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检查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分析

2022-11-07 07:24车德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昭苏哈萨克族多普勒

车德刚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生活习惯、职业与文化、社会生活压力等[1,2]。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斑块不稳定时,斑块脱落会引起脑梗死,偏侧肢体的功能障碍,甚至会落下后遗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昏厥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以及意识丧失等情况[3]。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反映颈动脉的病变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4,5]。本文对比分析了常年居住在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旨在分析本地区哈萨克族、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本地区动脉硬化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2021 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的常年生活在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的1000 例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哈萨克族384 例,汉族616 例;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7.5±4.2)岁;高血压309 例,糖尿病383 例,冠心病111 例,脑梗死后遗症57 例,高血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25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57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意大利百胜Mylab15、Mylab5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东软医疗NeuEcho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迈瑞DC-80 彩色多普勒声诊断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5~12.5 MHz。受检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侧颈部,采用直接扫查法,沿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及远端,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纵切扫查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横切扫查,测量颈总动脉内径(于分叉前2 cm 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内径(分叉处1.0 cm 处);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IMT。检查时手法宜轻,切勿加压,双侧对比探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走行、IMT 情况,粥样斑块大小、形态、部位、回声、声影等特征。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频谱多普勒测定血流参数。

1.3 判定标准 正常颈动脉内膜纤细光滑,管壁呈典型的“双线征”,正常颈动脉IMT<0.8 mm。将颈总动脉IMT≥1.0 mm,分叉处IMT≥1.2 mm定义为IMT增厚;将IMT≥1.5 mm 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根据斑块分级将斑块严重程度分为4 个等级:0 级:无斑块;1 级:单侧斑块≤2.0 mm;2 级:单侧斑块>2.0 mm 或双侧均有斑块且其中一侧斑块≤2.0 mm;3 级:双侧斑块均>2.0 mm[2]。

观察颈动脉管腔有无狭窄,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狭窄程度判断:狭窄率=(原始内径-残余内径)/原始内径×100%,内径缩小<50%为轻度狭窄,内径缩小50%~69%为中度狭窄,内径缩小70%~99%为重度狭窄。血管狭窄时,管腔内血流充盈缺损;当血管壁闭塞时,管腔内无血流充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比较 1000 例中老年人颈动脉正常237 例,占比23.7%,其中,哈萨克族145 例,占比61.2%;汉族92 例,占比38.8%;颈动脉粥样硬化763 例,占比76.3%,其中,哈萨克族239 例,占比31.3%;汉族524 例,占比68.7%。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哈萨克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单纯IMT 增厚165 例,其中哈萨克族31 例、占比18.8 %,汉族134 例、占比81.2%;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357 例,其中哈萨克族132 例、占比37.0%,汉族225 例、占比63.0%;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241 例,其中哈萨克族76 例、占比31.5 %,汉族165 例、占比68.5%。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及膨大处,其次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见表2,图1~6。

表1 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较[n(%)]

表2 哈萨克族与汉族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硬化情况分析(n,%)

图1 颈动脉膨大处粥样硬化斑块

图2 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硬化斑块形成

图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图4 颈总动脉内硬化斑块

图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伴狭窄

图6 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伴狭窄

2.2 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 763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中,汉族524 例,哈萨克族239 例。汉族男301 例,女223 例;平均年龄(65.7±10.1)岁。哈萨克族男160 例,女79 例;平均年龄(66.3±10.5)岁。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n(%)]

表3 哈萨克族与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n(%)]

注:与哈萨克族比较,aP<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是最早累及的部位,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易引起颈动脉的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准确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犯的范围及狭窄程度进行超声诊断有助于临床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缺血性脑病的发生[4-7]。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且重要的类型[8]。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9-11]。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的人群,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颈动脉斑块为栓子来源,一旦发现颈动脉狭窄>50%,且斑块性质为软斑或混合斑时,应及时干预治疗,特别是颈内动脉闭塞时,及早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6,12-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调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高,同时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1,16-19]。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的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居住生活条件和工作社会压力等因素相关[20];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表现存在差异性。常年生活在新疆伊犁昭苏高原地区哈萨克族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低于汉族。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分析,常年居住在新疆伊犁昭苏高原的哈萨克族和汉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表现出差异性,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一方面可能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各民族的遗传背景不同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伊犁昭苏哈萨克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作为游牧民族每年和牧群辗转往返于夏牧场和冬牧场,饮食以肉制品(牛羊肉)、奶制品、奶茶、囊为主,体力活动量大,加之哈萨克族生活风俗习惯。而汉族中老年人多以退休后居家养老,随着居住及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以肉制品(猪肉)、奶制品、鸡蛋为主,瓜果蔬菜品种增加,摄入含糖食物随之增加,体重增加,血脂增高。昭苏地处高寒地区,海拔平均1800 米,冬季长达5 个月,居民冬季活动量少。男性吸烟及酗酒几率高于女性。高血压、糖尿病亦是促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占76.06%[10]。

分析原因如下:①本地区哈萨克族饮食与汉族差异较大,哈萨克族较常食用洋葱、奶制品等可促进新陈代谢的食品;②多数本地区哈萨克族群众长时间从事户外重体力劳动,运动量较大;③新疆昭苏地区地处新疆北部,哈萨克民族多处于山区,环境尤为寒冷,食用大量牛羊马肉类食物。而本地区汉族除食用大量牛羊马肉外,还多食用猪肉等食物。

综上所述,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汉族相比,有一定地域和民族特点,可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硬化粥样硬化程度,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减少本地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没有任何的创伤,方便快捷,中年以上人群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每年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判断斑块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防性干预,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昭苏哈萨克族多普勒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世界上睡觉最香的地方
浅析新疆哈萨克族民间劳动舞蹈的动作来源与发展规律
祖母
世界上睡觉最香的地方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昭苏,金色之约
昭苏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