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

  • 河内文人群體與魏晋之際文學*
    際;文學;家族;士人;群體河内地區地處黄河以北、太行山東南、函谷關以東、洛陽以北(還包括南陽一帶)。漢高祖元年設置郡國,以河内爲殷國,次年改名爲河内郡。據《漢書·地理志》載,河内西漢時凡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户,百六萬七千九十七口,十八縣。《續漢書·郡國志》則謂東漢時凡十五萬九千七百七十户,八十萬一千五百五十八口,十八縣。東漢光武帝時曾以此作爲後方重地。雖然東漢户口數比西漢略少,但此地人口還是相當稠密的。較之於京城洛陽所在的河南尹轄區,户口當然要少些。《晋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2022-12-29

  • 良知
    高自发一个士人跟着王阳明学习,初闻“良知”,不解,于是突然问道:“良知何色,黑耶,白耶?”众弟子皆笑。士人惭愧面赤。先生道:“良知非白,非黑,其色正赤。”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所以,士人贸然发问,被众人取笑而面现赤色,就是“良知”的自然生发。王阳明曾總结心学“四句教”,其一为“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是非善恶,就是良知。但是光有良知还不行,还要“致”,即实践。比如,想做好人,是“良知”;付诸行动去做好人,就是“致良知”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4期2022-05-30

  • 元代大儒吴澄赠送序的文化意蕴
    摘要:吴澄为元代士人撰写的193篇赠送序不仅反映了元代儒士在铨改举废这一特殊境遇下的入世面向,而且揭示了吴澄本人对儒士命运的理论思考和人间关怀。他对“人爵”“天爵”的思考有利于引导儒士在积极进取时学会安身立命;他对儒士正业、别业的解读,在为儒士从事正业、别业进行辩护的同时,试图教导儒士调整知识结构以应对世变;他对儒进、吏进的分析,既为儒士入仕作了有力的辩护,也发现吏进更有利于选拔具有实学实能的人才。作为理学家,吴澄的这些思考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作为教育

    江汉论坛 2022年5期2022-05-17

  • 北宋士人与古琴文化
    以看出古琴在北宋士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寄托着文人的志趣,也是文人风骨的象征。关键词:苏轼;士人;古琴文化《张子野戏琴妓》《文与可琴铭》《戴安道不及阮千里》是《杂书琴事》中的三则小文,记载了苏轼与琴友的交游、对琴人的评价。本文爰就此略陈固陋,以期由苏子之琴事,窥得北宋士人与古琴文化关系的一隅。1 以琴会友张先,字子野,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精通音乐及琴、筝等乐器。北宋许多文人都同时精于宋词和古琴。据《张子野戏琴妓》所载,张先与苏轼同去听琴,他戏谑歌姬古琴弹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2022-05-16

  • 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
    大量非门阀士族的士人进入到统治者的队伍当中,士人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皇权的不断集中,无论是隋唐之前的门阀贵族还是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均已衰落凋零,历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关键词】科举制;唐宋;士人【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43-02科举制于中国古代社会而言,不仅仅是一项选举制度,更是联系社会各阶级流动的纽带。唐宋科举

    今古文创 2021年15期2021-09-10

  • 嵇康的悲剧和竹林七贤的生存范式
    衰败,玄学盛行,士人们在这种黑暗压抑的局面中,不得不寻求新的思想支撑和生活方式去满足生存需求。其中,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生存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们面临的境遇和选择。◆關键词:嵇康;竹林七贤;士人;政权魏晋时期,接连经历了两次“禅代”。期间,司马集团和曹氏集团两大政权集团的对抗和竞争,导致政治局面扑朔迷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士人们不仅无法施展一腔政治抱负,而且还会受到迫害,甚至于危及生命。在这样异常压抑的政治局面下,士人们只能通过其他方式

    速读·下旬 2021年7期2021-08-05

  • 《世说新语?德行》中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呈现
    物形象。关键词:士人;人物形象;言行作者简介:侯冰玉(1995.10-),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六朝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一、以自身言行表现人物品质作为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对当时人们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进行了着意描述,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一文中,称其为“中国的风流宝鉴。”《世说新语》并不是通过理论的概括,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2021-05-13

  • 明末中西方文化交流
    策略,并与当时的士人交游,以促进在中国传教的成功。为迎合明末士人的兴趣,传教士们将西方的新奇知识介绍到中国,并留下了一系列汉译西书经典,对明末的思想界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耶稣会士也将自己的传教经历和在中国的见闻记录下来,传回西方,重塑了自《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同时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西传成为启蒙运动时期变革思想的武器,从而实现了中西方在历史上的一次跨文化交流,对双方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关键词明末;士人;传教士;文化交流作者简介:蔡洋洋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2020-11-18

