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2-11-07 07:24李树卓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颅脑外伤血肿

李树卓

颅脑外伤主要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颅和脑所引起的损伤现象,主要原因包括跌倒、坠落、交通意外、火器伤等造成的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1]。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变化、颅内压增高、偏瘫、脑内血肿、头痛、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可并发脑疝及脑水肿发生。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康复治疗将会导致脑疝、肺部感染、脑积水、颅内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癫痫发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2]。因此,有效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本院收治的150 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75 例。参照组患者男43 例,女32 例;年龄最大65 岁,最小22 岁,平均年龄(49.23±9.46)岁;其中硬膜外血肿患者16 例,硬膜下血肿患者15 例,颅内血肿患者20 例,脑挫裂伤患者24 例。治疗组患者中男45 例,女30 例;年龄最大67 岁,最小21 岁,平均年龄(49.21±9.55)岁;其中硬膜外血肿患者15 例,硬膜下血肿患者16 例,颅内血肿患者21 例,脑挫裂伤患者23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展开详细的了解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诊断后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75 岁;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4]:合并较为严重的先天性精神障碍、先天性癫痫、免疫机制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应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等。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体位训练:指导患者通过定时翻身变换自己的体位,针对各个关节实施相应的按摩和针刺处理,指导患者正确翻身变换体位后实施坐位训练,并在保持坐位状态时将床头抬高25°,25 min/次。指导和引导患者借助拐杖的帮助适当行走,最大程度纠正患者内撤及弯曲等不良体位。②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主动训练,针对上肢可以采用拇指外展、对掌练习及前后钟摆式活动双臂;针对下肢可以采用桥式运动进行锻炼。③日常活动功能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顺序指导患者进行刷牙、洗脸、拧毛巾、穿衣、脱鞋、进食、夹豆子等训练,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④高压氧治疗:为患者实施高压氧舱治疗,将压力设置为0.2 MPa,加压处理15 min,减压处理25 min,稳定后给予吸纯氧1 h,1 次/d,连续治疗10 d为1 个疗程。⑤针刺治疗:采用6805-A 型电疗仪疏密波治疗,针对人中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穴、风池穴、天柱穴等进行针刺,每个穴位留针30 min,1 次/d,连续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间隔3 d 再继续治疗。两组均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优: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影像学诊断后患者脑组织各项功能恢复正常;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影像学诊断后患者脑组织各项功能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5]。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范围为0~42 分,分数的高低与神经损伤成正比,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1.4.3 昏迷指数评分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进行评定,总分15 分,15 分代表意识正常,12~14 分代表轻度意识障碍,9~11 分代表中度意识障碍,<8 分代表昏迷,分数越低代表意识障碍越重。

1.4.4 运动能力评分 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1.4.5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采用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昏迷指数、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昏迷指数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昏迷指数、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昏迷指数、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分)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优良率94.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交通意外的发生,现阶段临床中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颅脑外伤是一种由外界暴力引发的脑神经功能受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肢体运动受限、精神意识障碍、偏瘫等,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早期有效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6]。

以往临床针对颅脑外伤患者一般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7,8]。综合康复治疗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主要通过实施体位训练、肢体功能锻炼、日常活动功能训练及高压氧、针刺治疗等,早期积极运动锻炼、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多元化治疗能帮助大脑皮质构建更多暂时性的联系和条件反射,有效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反应性和灵敏性,使得大脑皮质受损功能的重组速度加快,促进患者脑部组织正常功能的恢复,强化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增加脑组织微循环的氧灌注量、血氧弥散量和有效的弥散距离,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9-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昏迷指数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谢蓓菁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组织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外伤血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1例严重复合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