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炫晔
2022年1月5日晚7时,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音乐教育学院承办,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协办,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支持的“乐迎天下,一起向未来——央音中行迎冬奥新年世界音乐会”(以下简称“音乐会”)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广场区隆重上演。该活动是中央音乐学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有关重要指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宣传活动,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对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所举办的一次社会艺术实践活动。
该音乐会选取中国及部分冬奥会参赛国的经典音乐与舞蹈,以充满世界性、时代性、融合性的创作与表演形式,对多国音乐舞蹈文化进行演绎。现场气氛时而轻松愉快、时而热烈奔放,精彩纷呈的世界音乐各具特色、高潮迭起,令全场观众为之动容。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以及特邀的中外艺术家用世界音乐舞蹈传递了和平友好的情感,表达了对各国运动员的热烈欢迎,众多媒体纷纷来到演出现场进行拍摄。演出结束后,根据北京冬奥组委纪录片团队与我院指定团队拍摄剪辑制作的音乐会现场完整视频和宣传片“乐迎天下,一起向未来”快闪MV,不仅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大屏幕滚动播放,吸引各国运动员驻足观看和聆听,让他们的北京冬奥之旅充满暖意;同时,多家中国主流媒体如新华社、央视频、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北京卫视、环球网和国际在线等都及时进行了报道和发布,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和高度的好评。该活动一方面体现了中央音乐学院为北京冬奥会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展示出我校优秀的教学和研究实践成果。该场音乐会是唯一进入2022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上演的音乐会,也是首场在中国以“世界音乐会”命名的音乐会,它将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化遗产之一载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史册。
第一篇章“乐迎天下,不亦乐乎”,由青年琵琶演奏家乔鹤、青年笛箫类乐器演奏家遥祝、青年吉他演奏家亢毛毛、键盘乐器演奏家柳森以及印度塔布拉鼓演奏家庄静组成的全新室内乐队“乐走天下”世界音乐融合乐队,通过中外传统乐器融合的跨文化即兴协作,以崭新的面貌演绎了由本场音乐会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安平教授根据闻名世界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和充满喜气洋洋节日氛围的中国传统乐曲《金蛇狂舞》的主题改编的、兼具传统意境和现代激情的两首作品,奏响了欢聚一堂的开场曲,体现了中国音乐“和”文化与“礼”文化的美好精神。
第二篇章“乐舞翩跹,多姿多彩”,由韩国声乐与伽倻琴演奏家权泰庆、中国朝鲜族伽倻琴演奏家彭丽颖以及长鼓演奏家庄静联袂表演的传统民谣《鸟打令》;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朝鲜族学生们表演的源自武术运动的朝鲜族《剑器舞》以及由著名中国印度舞表演艺术家金珊珊与她女儿吴景茜率领的中央音乐学院印度舞蹈课学生们带来的印度古典婆罗多舞所构成,充分体现了东亚与南亚音乐舞蹈文化多姿多彩的美,同时也展现出中央音乐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优秀教学成果。
第三篇章“娓娓道来,与我同在”,从我校声歌系研究生胡越与张怡分别演唱的意大利民歌《请别忘了我》与奥地利轻歌剧选段《侯爵倾听》到由民乐系毕业生李艺萌演唱的美国爵士歌曲《带我飞向月球》,这三首不同风格的欧美歌曲,展现出西方声乐艺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达了人类的共同情怀与探索精神。
第四篇章“激情飞扬,和合之美”,通过我校青年教师、手风琴演奏家许可卿生动演绎的俄罗斯经典歌曲联奏《俄罗斯风情》,让曾经响彻中俄大地的《黑皮肤的姑娘》《山楂树》和《喀秋莎》再次为观众展现出一幕幕俄罗斯风情,带领人们重温过去那激情飞扬的岁月。而由他领衔创立的“和合”室内乐团演奏的由中国作曲家李勇敏、陈欣若分别创作的优秀探戈五重奏作品《花之探戈》与《探个够》,则体现了阿根廷的探戈艺术在全球化、跨文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再本土化”(re-localization),成为本场音乐会世界音乐相互渗透,世界文化相互交织的经典案例。
第五篇章“青春跃动,携手并肩”由三首极富动感与情感共鸣的作品组成,好似一部三个乐章的交响乐。第一首作品选自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的印尼苏门答腊岛传统舞蹈《拉图·伽罗》,由我校印尼籍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师瑞斯南达(Risnandar)和蒂蒂柯(Titik)改编并带领印尼舞蹈音乐课程的学生们进行表演,如同一个快板乐章,充满着速度与力量之美。第二首作品是组委会委约我校作曲系研究生安冬妮根据苏格兰经典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专门为本场音乐会改编创作的世界扬琴四重奏曲,好似一个柔美温情的慢板乐章。担任此曲演奏的“四海一家”世界扬琴重奏团由伊朗桑图尔(Santur,伊朗扬琴)演奏家马幸福(Massoud Shamaeezadeh)、中国青年桑图尔(Santoor,印度扬琴)演奏家米炫晔、捷克钦巴龙(Cimbal,捷克扬琴)青年演奏家马泰(Matej Cip)以及中国扬琴青年演奏家鞠明卉组成,四位蕴含不同文化特点的同类乐器演奏家们携手并肩、彼此倾听、深情对话,既表达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理念与友谊,也抒发了共生共荣、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待,是对本场音乐会主题的最好诠释。第三首作品,世界打击乐合奏《来自大地的律动》由我校青年教师、打击乐演奏家尹飞带领“进击”打击乐团创编而成。舞台上,打击乐器争相和鸣,犹如竞技场上的体育健儿们你追我赶,色彩缤纷的打击乐器与高超炫技的演奏让观众感受到源自人类的原始律动与奥林匹克体育竞技的和谐一致。
第六篇章“天下一家,同向未来”是整场音乐会的最高潮部分,由我校音乐教育学院教师贺晓乐与姚瑶指挥音教学院学生们精彩演绎的多首世界民族民间合唱歌曲组成。中国合唱曲《向未来 向明天》表达了该篇章“天下一家,同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南非歌曲《我们朝着光明前进》是一首来自南非祖鲁兰地区的传统福音歌,充满着灵性的光芒;歌曲《日落之舞》则借用罗马尼亚民间舞蹈歌曲《太阳落山》(Rhapsodia Romina)表现了在夕阳西下的美景中,滑雪运动员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竞技场面和精神面貌。几种截然不同的乐语,富于情感和张力的表达,在百人歌声中,现场气氛愈加浓烈,最后推出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我校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张征教授及张恒改编的本届冬奥会口号歌《一起向未来》,在全场强劲的舞动合唱中,大家犹如一家,激情澎拜。
总而言之,音乐会六个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巧妙地将不同国家的音乐舞蹈串联起来,既体现了各个国家与地区文化的差异性,也体现出不同民族对身心健康、和谐美好追求的内在同一性。在此,音乐与舞蹈成为最易于表达和理解的交流方式,音乐的内涵与体育精神交相辉映,营造出快乐友好与动感十足的氛围。中外音乐家的同台献艺与世界经典音乐间的融合,展现了跨文化交流的和谐音乐文化生态与世界人民心心相印的共同情感。
