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帅
胆结石在普外科中属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患者的胆囊或胆管发生结石所导致的疾病,造成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与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胆结石以腹部疼痛、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钝痛,以右侧肋区最为明显[1,2],患病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促使身体恢复健康。目前,临床上针对胆结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手术治疗,最常应用的就是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的切口比较大,术后恢复时间比较长,增加了痛苦程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切口比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短,并且效果较显著[3,4]。基于此,本文选取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胆结石患者,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20 例胆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实验组男30 例,女30 例;年龄35~74 岁,平均年龄(54.58±3.79)岁。对照组男28 例,女32 例;年 龄36~75 岁,平均年 龄(54.05±3.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胆结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无胆管结石及胆道梗阻;②患者胆囊区域可以触及到胆囊肿大,轻轻叩击后有明显的疼痛症状;③患者病程比较长,出现了缓解与加重交替情况[5];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意识障碍;②精神疾病;③传染性疾病;④凝血功能障碍;⑤严重器官衰竭患者[6]。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给予患者椎管内麻醉,麻醉起效后,在上腹部做一个手术切口,将腹腔打开,完全暴露胆囊三角区,应用钝性分离的方式分离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将胆囊切除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应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1.3.2 实验组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患者椎管内麻醉,麻醉起效后,将患者摆放成头高足低位,并垫高右侧肢体。在脐缘下方做一个切口,并建立人工气腹,将腹腔镜置入体内,在右侧中腹部再做一个穿刺孔,将套管针及手术器械置入,在上腹中部做一个穿刺孔,将套管针及手术器械置入。在腹腔镜下观察腹腔内的情况,并将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分离,将胆囊切除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应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将手术器械退出,并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恢复正常,手术创伤不明显,胆结石彻底清除;有效: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胆结石有少量残余,但总体清除效果较好;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1.4.2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数值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1.4.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总发生率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1.4.4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应用VAS 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其中显效40例,占比66.67%;有效17例,占比28.33%;无效3 例,占比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50/60),其中显效32 例,占比53.33%;有效18 例,占比30.00%;无效10 例,占比16.67%。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2,P=0.0397<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实验组VAS 评分为(7.63±0.59)分,对照组VAS 评分为(7.75±0.47)分;麻醉清醒后,实验组VAS 评分为(4.62±0.62)分,对照组VAS 评分为(5.35±0.51)分。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23,P=0.2203>0.05);麻醉清醒后,实验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35,P=0.0000<0.05)。见表4。
表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胆结石在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疾病的发生原因与胆道系统解剖、生理结构以及胆汁成分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结石在患者胆道内阻塞,极易引起黄疸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7,8]。目前,根据患者胆结石的大小以及临床表现等指标,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其中包括碎石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9]。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手术对胆结石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腹腔镜手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但是,临床上针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一直没有达成一致[10,11]。开腹胆囊切除术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患者出血量比较多,术后患者恢复的时间也比较长,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不利于预后[12]。随着微创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也比较广泛,此种手术方式创伤比较小,术中出血量相对就比较少,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小,同时,患者需要承受的痛苦比较小,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损伤到患者的胆道,对患者腹腔组织的损伤也比较小,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通过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实验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症状,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风险相对来说也比较低。而传统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比较长,手术切口也比较大,所以出血量更多,虽然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发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术后恢复时间比较长。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