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Dressler综合征的诊治分析:附一例报道

2022-11-07 01:00沈玉华肖娇匡荣仁张毅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秋水仙碱心包本例

沈玉华,肖娇,匡荣仁,张毅霞

Dressler综合征又称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是Dressler在1956年首次发现并命名,其是一种在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出现发热、乏力、胸痛等症状,以心包炎、胸膜炎、肺炎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近年随着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再灌注治疗技术的开展,Dressler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报道1例PCI后发生Dressler综合征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其体质量极低,症状不典型,现将其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0岁,41 kg,主诉“持续性腹痛1周,加重2 d”而于2021-02-25入住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患者入院前1周出现持续性左上腹、左下腹及脐周疼痛,伴劳力性呼吸困难,未就医,入院前2 d上述症状加重,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咯痰、咯血。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8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地中海贫血1年余。有吸烟史,无酗酒嗜好。入院查体:脉搏125次/min,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贫血貌,痛苦面容,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查心电图显示窦律,V1~V6Q波形成,ST段抬高0.2~0.5 mV,见图1。

图1 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Figure 1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patient

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10.09 μg/L(参考范围0~5.00 μg/L),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9 μg/L(参考范围0~1 μg/L),肌红蛋白91 μg/L(参考范围0~70 μg/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3 946 ng/L(参考范围0~300 ng/L,WBC 8.5×109/L〔参考范围(3.5~9.5)×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NE%)78.7%(参考范围40.0%~75.0%),血红蛋白93 g/L(参考范围130~175 g/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2.9 mg/L(参考范围0~6.0 mg/L)。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38%,心包少量积液。腹部彩超检查显示腹腔少量积液。肺部CT检查显示双肺炎症,右肺中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型糖尿病、肺炎、地中海贫血,入院后给予常规处理,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 graphy,CAG),显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近段次全闭塞,TIMI血流分级为1级,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和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未见狭窄,见图2。患者于LAD近段植入1枚支架,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

图2 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Figure 2 Emergency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of the patient

患者术后7 h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至80/54 mm Hg,双肺布满湿啰音,考虑合并心源性休克,遂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抗休克治疗,胰岛素降糖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2021-02-27,患者出现持续性胸痛,为隐痛,复查心电图显示无动态改变,急查心肌梗死三联无明显增高,排除心绞痛。1 d后患者胸痛消失,伴有轻微咳嗽、咯痰,无咯血,经上述治疗,患者间断发热2次,最高体温39.6 ℃,无咳嗽、咯痰,无胸腹痛;cTnI逐渐降至参考范围,NT-proBNP为364~1 040 ng/L,红细胞沉降率为50 mm/1 h,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略升高,CRP降至12.5 mg/L,血红蛋白降至66 g/L。2021-03-17,给患者输注红细胞2 U。

患者肺炎症状、体征消失,CRP明显下降,但复查肺部CT显示肺部阴影较前加重,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也明显加重。2021-03-09,患者行胸腔引流,引流液为血性(见图3),引流量650 ml,2021-03-10至2021-03-20,引流量为280~350 ml/d。胸腔积液常规+生化检查显示血性,为漏出液,排除结核、肿瘤、感染,胸腔积液病理检查报告(2021-03-16)显示多量红细胞、间皮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伴黏液样变,倾向反应性改变。2021-03-20,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急查心脏超声显示大量心包积液,考虑心包填塞,立即予以心包穿刺引流,引流液为不凝血性液体,引流量约740 ml。考虑合并Dressler综合征,予以强的松(30 mg/d)口服,心包引流液递减,为90~600 ml/d。2021-03-25,患者心包引流量和胸腹腔积液均为0;2021-03-28,复查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野阴影明显好转,之后将强的松每周减量5 mg,但减至20 mg/d时患者再次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建议患者加服秋水仙碱,家属拒绝。强的松复增至25 mg/d至出院(4月29日),共住院63 d,出院时患者仍存在少量心包积液。出院后患者未定期复查心包超声,2021-05-25,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存在少量心包积液,左心室后壁8 mm,右心室前壁6 mm,心尖部8 mm,较出院时无明显增加,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变化见表1。

表1 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变化Table 1 Changes of pericardial effusion,pleural effusion and peritoneal effusion of the patient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follow-up

图3 患者引流袋实物图Figure 3 Physical map of drainage bag of the patient

2 讨论

Dressler综合征指AMI后数日至数周出现的以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具有反复发生的倾向[2],是AMI后的一种临床并发症,于1956年首次被报道,临床病程多为良性[1]。既往研究报道,Dressler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10%,但随着口服抗凝药、溶栓药及直接PCI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明显降低[3-4],是心脏介入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之一。