从以上音乐会的整体结构分析和文化解读中,我们看到“乐迎天下,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坚持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思想。首先,中华文化中对“乐”的认知有两层主要的意义,一是“快乐”的乐,二是“乐舞”的乐。音乐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为贵”之道与“礼乐文明”之思想,中国是礼仪之邦,自然要用愉悦的心态和美好的歌舞迎接世界宾客。其次,对世界的解读——“天下”一词也颇具中国特色。中国古代文化的“天下”是一个无垠的世界,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天下一家”的开放胸怀与包容的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体现为“中国与世界”的开放思想和发展理念。因而在该音乐会乐舞内容的选择上,含盖了中国在内的世界五大洲的音乐创作与表演,充分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天下情怀。该音乐会用世界音乐来迎接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让各国运动员们倍感亲切,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特别是本场音乐会以“乐走天下”世界音乐融合乐队作为开场表演恰到好处,该乐队是一个具有开放理念的当代世界音乐即兴乐队,秉承着将世界传统经典的民族民间音乐与先锋、时尚、多元的音乐相结合的理念,站在中国文化视角,用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以贴近现代人的心态,融合跨界地进行当代世界音乐的演绎。
“世界音乐”在中国也被称为“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和融合性是其特点,多元融合也是未来音乐发展的趋势。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融合。纵观世界音乐的历史与发展,没有新的文化元素加入,就难以产生新的艺术,即使是古老的印度音乐文化也是印度原住民文化与雅利安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等融合的产物。本场音乐会中所演奏的中国作曲家创作的《花之探戈》,即将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与中国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合二为一,使探戈音乐与中国音乐相结合。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多元融合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把世界各国音乐中的传统与经典元素以及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和表演也正是世界性的体现。本场音乐会的许多节目力图通过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传统与当代丰富多姿的音乐、舞蹈融合样态,意在表现世界各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冬奥村这一“地球村”的文化交流与团结。事实上,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冬季体育运动本身就极富艺术性,此次音乐会有不少节目都体现出音乐舞蹈与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融合,这也是本场音乐会多元融合的最大亮点。
该音乐会的成功还在于注重现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解读以及演奏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场音乐会采用讲、演和观众体验的浸入式模式,从具体作品切入,与奥运文化相结合,对各国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参与式的欣赏中拉近表演者、乐器、音乐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在舞蹈家金珊珊的带领下,观众对印度舞蹈手语的现场学习体验,以及在打击乐演奏家尹飞的引导下对世界多种打击乐的亲身实践等都让观众真正地理解了世界不同的音乐文化,感受到音乐与体育的不解之缘。特别是最后由张征教授和张恒改编的合唱版冬奥口号歌《一起向未来》具有一种强烈的互动性,在同学们充满青春活力的舞动与激情澎拜的演唱以及观众热烈的响应下,把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本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反映出中央音乐学院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21世纪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突破过去“中西融合”的学科发展理念,提出“中国与世界”更加宽广的学科发展理念,加强了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方针政策指引下,世界民族音乐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央音乐学院的世界民族音乐跨文化实践系列课程大放异彩。纵观这场音乐会的理念、内容以及所有作品,皆为我院优秀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长期以来中央音乐学院世界民族音乐教学和研究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外,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学与研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早在2020年8月,中央音乐学院就被北京奥组委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基地”,而本场音乐会活动正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学与研究为国家重大活动服务的最好例证。这场音乐会的举办是对新时代社会音乐生活需求的深入了解,是对时代脉搏和机遇的准确把握。2022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举办对于中央音乐学院来说,是百年难遇的良机,进入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举办音乐会十分难得,受邀之时,给我校的时间从策划到执行只有短短的两周。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校音乐学系与音乐教育学院作为承办单位,在俞峰院长和赵旻书记的亲自关怀和支持下,勇担重任、全力以赴,组织、协调师生与参演艺术家们发扬了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夜以继日地创作与排练,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准地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最终完美地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演出。这场音乐会在冬奥村奏响了迎接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参赛团队到来的迎宾曲,用世界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为东道主北京人民建立起更加积极多元的跨文化理解。
总而言之,该场音乐会的成功正是将世界音乐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相结合,把中国与世界连结起来,通过跨文化的音乐融合创作和表演迎接天下友人,既是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忱表达,也是世界人民携手并肩、同向未来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