跌打损伤性腰痛:因外力作用,影响机体四塔五蕴功能,瘀血阻滞经筋,气血不通所致。

2.2 经筋空虚,失于濡养 气主行之,血主濡润。人体气血充足,脏腑经络得以滋润荣养,生命活动便可正常进行;反之,脏腑经络失养,则导致胁肋少腹、筋骨关节诸痛[9],即所谓“不荣则痛”。慢性腰痛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且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多有反复发作史,可因急性腰痛治疗不当或贻误治疗转化而成。腰府失于精血濡养,故腰部以隐痛或酸痛等虚性疼痛为主[10]。傣医学认为慢性腰痛多由脏腑经络空虚,失于温养濡润所致,经筋失养是致病的根源。因其病因错综复杂,故病机不尽相同,可归纳为三类:(1)劳倦、大病、饮食不调等损伤风塔,致使体内塔拢风气不足,无力推动水血运行,久之经筋失于濡养,故而发病;(2)妇女产后或外伤导致急性大失血,使得体内塔喃水塔大伤,经筋空虚,失于濡养,故发为腰痛;(3)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之品,酿生湿热,损伤人体土塔,气血无以化生,经筋失于营养滋润,故发为本病。

3 治疗思路

3.1 未病先解,先解后治 傣医学中“雅解”学说以“未病先解,先解后治”为核心思想[11]。其中,“未病先解”即在人体还未感病时,便预防性服用解药来肃清各种内外因素所致的残留于体内的毒素,旨在将机体调试到四塔五蕴平衡协调的最佳状态。“先解后治”服用解药的意义在于解除致病因素或因治疗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对人体造成的毒副作用,理顺人体气血,然后再对症用药。傣医学中“未病先解,先解后治”与中医学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不谋而合。

傣医学认为,毒素是由内生或外感产生的一类物质,可致机体四塔五蕴功能失衡,其来源于日常生活或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12]。根据四塔特性的临床表现,傣医学将致病之“毒”分为火热毒、水湿毒、水寒毒、风毒、动物毒、食物毒和药物毒七类[13],并认为毒素物质的累积是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摆脱疾病的当务之急在于“解毒”。解法是在傣医学“未病先解、先解后治”解毒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具有调平“四塔”功能,解除人体毒素作用的一种特殊治病方法,也被称为“解毒法”。解毒法除可解除人体因食物、药物、蛇虫鼠蚁咬伤、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所致毒素外,还能解除各种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14],提高人体免疫力。故对于病症复杂或久治不愈的腰痛患者,一般先予雅解沙把(百解胶囊)内服,一则可解除因用药不当残存体内的其他药性,二则可清理整肃因外感或内伤积滞于体内的致病毒素物质,解除机体的疾病状态。然后再据病情以特定方药施治。

3.2 通利为旨,温通为用 中医学认为经络痹阻是导致腰痛发病的主要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通利经络,畅通痹阻[15]。其中针灸治疗最具代表性,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及足阳明胃经,且以腰俞、委中、承浆、申脉、仆参、承筋为配伍核心腧穴[16]。傣医特色外治法以温筋散寒、行气活血等方法来通利经筋,以治疗腰痛。其治疗重点并不在于祛除痹阻之有形邪气,而是通过对脏腑、气血、经筋状态的调整,达到通利经筋、畅通痹阻的目的。常用傣医特色外治疗法见表1。

表1 常用傣医特色外治疗法

3.3 重视本虚,调补四塔 傣医学治疗疾病常以内、外治法合用,协同取效。其中,内治法根据病情所需,配备相应傣药,通过煎汤内服的方式来治疗疾病,主要有解沙把(解法)、哦喝(汗法)、哦皇(清法)、雅补塔都(补法)、泵(通法)等16种[17]。其中,雅补塔都(补法)广泛运用于因人体四塔失调所致的以脏腑、筋骨、肌肉功能异常为表现的疾病。

