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消费与性别差异:明清女性消费与书家偏见

2022-11-05 23:49:09张英俊
影剧新作 2022年2期
关键词:士人出游书画

张英俊

历史对女性,尤其是明清女性的刻板印象中,她们总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局限于自己闺房这一狭小的空间之中。这种刻板印象使我们忽视了,即使在明清时期这样一个保守的时代,女性依然有着一定程度的人身自主权,她们不仅有上山进香的出游活动,在衣着妆饰上的消费也十分奢侈,但在书画消费上却远不及书家,足见明清书家对妇女消费的偏见。

一、明清女性的休闲活动

明清妇女的休闲活动其实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我们的刻板印象其实来自于明代初年的妇女,但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妇女的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已经慢慢踏出了闺房。

(一)才女的“从宦游”

明清妇女的旅游休闲活动是从上层社会的官宦人家的妇女开始的,这在明清才女的诗文著作中记录地格外多,她们中的许多人都不得不随从夫家宦游,美国学者高彦颐在论文中将这种游玩方式称之为“从宦游”。明代中期以后出外旅游的士人已经逐渐增多,而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明代的旅游业发展到了顶峰。而在这种好游的风气引领下,不少妇女也开始走出闺门,加入了旅游的行列。而这种旅游并非都是主动参与其中的,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往往要随着丈夫(父亲)做官而奔走各地。士人出外做官,称之为宦游,而妇女随之奔走各地就称为从宦游。

王凤娴就是这样一个随夫宦游的才女,她本是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闺秀,嫁与丈夫张本嘉之后,便随他做官四处辗转。自浙江至江西,又从江西回到浙江,王凤娴的《东归纪事》,记录了她从宦游的深刻体会,行路虽苦,却也有母女唱和诗文之乐。但从宦游毕竟是“从”之所要求,虽然她们离开了闺房,但从心理上还是依从了家中男性,并未脱离心理的桎梏。

(二)士女的“赏心游”

从宦游的机会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比之更多的是士女游山玩水的赏心出游。赏心游往往从一日到多日不等,多有士人或女伴随之伴游,这在士人眼里尚不违反三从四德的道德要求,因此出游者也比比皆然。

吴江沈宜修与丈夫叶绍袁,是一对恩爱的伉俪,但在二人婚后之初,各自都被杂事所绊住脚,无法出游偷闲。而随着年龄渐长,儿女皆全之后,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与他们一起出外游玩就成理所应当之事。他们或在宅第园林之间探幽访胜,或是在亭台之间听人弹琴奏笛,结伴出游诗词唱和也是常有之事。亲族之间的赏心出游是对于明清妇女来说还在合理范围之内,而他们出行也多有轿子或是专门的蓬船来遮掩,避免了抛头露面。无论是“从宦游”还是“赏心游”,途中的书画创作必不可少,但对书画消费却没有涉及。

(三)山人的“谋生游”

而对于家境所迫无法止步于闺房的黄媛介,和秦淮河畔、西湖胜地的名妓来说,她们的出游更像是一种谋生手段。她们参与士人的集会与文学创作,来往于名士与山人之间,她们的出游,进一步的开拓了明清妇女出外游玩的空间,甚至打破了一定意义上的三从四德的道德要求。在她们的“谋生游”之中,有很多参与书画创作的场面,但却从未涉及书画消费。

黄媛介与名妓的身份以及社会地位,其实迥然不同,但她们的交际范围,却与士人无异。在黄媛介的家庭中,她与丈夫杨世功的家庭角色显然与世道不同,虽然她并没有刻意的反抗三从四德的道德伦理,她的“谋生游”也是迫不得已,但她的行为的确就是对于明清妇女思想道德枷锁的有力反叛。黄媛介的“谋生游”是与书画创作密切相关的,但她却仅作为创作者,并非书画的消费者而存在。

我们可以看出明清妇女在参与休闲活动时,已经有了逐渐增大的自由度,但她们的休闲活动仍普遍局限于自己的空间当中,她们的书画创作也仅是自娱自乐或是卖书鬻画为生,与士人的书画休闲消费关联不大,而这种情形直到晚清时期也并没有改变。

二、明清女性的消费与购物

现在我们谈论起妇女的消费,已经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对于明清时期妇女的奢侈消费也有很多相关讨论,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明清妇女的消费与购物,几乎没有涉及到书画消费。

(一)服妖:服饰的流行时尚

明初的尚俭之风,不仅使妇女,也使平民百姓少有华丽衣饰。明代中叶以后,妇女的服饰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衣服的面料和式样方面,就连妇女头上的小小饰品都变得精致而又复杂至极。到了清代中期,社会经济再一次恢复,并且走向鼎盛,妇女的服饰也就更加华丽,乾隆《金山县志》更是直接指出了这种现象,并谓之“服妖”,言“今则衣帽华丽,妇女亦为宫妆等名色,云片垂后,络以金珠,晃耀人目,识者以为‘服妖’”。

服饰之于妇女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服饰的流行性也影响着妇女的服饰消费。明人顾起元谈到南京妇女的服饰变化,从以往的“十余年一变”,至而今的“不及二三岁”就产生了新的流行风尚。服饰流行速度的越来越快使妇女对于服饰的消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增多。浙江绍兴府的服饰流行更是“岁变月新,务穷珍异”,流行时尚的改变也使得人们对当时流行的服饰有了“时样”之称。

