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议

2022-11-08 03:50周建忠
文教资料 2022年16期
关键词:状元分数学科

周建忠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一、贵族品位

作为一所省级高级中学或四星级高中,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贵族”品位、融时天性、领先风范。

其中,教师队伍建设“贵族”品位最为重要。标志之一,六大数据:特级教师数、正高级教师数、政府奖园丁奖获奖人数、各级教学名师人数、各级人大政协人数、各级社会团体兼职人数。标志之二,四大中心:媒体关注中心(以央视等国家媒体为例)、教育教改中心(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全省、全国教改会议为标志)、师资培养中心(为当地培养多少校长、名师)、人才输出中心(为地方输送多少管理、专业人才)。标志之三,四大素质:潜心读书、专心致志、引领指导,堪为人师。以一个学科为基点,从“学科+”到跨界(两到三个学科),直到全景融合,融为一体。但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学科是起点,又是归宿,相互映照又各自独立。标志之四,不全力以赴搞应试教育,不高调宣传自己是素质教育,必须关注高考成绩与排名。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过,教育不应排斥分数,也不应止于分数。分数说到底是对学生学业表现的一种评价结果的报告。当然,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尽管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根本目标,但不要暗地里拼命,唯分数是举,公开场合又有意识排斥,其实,关注分数与素质教育应该并行不悖。

二、高考体悟

不管进行哪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都必须坚守底线,遵循规律,坚持辩证的教学观,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接受与建构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高考,是我国制度建设、教育方略、人才选拔的重要国策,尽管一直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议,有地区录取线的明显差异与不平衡,但总体上不能否定,我们必须正向肯定:高考,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在各种不同的强烈诉求中艰难追求、守护基础性公平的缩影,是我国公共领域对公平坚持得最好的制度,是中国社会实现阶层流动、打破三大差别的最主要通道,是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制度化保障与鼓励。而且高考培育了一代人的拼搏精神,对规则与纪律的敬畏,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竞争的重要性、艰巨性、现实性。至于高考的不足,也要从宏观上去评判,因为高考也导致学生成长时代的一些遗憾,比如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等付出一些无法回避的代价。最后,高考也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我们孜孜以求的公平、合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各种改革、各种调整,常常是相对的、尽可能的,对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三、高考志愿

中国教育的中国特色主要是家长为主导的学校教育,考生填报志愿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的,考生自身的选择权利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高中家长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与培训。

感悟过程。不要期望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一次性完成学业,一气呵成,学完了事,然后工作。读书、学习、提升,是一辈子的事。本科毕业以后首先应该工作,不工作往往脱离社会,难以成才,难以成器。实践、社会,是人生真正的老师。而且不要轻易放弃多次选择的权利。

尊重考生。家长不要擅自做主,强加于子女。尤其是子女讨厌而你喜欢的专业,不是你读大学。只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一锤定音,才能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千万不要进校后再想办法转专业,费时费钱,得不偿失。

慎选专业。对目录上的专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自我解释,可以在百度、知乎上搜索,也可以到大学网站浏览。家境好、准备考研的,选基础学科,比如文史哲、数理化生;家境一般、不准备考研,选应用学科,如电子电气、机械、建筑。本科阶段应该选择有难度的专业,打好基础。凡是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可以不填报,以后有兴趣可以自学。太热太红的专业不要跟风,导致考生扎堆,过于前卫往往不切实际。由于市场需求只是预测,过于超前会给就业带来困难。语言工具类专业,比如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技术,如果选择一定要花十二分的努力,因为这些内容所有文理工都涉及,学不好则贻笑大方。

考虑就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谁也无法预测,关键是选一个有分量、有难度的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跨学科的专业慎填,有的专业文理兼收,比如心理学,入学后会给自己的学习提高带来跨界难度,最后变得不伦不类。

四、高考“状元”

第一,所谓“状元”,不过是一个竞争登顶的借称,状元本来是指全国性的,仅限一人。如今已经无限度拓展,最高是省级,然后有地市级、县级,进而又分学科,所以状元数量很多,弄得大家眼花缭乱,难以记住。

第二,不能有嫉妒心理、酸葡萄心理,“肉食者鄙”的心理,也不能以偏概全,以偶然、个别的例子来否定群体。应该高度肯定各级各类状元的成绩,毕竟是人生竞争历程中一个阶段的强者,值得宣传。

第三,状元也好,落榜也好,不过是漫漫人生的一个驿站、一个终结与一个起点,不能代表一生。今后的竞争依然激烈,今日之强者,成为明日之落伍,也很正常,不能有思维定式:要求状元一辈子永远遥遥领先,这是不切实际的。人生要面对很多很多的终结与起点,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第一名,只能获得阶段性第一名。

第四,每年高考结束就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所谓状元的过度追捧以及社会消费,一是对往届个别状元无所作为的隐私挖掘,这都是不正常的心态。

第五,状元毕竟是状元,整体上无法否定,绝大部分都是优异、优秀的,仍然是优秀顶尖人才,这一点毋庸讳言。当年的状元早就过了炒作期,回归到平静正常的生活。

第六,以后能否成为大家还有多方面原因,不是考试成绩越好越伟大。真正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猜你喜欢
状元分数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可怕的分数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