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022-11-08 16:31涂雨晴范慧诚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农民

涂雨晴,范慧诚

(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1)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可持续发展,则文明兴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指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两者互为助力,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转变经济发展导向,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良好生态环境将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足以依托的物质基础及社会环境等。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绿水青山,依靠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形成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乡村实现振兴的前提。为破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响应国家持续深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理念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治理,开展生态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路径。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指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从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业方面,在农业发展观上应开展深刻革命,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投入减量、农业废弃物资化运动和农业资源养护,减少农业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保护方面,应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摈弃照本宣科式地将城市垃圾、废水排放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到农村中的做法,充分考虑农村环境污染分散化的特点,创新农村水资源保护科技手段;土壤治理和修复方面,应减少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制造的污染源,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进行土壤治理和修复工作。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开发农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乡村绿水青山,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自然旅游乡村。充分开拓农村旅游资源,加强管理机制,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并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指标,旨在通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依托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重要支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了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将生态文明意识外化为生态治理,改善和优化了人居环境。农民在提升乡村治理丰富性与完善性的同时,收获了建造美丽生态乡村的幸福感。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乡村产业绿色化转型。简言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全局建设不可或缺的强大助力,在推动新时期农村的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从理论与实践中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因此,应将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到实践中去,借助社会各界的关注,顺利推行并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进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生态产业发展缓慢

农村绿色低碳经济循环模式难以形成,生态经济难以得到快速发展,这应归咎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追求经济高速度发展,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诸如水土流失、耕地贫瘠化、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对环境保护带来严峻挑战。正是这一传统经济模式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平衡,难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适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不足。一方面,农业科学技术尚未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科技手段,而是片面地将城市适用的技术照搬到农村。在污水处理中,将城市处理污水的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忽略了农村环境污染分散性强的特点。此外,农业生产往往过量使用化肥、肥料,致使农业资源大量浪费,土壤遭到破坏。因而,通过科技手段创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浪费,增加使用率,并减少有毒物质残余,有益于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开发不足。农民受小农意识局限,难以开发农村生态资源,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大多与城市生活圈距离较远,道路条件、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生态资源的开发。

(二)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首先,农村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源头污染严重。农业生产必需品——化肥和农药用量浪费、使用效率低下、有毒物质残留,造成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如土壤肥力下降、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浅层地下水污染等。农业污水排放处理方式简单,采用修建沼泽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难以避免地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畜禽和水产养殖在浪费土地资源的同时增加了土壤污染几率;白膜难以在土壤中降解,亦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除农业污染外,工业污染等同样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环境在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中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相对落后。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就业,留守乡村的部分年轻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决定了在农村难以形成生态意识较强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保法制观念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其欠缺生态文明意识,仍表现出过度浪费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在生产中使用难降解的塑料白膜等农业物品,在生活中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使用塑料一次性餐具,浪费厨余资源,难以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难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主体尚未发挥引领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应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标准,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农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治理主体,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对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念、物质支持,将会导致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缺失。农民对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认识不到位,尚未深刻领悟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缺乏生态文明意识,这致使农民不能充分掌握生态农业知识,通过学习农业相关先进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态治理。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方式单一,系统化培养工作缺失。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较为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单一,一般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以组织机构为传播载体,通过宣传栏等方式宣讲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而网络、微信等现代技术与媒体在农民生态文明教育中呈现为缺位的状态。另外,在中小学教学中,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也很少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

(一)发展生态产业,推进乡村经济绿色转型

以生态文明为理念助推农村经济振兴。长久以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度发展的观念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狭隘的观念。生态文明理念蕴含经济绿色发展、环境绿色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强调将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结合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纲领,促进文明健康发展模式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利用绿色经济推进产业振兴。

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产业势在必行。一是依托科技创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增加农村生态产业资金投入,开发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应用,最终实现由粗放型经济模式向节能清洁的集约型经济模式的转变。二是依托科技进步,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根据规定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绿色循环。例如,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中,加强对污水的清洁和再循环利用。三是依托区域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开发区域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开发特色农业产品。通过提高农村服务供给水平大力发展绿色休闲农业,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

(二)加强生态治理,建设美丽宜居农村环境

1.加强农业化肥管理。推广农业中有机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资源清洁、环保、再循环是实现农业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农业发展的重点;利用科技创新,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业化肥利用率,在节约农业资源的同时减轻了农业化肥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2.强化污染专项整治。强化养殖业、工业污染和农业白膜等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整治养殖业污染现象,调整养殖业管理标准,加强养殖业督导,采取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利用科技减少工业废料、农业白膜等的产生与浪费,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减少工农业废料污染。加强对土壤资源的管控和修复,减少土壤污染源,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资源进行修复。

3.推进创建绿色乡村。推进创建绿色乡村要求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避免浪费行为、浪费现象的出现。在生活中倡导使用重复性生活用具,在减少生活废弃资源产生的同时提高生活废弃资源利用效能,形成农村生态文化发展中农民的绿色生态消费观,并使其将此观念践行在日常生活中。同时,政府加大创建绿色乡村资金投入,加大普惠性民生项目投入,创造现代乡村基本生活条件。

(三)开展生态教育,强化农民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1.发挥政府和新乡贤生态教育主体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教育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指导农民生态教育的开展,制定农民生态教育的发展纲要;从物质基础的层面为农民生态教育提供资金、物资、师资等基础保障。新乡贤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行动上矫正农民生态意识、规范农民生态行为。

2.丰富农民生态教育内容。一是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文明。二是学习生态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主要污染来源、农业污染过程、绿色农业创新手段等生态农业知识。农民在掌握农业生态知识的前提下对绿色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到生态农业新技术,就知道了如何去构建生态农业、具体怎么构建生态农业。

3.丰富农民生态教育手段。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搭建农民生态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宣传农业生态文明意识、普及农业生态文明知识,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多平台、日常性学习。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机会,使农民进行关于生态文明的专业性、系统性学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发展角度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协调并发展了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有益于构筑美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美好地生活。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农民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