  • 探析《世说新语》中的士人人格精神
    士子生活看到魏晋士人诸多荒唐行为,发现这些知识分子的血泪、痛苦、悲哀、无奈,犹如开在悬崖边的鲜花,在寒风中挣扎,用特殊的言行风貌表露士人心声。本文通过探析《世说新语》中士人人格精神,以期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从中汲取文学养分。【关键词】 《世说新语》;士人;人格精神【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12-0021-02魏晋时期属于历史上的乱世,这个时代动荡不安,社会笼罩在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2020-09-10

  • 魏晋家书与士人精神世界
    百年的分裂动荡使士人的精神世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家书作为窥探士人内心世界的一面窗户,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千情万象。关键词: 魏晋    家书    士人    精神世界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重家族、重伦理,以告诫道理、表达情感为主题的家书创作源远流长。以诫子书为例,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周文王的《遗戒》,此后有尹逸《遗言》、季孙行父《戒子》、田常《遗令》、孙叔敖《将死戒其子》等[1]。至魏晋时期,时代的巨变促使士人将关注重点从外在世界转移至内在精神世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2020-08-20

  • 传统士人心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要: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两宋士人在“中隐”思想的推动下,折中于“小隐”之山林和“大隐”之朝堂的园林,遂成为安顿士人心灵的主要场所。园林也在中唐两宋士人心态“内敛化”和“精致化”的影响下,空间越来越小,诗意越来越浓,于是对于士人来讲,无论是现实还是内心,园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7-06

  • 对诗圣杜甫的浓郁家国情怀的原因探析
    ,既源于中国传统士人经世济民情怀的一脉相承,也有其个人遭遇和历史境遇的特殊性。【关键词】杜甫 士人 家国情怀 壮志难酬 流离漂泊 安史之乱一、杜甫浓郁家国情怀是对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一脉相承(一)中国传统士人的入世情怀“士、农、工、商”是对中国古代人民大众阶层的划分。“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较高的地位,士人也是一个颇为特殊的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读书人以科举考试为途径获得官爵,也就由此形成了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即士人阶层。其核心价值追求是《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2020-06-08

  • 长时段视域下士人政治心理变迁轨迹
    历史文化视角探析士人政治人格双重化的转变轨迹,以及官僚制和儒家思想对其转变所起的作用。关键词:士人;政治心理;政治人格;自我认同中国古代民众政治心理的细微改变,不仅是皇帝治国的晴雨表,而且反映着其统治基础的稳固程度,更影响着当时社会政治思潮的塑造。士人群体,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独特的政治心理。士人作为被统治阶级,其不同于普通百姓那般的逆来顺受;士人作为统治阶级,其又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保障。士人,是一个扮演着双重角色的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2020-05-03

  • 例谈三国时期士人政治立场转变及影响
    次较大改变。作为士人群体中的一员,王朗个人政治立场的不断转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变化。在这种王朝更替与士人政治立场转变的影响下,仍坚持儒家经典纲常伦理的名教支持者与以注重法术刑名为主流思想的名法支持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二者在思想上的碰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国时期至魏晋时期名教派与名法派在治世思想上的交流融合,也为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提供借鉴,使两晋统治者注重顺应民心,儒法并用;以及对魏晋后士人融合儒道,在入仕与遁隐间寻求平衡,促进玄学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2020-04-19

  • 从杜少卿试析吴敬梓笔下的士人新形象
    键词】杜少卿  士人  新形象清朝康雍乾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为加强统治,清政府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而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成就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杜少卿是作者殷情称扬的理想

    商情 2019年40期2019-10-30

  • 游侠的观念与记叙
    传》也实质证明了士人精神的重新抬头,是东汉士风的先声。[关键词]游侠;司马迁;班固;汉书;追忆;士人[中图分类号]K231.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19)03-0081-06Ideas and Narration about Paladins-From Sima Qian to Ban GuZhang Sun Xiaoda(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Abstract: We ca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10-21

  • 绕床呼卢恣樗博:赌博与魏晋士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的赌博现象甚为突出,儒家思想颓势,老庄无为学说的盛行,士人追求一种自由随性、从心所欲的生活目标,赌博活动自身具有的娱乐性、刺激性,与他们的人生态度融为一体。过盛的赌博风气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引起了部分士人的思索和批判,他们或行文针砭赌博弊病,或竭尽所能力行禁赌,或耻与为伍、洁身自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约束赌博活动的盛行,净化社会风气,但是这种反赌、禁赌多数只是个人行为,国家政策层面对赌博基本不禁止,使得禁赌的成效并不明顯。关键词:

    江汉论坛 2019年6期2019-08-07

  • 浅析唐代昭君诗的主题
    诗 主题 唐代 士人昭君出塞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王昭君,名嫱,秭归人,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昭君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被封为“宁胡阏氏”。昭君出塞,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晋代时避司马昭讳,时人改称王昭君为“明君”或“明妃”。历代与昭君有关的文学作品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唐代昭君诗的主题思想略作分析。一.昭君故事的流传班固的《汉書》是最先记录昭君故事的文献,但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并没有记载昭君自请出塞。《汉书·匈奴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3期2019-04-01

  • 《儒林外史》士人形象分析
    孙钰内容摘要:士人这一群体在历史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备受科举制的毒害,地位低下,大多痴迷于入仕做官,慢慢变得麻木不仁,令人叹息。小说《儒林外史》全面并深刻地描绘了众多明清士人形象:醉心科举、执着功名的士人;道德败坏、欺压下层民众的士人;理想的贤士。关键词:《儒林外史》 士人 科举制一.引言“士”通常指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读书人。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称:“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2018-11-29

  • 先秦士人对工匠的疏离
    哲学思维的代表“士人”。他们具有很深的文化修养。他们为了缓解底层人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劝告贵族向人民减轻剥削压迫,避免战争而各个国家游说,争取缓解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关键词:先秦 士人 工匠 社会地位 启示一、先秦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意识我们从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语录中,可以了解到先秦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意识。他们的主体意识大致相同,可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认可工匠的器物价值,有的却认为“文灭质,博溺心”“玩物丧志”。下面,我们就士人摘录的语录中,通过文史

    景德镇陶瓷 2018年3期2018-08-04

  • “甘露之变”:中晚唐政治与文学的交汇
    要标志,在于晚唐士人由这一恐怖事件悲痛之余而形成的全身远祸的社会心态。关键词:甘露之变;政治事变;文学;士人一、“甘露之变”前后的政治环境“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十一月的一次宫廷事变,这一事变最终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作为一次较为偶然的事件,却具有较为深远的政治历史背景。这使得中唐到晚唐的政治局势产生剧烈的变化,影响唐代历史的发展走向。宦官专权是唐代政权的一大毒瘤。宦官集团也有党派分野,他们互相竞争,有时极为剧烈。而“朝廷士大夫之党派各承

    山东青年 2018年1期2018-06-23

  • 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自觉”
    退,玄学的兴起及士人在自然山水间谈玄论道、怡情悦性的超然生活方式的选择,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美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进一步发现了自然山川外在形质之美和人自身审美情感的丰富性,促进了山水画的“自觉”,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士人;山水画;玄学;畅神魏晋时期,频繁的战乱使社会动荡不安,随着东汉王朝的崩溃,儒家思想受到怀疑和批判,士人开始在新的哲学思潮——玄学的启示下探寻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个体人生价值的思考成为魏晋玄学的最高主题。由于中央集权专制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4期2018-06-21

  • 从调笑戏谑到抒愤寄恨
    的娱乐之笔,转为士人抒愤寄恨的写心之曲,出现了寄寓家国之恨为士人正名的沉痛呼号,科举仕进不顺的士人,以其弘毅品格和风骨伸张正义,将时局动荡、奸臣当道、异族压迫的士人悲愤寄寓其中。其间脉络较为清晰,本文拟对这一科举活动表现的嬗变进行梳理分析。【关键词】明清戏曲;士人;科举;表现;嬗变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06-02在明清时期“非科举毋得与官”思想的指导下,“无论文武,总以科甲为重,谓之正途否则胸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2018-06-08

  • 《儒林外史》中士人道德探析
    士风的变异描述了士人背德违道的现实状况,并用辛辣的弊端对士人道德的堕落进行了批判性的描写,展现了士林群体的道德沦丧与人性泯灭,从而引人深思,发人深醒。关键词:儒林外史;士人;道德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道德观念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更一直主宰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但随着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末路,儒家思想已不再具有之前那恐怖的控制力,“异端邪说”层出不穷,士林群体堕落不堪。遂出现了《儒林外史》这部古代讽刺巨著,吴敬梓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2018-03-31

  • 儒而文者:蔡邕的人生旨趣与追求
    词:蔡邕 经学 士人 价值追求蔡邕(133-192),字伯喈,汉末女诗人蔡文姬之父。史载其学无所不窥,其著述创作遍及当时的经学、文学以及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门类,为汉末首屈一指的文化艺术大师。但当我们具体考察蔡邕的一生,会发现许多复杂甚至矛盾的现象:他屡言祸福倚伏,却又于党锢惨烈后毅然出仕,姿态勇健;虽被灵帝许为“经学深奥”,但又未曾遍注群经,集成大典,成一代宗师;极力声讨鸿都门学,但自己在文学艺术上却又成就瞩目……东汉末年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最为复杂、最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2-07