(二)女为悦己者容:女性的购物倾向

俗语言:女为悦己者容。妇女最常购买的消费产品自然是服饰或者化妆品等女性用的商品,除了这些商品之外,明清流行的食品糕点也是妇女消费的重点。《金瓶梅词话》与《红楼梦》中提到的这类甜食的爱好者多是妇女,因而商人也适应妇女的喜好,将这些糕点做成了各种花之类的精致形状,吸引她们购买。此外胭脂水粉、手绢衣饰之类的商品就更不胜枚举了,台湾学者巫仁恕在著作中有言:“《南都繁会图》里也会有商店招牌写着‘画脂杭粉名香宫皂’,显然就是女性化妆品店专卖店。”

女性的购物倾向实际上顺应了历史上对于妇女的刻板印象,但是历史上直接对妇女进行购物的记载却十分少见,只能在明清时期的一些风俗画和商业手册中见到。例如清代中叶的一部商业手册里就记载着对于怎样招待女顾客的告诫:“有女子堂客进店来买东西,切勿笑颜相戏,趣话留连……到底男女别,要授受不可亲也。”男女之防在明清时期依然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妇女购物消费的商品,也都是为了取悦男性而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妇女很难做到在书画方面有所消费,而她们可支配的金额也无法支撑书画消费。

三、士人对妇女消费的偏见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女性的消费,但是在明清时期,对男性消费者的记录远远要超过女性。作为消费主力的士人阶层,他们常常对妇女的休闲消费提出批评,而他们对妇女消费的批评,其实才是明清妇女消费的常见记录。

(一)男性购物空间的挤压

与现代的男女刻板印象相反的是,在明清时期,士人阶层才是消费购物的主力。而他们的休闲消费活动也是从旅游而始,对于士大夫阶层,呼朋引伴的文旅休闲,本就是最常见的事情,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与深交好友作伴同游的休闲之乐,也是士人阶层相聚在一起,吟咏诗文,挥毫泼墨的同道之乐。

结社聚会是晚明士大夫常见的休闲活动,祁彪佳就曾记录过自己参加的结社活动,其实就是好友聚集在一起喝茶作诗,再之后一起去山中游览。这种结社聚会的活动在晚明时期非常常见,我们可以看到现今流传有很多士大夫记载游览过程和诗文的游记,而到了清代,这种结社聚会的旅游活动其实相对少见了,但士大夫之间结伴出游的情况依然十分普遍。而就在士大夫的这种结伴出游活动中,家中的妇女是被排挤在外的,对他们来说,家眷并不能够抛头露面,因此随同他们一起旅游的往往都是妓女。而他们在休闲的同时,也有购物消费的行为。

明清士人常见的购物商品首先就是书本,而在书本中又以古书为佳,若能买到少见的宋版书,就成了士大夫值得炫耀的事情。法书名画,也是明清士人购物的重点,他们在卖自己书画的同时,也收藏古代名书画。再其次就是古董古玩,这是明清士大夫最佳收藏品,但由于其价格高昂,只有本身家底丰厚的士人才能购买。乾隆《吴县志》就曾记载:“富贵之家多收藏古玩,名曰骨董。”

士人出外购物的时候,往往没有女性随行,他们既鄙视商人的浅薄知识又批评妇女的抛头露面,本质上是在担心自己购物的空间受到挤压。而女性参与购物行为,免不了会对男性的购物产生冲击,因此,士人对女性参与购物颇有微词。

(二)男女之防:礼教的强调

明清士人特别强调礼教的重要性,他们以礼教来约束女性,以图来规范她们或者禁止她们参加休闲消费活动。清代初年,浙江天台县颁布了几则告示,重复声明严禁妇女到寺庙烧香,想要以此来端正人心,端正风俗。当时礼佛烧香的妇女众多,而她们去礼佛时,往往红衣翠裙,盛装打扮,如同春游一般展示自己的奢侈服装。官府认为,再不对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进行禁止,此后必更加不堪设想。清代苏州府吴县人钱辰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妇女入庙烧香,臬司出示严禁,奈何许多妇女尤公然朝山进香耶!”地方上的士人不仅赞同官府的禁令,并且也提出自己对于妇女入庙烧香活动的强烈反对意见。

他们都是想强调遵从礼教对于妇女的重要性,他们强调的就是男女之防。而男女之防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妇女的活动空间,以保证男性主导购物的地位。他们认为只有自己与好友一同出外旅游才是文雅之事,而女性结伴出游,不仅抛头露面,也是一种庸俗而且有伤风化的行为。晚清上海的《申报》中的一篇文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男性的偏见:“男则可以恣意游观,及时行乐,独至妇女断不听其出外,拘拘于阃内之禁,闺房深锁,即以为女道克贞,不至冶容诲淫,以贻帷簿之耻。”

即便明清士人再怎样高谈阔论,不过是感觉妇女的休闲活动威胁或是侵扰了他们自己的休闲空间,男女之防只是他们制约妇女活动空间的一种借口,而奢侈浪费更是对妇女消费购物的偏见。

结 语:

我们不能仅按古代的社会生活来分析判断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境,在结合古人笔记的同时,也要融入新时代的思想,不能仅依附古代的刻板印象来进行学术研究。明清妇女与士人的书画消费差异使我们了解,当时妇女虽存在着一定的自主权,却并不能够完全自由消费。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当今的许多偏见是与明清士人的观念一脉相承的,如何跳出偏见才是我们应该去寻找的道路。

猜你喜欢
士人出游书画
你出游,我出油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未来出游大作战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启蒙(3-7岁)(2018年2期)2018-03-15 08:03:43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学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小小书画廓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22:58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书画
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0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