傣医学中雅补塔都(补法)遵循“调平为补”的总原则,有正补法和反补法之分[17]。正补法即补其不足,通过调补体内四塔(风、火、水、土),以解除人体因某一塔不足所致的疾病。反补法即泻其有余,以调平四塔为补。傣医学中“以清为补”“以泻为补”“以通为补”等治法,均属反补法的范畴。临床上治疗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本虚的病症,多以正补法为主。如气血生化不畅、经络空虚失养所致之慢性腰痛,具有病势缓、病程长,迁延难愈的特点,以腰部隐痛或酸痛为临床表现,治法为补而通之,以调四塔的补益药物为主。其性平和,不温不热,不寒不凉。芽楠嫩(荷包山桂花)、肾叶山蚂蝗、雅鲁哈咪卖(白鹤灵芝)、占电拎(大剑叶木)等傣药,具有滋补、保健、强身的功效。临床根据虚证之部位,予适量药物煎水内服,通过调补四塔、益气养血、补虚养正等方法,能补益通络,祛除病邪。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56岁,傣族。2020年11月13日就诊,主诉:反复腰部疼痛2个月余。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腰部疼痛,以酸痛为主,受凉后或每逢阴雨天时症状加重,经休息、热敷后疼痛可稍缓解,不能久坐,俯仰转侧均感困难,自觉周身困乏无力,平素畏寒,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辅助检查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风湿免疫功能均未见异常;腰椎正侧位片:腰椎退行性变,L4至L5椎间盘病变。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傣医诊断:拢梅兰申接腰(风湿性腰痛)。治法:除风活血,温通止痛。先予百解胶囊内服,3次/d,每次4~6粒。再予三姜温通止痛汤加减治疗。处方:毫命(姜黄)15g,补累(野姜)15 g,辛蒋(小姜)10 g,更拢良(腊肠树心)30 g,怀免王(白钩藤)15 g,嘿罕盖(通血香)30 g,占电拎(大剑叶木)20 g,更方(苏木)15 g,罗罕(红花)5 g。10剂,1剂/d,水煎服。每日进行推拿按摩1次,嘱患者避风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适度运动,不适随诊。

2诊:2020年11月18日,患者诉腰痛明显好转,仍有酸胀感,转侧正常,俯仰活动稍感困难,周身困乏无力较前缓解。予捶筋疗法,将木棒置于患者腰部痛点,用木槌轻重适度地敲打木棒,然后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边移动边敲打,循环反复,1次/d,15 min/次。持续6 d后,患者诉腰部酸胀感及活动受限明显缓解。嘱避风寒暑湿,饮食温软清淡,加强活动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不适随诊。

按语:患者平素畏寒,腰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此为素体塔菲(火)、塔拢(风、气)不足,复加冷风寒湿邪气侵犯,病邪蕴结下盘,痹阻经筋,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腰痛反复发作,活动不利,故辨为风湿性腰痛。拟方三姜温通止痛汤加减,以除风活血,温通止痛。方中毫命(姜黄)、补累(野姜)、辛蒋(小姜)温通经筋,散寒止痛;更拢良(腊肠树心)、嘿罕盖(通血香)、怀免王(白钩藤)、更方(苏木)除风通血,消肿止痛;罗罕(红花)通气血,舒筋骨,消肿止痛;占电拎(大剑叶木)调补四塔,补火强身;全方合用,调补四塔与温经散寒兼施,益气养血与通痹止痛同用,在肃清体内余邪的同时,注重对人体四塔的调补。同时佐以傣医特色外治疗法,以发汗透毒、通气活血,标本兼顾,腰痛乃愈。

5 小结

傣医经筋是经脉和经筋的组合,为人体风气、水血运行的通道。经筋理论作为傣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已广泛融入于腰痛的诊治中。傣医学并未对腰痛进行虚实分类,而是将病因归结为“过盛”和“不足”。过盛即邪气过盛,经筋痹阻,不通则痛;不足即气血不足,经筋失养,不荣则痛。对于寒热属性不同的腰痛,傣医治疗以清解为先,即四塔过盛则清之、除之,四塔不足则调之、补之,痹阻不畅则通之、利之。在内治的基础上,使用推拿按摩、捶筋、捶打等外治疗法,沿经筋循行路线捶击、敲打、按摩疼痛部位,可达到内外合治、主辅相成的良好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腰痛气血医学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搓手”可充盈气血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治劳伤腰痛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