2.1 Dressler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目前,Dressler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心包炎,是针对心脏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全发性心包炎症[5]。AMI后坏死的心肌组织作为一种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心肌抗体,抗心肌抗体与坏死心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沉积在心包膜、胸膜、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内皮处,并激活补体,生成生物活性物质,造成血管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甚至破裂出血,进而引起心包炎(心包积液)、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炎(无菌性炎症)等[1]。有学者认为,Dressler综合征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近年来,随着临床对Dressler综合征的深入认识,发现其临床症状不仅出现在AMI后,也可出现在其他心肌损伤如肺脓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起搏器植入后、射频消融术后[6-7],故将此概念扩展为心脏损伤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乏力、心包积液或心包炎、胸腔积液或胸膜炎、肺炎等,也可同时合并腹腔积液,但较少见。

2.2 Dressler综合征的诊断 Dressler综合征症状出现时间不定,从心包损伤后数周到数月不等,这使得诊断具有挑战性[8]。1985年,Dressler提出的Dressler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1)肯定的AMI或陈旧性心肌梗死;(2)AMI后1~2周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具有胸膜炎、心包炎、肺炎的可靠依据;(3)抗感染治疗无效,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确[2]。《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包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9]指出,后心肌伤害综合征(post cardial injury syndrome,PCIS)包括了Dessler综合征,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两项(炎症活动是必备标准)即可诊断为PCIS:无其他病因的发热;心包炎或胸痛;心包或胸膜摩擦;可合并心包积液;CRP升高。本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症状,超声检查提示存在大量心包积液及大量双侧胸腔积液,并合并腹腔积液,同时有中性粒细胞、CRP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心包及胸腔引流出血性液体;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激素治疗有效;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包、胸/腹腔积液的原因,如结核、肿瘤、感染等,最终诊断为Dressler综合征。

2.3 Dressler综合征的治疗 在治疗方面,Dressler综合征主要基于经验性抗炎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和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的目的[9]。目前,Dressler综合征尚无切实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于心包炎或胸膜炎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酌情给予止痛治疗,中等量心包积液时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包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9]推荐,急性心包炎的一线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二线药物是类固醇,三线药物是硫唑嘌呤和免疫球蛋白,其中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肌梗死后继发Dressler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最佳。

目前,国内关于Dressler综合征患者的激素治疗剂量及疗程尚无统一推荐,有研究指出,首先应短期内给予强的松40~60 mg/d,当症状缓解后每周减5 mg,达到10~15 mg/d时维持治疗4周,若无复发迹象则可继续减量(5 mg/周),再维持治疗2个月后停药[1]。《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包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9]推荐,当泼尼松剂量>50 mg时可每1~2周减量10 mg,25~50 mg时每1~2周减量5~10 mg,15~25 mg时每2~4周减量2.5 mg,<15 mg时每2~6周减量1.25~2.50 mg。过早、过快的激素减量均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本例患者存在大量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行心包穿刺及胸腔穿刺引流,同时给予激素治疗,效果明显,但治疗过程中患者疾病复发。而对于复发性心包炎,使用秋水仙碱安全、有效。RODRÍGUEZ DE LA SERNA等[10]首先发现,秋水仙碱能有效治疗心包炎及预防心包炎复发。AZAM等[11]研究表明,单用秋水仙碱治疗复发性心包炎及急性心包炎同样有效。对于抗凝剂的使用,有报道指出,在发现心包摩擦音时应停用抗凝剂,以避免心包内出血[1]。本例患者因行PCI,故可斟酌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本例患者心包及胸腔血性积液量较大,且患者既往有贫血,本次住院期间患者血红蛋白短期内迅速下降,并进行输血治疗,同时需要监测cTnI、心肌酶。

本例患者的特殊情况主要如下:(1)患者体质量极低,未按常规激素用量(40~60 mg/d)治疗,拟以30 mg/d起始,效果佳,用药5 d后心包积液、胸腹腔积液均为0。(2)激素减量至20 mg/d时,病情反弹,再次出现少量心包积液,激素复增量。如果激素继续递减不能维持治疗效果,则需要采用秋水仙碱治疗,但本例患者同时口服他汀类药物,担心两种药物联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发生风险;且秋水仙碱毒性较大,该例患者为老年人、极低体质量、贫血,故起始剂量无从参考。(3)早期发病症状不典型。(4)住院时间较长。

由于Dressler综合征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及生活质量下降,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加强对患者的随访,以避免误诊和漏诊;而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贡献:沈玉华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修订论文;张毅霞进行文章的可行性分析;肖娇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匡荣仁进行文献/资料整理;沈玉华、张毅霞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秋水仙碱心包本例
秋水仙碱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1047例心包积液患者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的分析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心包积气保守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黄花菜“凉了”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