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贞,陆卫群
(贵州大学,贵阳 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民致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自2020年以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监管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尽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我国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因此仅靠国家的力量来维持脱贫成果是很难长久的,乡村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创收。在脱贫攻坚中有很多的村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那么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村落作为更具资源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则应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传统村落旅游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经济资源,不仅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而且也促进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村落长期的落后使得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基础设施匮乏、产品同质化等问题,这也是在脱贫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如果不尽快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给脱贫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全国上下掀起乡村旅游热,加上由于国家政策对于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持,这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传统村落都将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整合开发成旅游资源。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完成、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已经转变成人们休闲娱乐的必需品。旅游市场经济不断增长,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泉。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分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伴随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应的服务产业如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也相继而生,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而且也给乡村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不仅能够吸纳临近地区的闲散劳动力,使村民收入得到增长,而且有利于改善乡村的自然风貌,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
经过近些年在脱贫攻坚中的实践,旅游业对农民收入提高的助力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想方设法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相关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乡村旅游为脱贫攻坚带来的成果显著。乡村居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显著提高,有些甚至能够达到小康水平。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全国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水平普遍较低,大多处于一种初始化的状态。而且自从国家对传统村落提出保护要求以后,各级省政府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本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同时不断探索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路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乡村振兴。但是从整体来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路径比较传统,个性不够独特,没能找到一条长效发展之路。目前,乡村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用形式主要有风景名胜区、农舍和度假区等,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
1.单一化、同质化倾向严重。在对村落旅游利用过程中,大多数传统村落没能真正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与独特地方性产品等相结合开拓的属于自己村庄的个性旅游产品。一般来说,往往推行的都是门票经济模式,简单开展古建筑观赏项目。这种形式导致游览形态老套,游客只能是“逛街式”地游览,并不能与当地民俗风情产生共情,更难以让游客产生二次游玩的欲望。同时,由于旅游商业模式过于陈旧、相对简单,同类区域容易出现雷同,游客产生审美倦怠。同质现象的出现必然使相邻村落之间产生竞争关系,扰乱市场秩序。
2.旅游市场空间狭小。现存传统村庄的资源大多为历史建筑,而且这主要包括住房、庙宇、祠宇、戏台、村堡及其他历史建筑,这就要求游客具有一定量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发现其中价值所在。而旅游不是科研,不能去要求每个人都能有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不能把市场缩小为只靠专业人员来支撑。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多数是为了放松身心,如果当游客听完导游讲解之后,仍然一头雾水时,那就只能说明产品本身存在问题。这说明,旅游开发过于依赖不可移动物自身,没有挖掘其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没有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产品。
1.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的传统村落虽然旅游发展态势良好,但这是倚仗其独有的资源亮点,而整体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却没有呈体系发展,例如住宿、出行、饮食、购物等方面尚未完善。首先,机场数目和航班线路严重不足,无形中过滤掉了大量外地游客;其次,各临近景点之间鲜少直通道路,不能实现空间上的快速移动。在住宿方面,多数村落景区无品牌酒店,几乎全部依赖本土小旅店,服务水平差强人意;部分区域酒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要求;更甚者,有些地方只有民宿,它们没有统一的服务管理规范,经营混乱,入住体验感差。在饮食方面,未能打造出具有乡土气息的纯正地方性品牌连锁门店。游览项目和纪念商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义乌化”现象严重,产品千篇一律,很难激发游客兴趣和消费欲望。
2.产业支持薄弱。传统村落保存至今是经济文化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下的被动结果,社会相关法律和政策管控也产生了辅助作用。在乡村既要保存又要发展经济养活村民的情况下,众多村落首先想到的经济项目就是开发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而当地居民在迫切致富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开始利用自身拥有的房屋建筑开展农家乐,这不仅与当地旅游发展的大势相符,而且也能够提升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但随着农家乐的建立和发展,传统村落原本拥有的朴素和自然,游客之前能够切身体验到的真实的乡村体验感也被逐渐浓烈的商业气息给扼杀了。另一方面,因为少数传统村落处于繁盛地带,那里的基础设施不够齐全而且不能随意建造,游客带来的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这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村民居住条件下降。
1.资金支持渠道匮乏。传统村落在经济发展处于极端状况、交通不便且历史事件发生率低的地区的保存状况比较好。但在这些地方开展旅游首先就要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确保游客能够进得去、出得来,因此就要搭桥建路并开设便捷的来往交通车辆,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就目前来看,村落开展旅游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但这对于村落资源开发来说,财政支持无异于杯水车薪,资金匮乏会降低村落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会使得脱贫成果难以长久地维持。
2.专业性人才匮乏。目前来看,传统村落旅游的商业模式以村民自主经营为主,在当地政府出资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居民出资进行日常修缮的基础上,村中能人或政府带动农户自主经营一些商业活动。目前,这类商业项目以民俗、宾馆为主。加之多数传统村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因而那些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才不愿意前往工作。如果建设者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那么又何谈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长此以往,村落旅游经济的发展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传统村落要想发展旅游,必须首先保护村落。一方面是对传统建筑和民众气息的保护,由于旅游发展的光明前景能够促使当地居民自觉接受素质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打造高素质的村民风气;集中维护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建筑、街道和房屋等,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氛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俗的保护,在进行村落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并适当创新,让人们在现代化的设施中感受传统文化。并且,可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专门打造具有民俗气息的游览场馆以供经过搜集和修复的一些能够记录当地文化特征的图片、生活器具和手工作品等在此展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对传统村落的民俗和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和重现,从而对传统文化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外部能够得到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内部主要依靠利益的驱动。村民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又得到政府的支持,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开展乡村旅游项目。
村落旅游打破了乡村传统的创收模式。村民不再依靠传统农业劳作获得收益,提升村民的收入不再只是“靠天吃饭”,这也给那些处于恶劣自然环境下的村庄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乡村旅游的发展,还能提高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从而增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自信。
只有充分挖掘各个传统村落的地方文化、资源特色并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才能够维持村落旅游市场的长久性发展。为此,当地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对传统村落自身所蕴含的独特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资源、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环境、当地村民等一切资源与旅游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融合,寻求推动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旅游项目,而不是同类化的“义乌化”旅游项目。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营造良好的营销策略,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体验游玩,脱贫攻坚的成果才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传统村落作为国家保护的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国家应加大对它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应究其原因,找到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对相关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为传统村落旅游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此外,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针对当地具体情况适当减免传统村落旅游的税收,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传统村落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从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专业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向好发展的巨大阻力。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另一方面,乡村的薪资待遇也不及大城市。因此,创建规范化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也是促进村落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处。当地干部和地方企业家要针对本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并定期邀请专家对当地居民进行专业培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该地的旅游服务水平,此举也有助于培育当地自己的专业旅游人才。此外,政府部门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适当给予政策优惠和经济补贴以吸引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村落旅游才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而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为了使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优化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模式。尽管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帮助我国部分地区实现了脱贫,而且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乡村旅游经济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确实还有不少有待优化之处,如产品“义乌化”、专业化人才短缺、乡村环境污染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引进专业化人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同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才能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