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生学习形态的创新

2022-11-08 03:50郭元祥
文教资料 2022年16期
关键词:育人情境素养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双减”背景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与创新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育人方式难以突破应试教育的困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教学远离生活,实践育人方式严重短缺,课堂形态、教学结构与学习方式普遍比较陈旧。面对脑科学、学习科学、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双减”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破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难题、困局和瓶颈问题?基础教育必须创新学生的学习形态。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皮亚杰指出发展是学习的本质,学习是由“情境所激发的”,“发展解释着学习”。与该理念最为契合的学习形态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学习是促进个体精神发育的全部过程,发展性是学习的本质特性。明确学习作为特定环境引发的主体发展性过程的内涵是探索与核心素养相适应的学习形态的首要条件。第一,学习是复杂的脑活动过程。大脑是人学习的生理基础,脑神经和心理学认为条件反射是脑活动的基本方式,脑条件反射的两大系统包含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大脑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就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包括意志力都得到激活。强调真实情境和手脑并用的学习,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经历接受信息刺激、信息传导、脑处理和信息输出的脑反应的完整过程,通过有效和规范的实践程序促进复杂问题解决。第二,学习是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包括心理活动和个性两大系统,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了主体完整的心理活动,而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基本活动。真正的学习是引导学生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综合探究和应用的学习活动,是基于真实性、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复杂问题解决的完整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需要学生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充分参与。第三,学习是丰富的精神活动过程,包含意识反映活动、价值体认活动、审美体验活动、信念意念活动等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素质教育,坚持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首先须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如何激发与提升学生丰富的精神活动,是切实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的难点问题所在。第四,学习是多维的实践活动过程。学习包含科学探究活动、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活动、技术体验与运用活动、审美活动、文化体验活动等丰富层次。确立与学生核心素养相适应的学习形态,涉及学习方式和学习观的转型问题。坚持育人导向,实现复杂问题解决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场学习”、跨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及多维体验的“活动学习”四种学习形态。

一、需要确立学习活动观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与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一种实践过程和活动过程,真正的学习是文化学习、历史学习和社会学习,开始关注学习中的主体活动、意识与个性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活动是人的本质呈现,活动是主客体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人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活动”与“实践”相似并在性质上等值。学生在活动中是一种与客观世界具有存在关系、伦理关系和精神超越关系的“实践存在”。马丁·布伯并不是把人仅仅看作“认知主体”,而是把人看作一种“实践存在”,是一种与客观世界具有存在关系、伦理关系和精神超越关系的“实践存在”,具有这些特质的关系“不是指自在的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离开人而存在的关系,或者说关系是以人为参照、以人为中心的关系,而是以生命整体对世界的关照与介入”,即全身心地参与、融入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认知投入、情感投入、意志投入、社会性投入等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学习观与活动观的角度来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表现与发展,应该构建学生作为“实践存在”的学习者的整体形象,真正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者、思想感悟者、活动投入者、问题解决者和个性创造者,以生命整体的形式通过实践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予以关照。

二、引导真实情境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

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复杂问题解决得以培育和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并迁移运用到问题导向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知识学习的意义感,从而在活动关联中发展出问题解决所需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是由情境激发的问题导向学习(PBL),具有历程性和生成性,更关照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履历与过程体验。复杂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多要素多层次性、境遇性与生成性叠加的挑战性问题,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科学方法、经历完整的过程、经由深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投入予以解决的发展性问题。美国课程理论家艾斯纳(E. W. Eisner)认为目标既有预设性的规范性,如知识条目、技能等,也有“际遇”(Encounter)性。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学生的一致反应,而是多样化、个体化、个性化的反应,“可以在行动自身的过程中规划”。从学习的价值和根本形态来讲,导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沉浸式的表现性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具身学习投入参与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复杂问题解决活动得以表现和发展。

三、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跨学科学习,涵盖学生发展所需的认知学习、文化学习、审美学习、道德学习、生命学习等丰富内涵。综合学习是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应用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感受性和感受能力,处理好感性发展和理性发展间的关系。一方面,综合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基于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与理解进而产生价值关联和素养期待。综合学习中学生经由价值澄清、目标确认、资源组织、行为表现与优化调控以及自我评价与反思,进而实现目标进阶的完整情意与认知投入过程。教师需引导学生在情境感知、人际互动、体验探究中发展其问题意识、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学习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特点,需要学生基于理性分析促进学习投入。学生整合利用多学科知识技能从而实现问题解决和素养表现。在综合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程序体验、方法体验、技术体验中发展其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已有知识向素养转化。

四、多维体验的“活动学习”

活动学习的形态,需要学习者的认知学习、文化学习、社会学习等多维体验,旨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文化理解与认同、历史参与与反思、社会关怀与担当、生命体验与觉醒等层次。首先,学习是完整认知参与的活动学习,兼顾感性实践与理性实践的特质。活动学习在处理好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尤其强调和引导学生的情境感知、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并且形成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连贯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经验的连续化,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经验的观念化,形成观点、思想意识和态度价值观念。其次,学习是文化体验、价值体认的文化学习活动和文化浸润过程。尤其是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实践情境、实践主题、实践过程中来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引导学生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身份认同,真正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文化自信与价值体认中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需要让知识习得的过程同时成为文化实践的过程、社会实践的过程、审美实践的过程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以多维实践为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社会学习、道德学习、审美学习,达到进入逻辑、进入历史、进入文化、进入社会的意义增值境界,这也是体现“五育融合”的根本要求。

猜你喜欢
育人情境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