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及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学院,长沙 410205)
虽然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近年来增速很快,但与其他产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在产业布局上,长沙现代服务业还出现消费性服务业热于生产性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热于创新服务业,内需服务业热于外需服务业现象;在产业结构上,以发展消费、以消耗内需、挖掘传统居多,这势必阻碍长沙服务业的长远快速发展;在空间布局上,长沙现代服务业还出现城乡差距明显、产业空间布局不完善等缺陷,未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新型对接服务业。
长沙现代服务业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总量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发展层次偏低;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而新兴行业比重低、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效益和附加值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由大变强的需求;消费性服务业还未能跟上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变化。2018 年,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49%,仍低于全国水平2.6 个百分点。
从全国省会城市经济总量来看,长沙市经济总量与排在前面广州、武汉、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业。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与经济总量大于长沙市的省会城市比较,差距均超过1 000 亿元。所以,“十四五”期间,长沙市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要有所突破或进位,服务业经济总量大提升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一些工业企业仍然是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经营比较落后,所以企业仍保留了很多非核心业务,大量本来应该由市场主体来进行的工作,现在仍然由工业企业内部来完成。另一方面,部分服务业投资和垄断经营严重,有些服务行业尚未建立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而且对社会资本开放不够,这些情况导致部分服务领域过多的市场准入限制。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掌握现代科技与专业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目前,很多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还不能与之相适应,“互联网+”带动的产业转型升级所引致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与求职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有较大差距,招聘难与就业难并存,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供求关系不匹配。
加强政府规划引领,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以提升服务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效益为中心,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率先突破,带动其他区域和关联领域同步发展,推进服务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服务功能增强,形成服务业整体协调发展新格局。
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宗旨,强化为民服务、为企服务和为城服务,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发展公共性服务业,满足城市公共需求,创造民生共享环境。
创建“湖湘服务”品牌,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促进服务过程和消费方式绿色化,推动服务业低碳、优质、高效发展。
坚持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围绕支柱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助力“长沙智造”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生产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渗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融合发展。
推动同类型服务业企业在空间的相对集中,强化产业链配套合作与专业化分工,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集聚形态和集约发展模式。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完善生产力要素布局,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提升市级重点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围绕提质增效目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升级,特色和新兴服务业向知识型和科技型转化,推动服务业向“产业中高端、增长中高速”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支持重点服务企业“走出去”,服务于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沙城市圈联动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经济,构建“长沙服务+全球市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以创新驱动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标准创新,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十四五”期间,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增速高于GDP 增速4 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 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省地方税收的比重超过75%。
到2025 年,长沙市要力争实现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持平,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60%,服务业承载就业人口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
很多产妇在生产后的几周内由于体质弱,缺乏大量的钙,往往会出现阴道松驰、子宫下垂等现象,直接导致了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漏尿,引发各种妇科疾病,这主要是因为产后没有及时做骨盆修复的原因。
“十四五”时期,长沙市要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科技服务、社会服务五大特色及优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15%左右,其他服务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十四五”时期,长沙市要形成“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和“一核、一轴、十片”的分布格局,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县有效支撑、城市与农村良性互动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态,要进一步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区。
长沙市融山、水、洲、城于一体,拥有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就国内省会城市来看,长沙市的生态环境无疑属于第一流的水平。就城市气候来看,长沙市大面积的丘陵、水体、森林以及农田显著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这些均为长沙市居住、科技、文化、旅游、商务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十四五”时期,长沙市政府还需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挥“一带一部”核心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结合湘赣合作相关重大事项,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商务、商贸金融、科技、行政以及房地产等项目。
“十四五”时期,长沙市要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服务标准国际化为方向,整合优化产业链,培育发展一批本土化服务业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进一步增强创新服务、要素集聚、资源配置、枢纽辐射功能,初步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中部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功能明显提升,形成全国市场中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健康服务产业基地、重点旅游景区、城市综合体等载体为基础,完善提升相关服务功能,推进服务业内部之间、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十四五”时期,长沙市要充分借鉴江浙地区工作经验,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服务业推进大会,市领导挂帅推进重大事项,构建形成从市委、市政府、市直部门、区县(市)在内的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推进落实机制。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和服务经济,在全市上下持续形成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1.突出集聚发展。借鉴工业园区运作模式,坚持宁缺毋滥标准和专业化方向,进一步完善评估机制,制定支持政策,通过用地指标、专项资金、项目布局等手段实行差异化引导,力争用3—4 年,在全市建设与工业园区数量相当的高质量的省级示范集聚区。
2.突出创新发展。抢抓新环境、新资源、新技术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力争用5 年左右的时间,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服务高地、会展经济高地、文化创意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科技服务基地、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
3.突出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及内部业态的融合互动,特别是对接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环节,支持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配套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长沙智造”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1.构建一套高含金量的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做好财税、金融、土地、技术、人才等配套,继续推出一批“干货”政策和“硬货”措施,有效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
2.保持一定适度必需的服务业资金投入规模。逐年从新增财力中增加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并在所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中,设立适度规模服务业产业发展子基金。
3.打造一支高技术、高素质服务业人才队伍。参考先进地区做法,结合“长沙人才新政22 条”,多渠道培育引进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进一步配强服务业工作力量,加大培训交流力度;以岳麓山大学城等高校或智库机构等为依托,建立服务业专家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展研究院或者研究中心,加强服务业重大问题研究,提高服务决策水平。
4.构建一套高效率、高水平服务业促进机制。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一方面,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建设服务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集成项目调度、资金申报、企业监测等多种功能,提高服务业监测调度水平;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干预,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服务经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孕育催化提供肥沃土壤。
“十四五”时期,长沙市应牢牢扭住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着力推进百个重点项目推进工程和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依托《长沙市“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表》,力争用3—4年,在全市推进实施金鹰视频文创产业园等100个左右事关服务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市“十四五”确定的服务业重点产业及发展目标,在全市选定100家左右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过50亿元、过10亿元的服务业领军型企业,打造“长沙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