  • 古史体例编纂与士人国家观念探源
    念,且是那个时代士人阶层的整体价值追求。《史记》从体例的设计及内容的安排上,始终隐含着强烈的“大一统”观念,这种观念也代表了汉代士人阶层的普遍价值追求。司马迁问公羊学于董仲舒,《史记》八书之“八”暗合“天人感应”观念。同时,《史记》也继承了先秦“中华边夷”的思想,以十二本纪为纲,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为目,其中,数字“十二”为中心,“三十”与“七十”则为辅佐之义。【关键词】古史 体例 士人 国家观念 《史记》【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DOI】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17期2017-10-21

  • 宋代士人的私人通信與遊訪 ——立足於相關制度和社會背景之考察
    曹家齊宋代士人的私人通信與遊訪 ——立足於相關制度和社會背景之考察曹家齊士人之間頻繁的交往和他們之間形成的廣密且複雜的社會網絡,以及在此基礎上興發的文化盛況,是兩宋時期所呈現的突出特徵。而維持和保障士人社會網絡的手段和途徑,則是與往時有所不同的交往方式。北宋時允許官員私書附遞,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從此,士人之間交往形成新的風貌。在士人私行方面,宋代亦有較前代進一步的制度保障,即凡是品官之家皆可入驛。但實際上,有官士人私行並不太多入驛止宿,而多見宿於店肆和佛

    中华文史论丛 2016年4期2017-01-19

  •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文化;行乐观念;士人;园林行乐;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表述语汇中的“行乐”一词。大抵是指人们从事能使自己获得生理舒适和精神享受的活动。“行”在此处为动词,为“从事”、“干”、“做事情”的含义,而“乐”则一般被理解为名词.泛指那些有趣的、能使身心满足的事情。人们对于“行乐”生活的理解,当然还与自身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主体兴趣好恶的差异有关系。“诗言志.歌咏言”。文学艺术形式往往传达出人们的兴趣、情感和志向。“行乐”作为人们

    艺术百家 2016年2期2016-11-02

  • 从元代室宇赋看元代士人精神型态
    元代室宇赋看元代士人精神型态武怀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内容摘要:元代是室宇赋创作的高潮,作品存量相对较多。元代室宇赋创作繁荣的原因有二,一为宋代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影响,二为元代士人的现实处境——仕途蹉跎,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结庐隐居。室宇赋涉及的一般是私人空间,便于寄托赋者的个人情志,成为元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户。元代室宇赋思想倾向比较复杂,有儒、道、佛、文人情怀、隐居(儒隐和道隐)等。从元代室宇赋中,约略可以见出元代士人的精神型态,

    华中学术 2016年1期2016-07-15

  • 专制政权下士人知识分子原有属性的丧失
    【摘要】士人,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先秦时期有着其自身的独立人格和思想,他们有着追求独立的人格和向往自由的意识,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情怀。但随着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到明清之际,他们丧失了原有的属性,更多的只是追求现世安稳,讲求安身立命。专制政权的强化使得士人知识分子原有属性丧失。【关键词】封建政权;士人;原有属性士人,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知识群体出现的士人知识分子,他们摆脱了宗法分封下由血缘贵族阶层而形成的身份。先秦时期的士人,是区别与旧士人阶层的新的士人

    资治文摘 2016年3期2016-05-30

  • 浅析南明速亡的原因
    : 南明;灭亡;士人;军事将领;清军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入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煤山 ,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接着弘光(1644-1645)、隆武(1645-1646)、绍武(1646)、永历(1644-1683)四个小朝廷先后建立并消亡。翻阅南明的历史,不仅让人扼腕叹息而且困惑不已。自清兵入关以来,抗清斗争遍及全国、持续二十多年。初期,全国的抗清力量远远超过清军:军事上,大顺军四五十万人,大西军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2016-05-30

  • 困境与超越:论晚明士人的“色隐”思想
    历史的吊诡。晚明士人这种独特的“色隐”思想是阳明心学影响下产生的重情、“求乐”新人生理念与天下无道之现实相激荡的产物,同时也与万历以后心学禅化兴起的声色参禅之风有密切联系。究其实质,是晚明士人为超越人生困境而采取的一种自我“救赎”方式。关键词:晚明;士人;“色隐”;心学禅化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6)09-0183-09作者简介:薛青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6

    社会科学 2016年9期2016-05-14

  • 东汉末年的士人政治
    【摘要】中国的士人群体大致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到了东汉后期全面兴起,这也是士人逐步有意识地联合起来走向集体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群体性的意思是指个体士人的独立人格转化成一种群体行为,这种转变是有原因的,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经济也开始走向不平衡,土地大部分为豪强地主所吞并。士人阶层在专制的压迫和权势的利诱下开始分化,发生在桓灵时期的党锢之患便是东汉末年士人联合参政的集中体现。【关键词】东汉后期;士人;党锢之争;宦官政治士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2016-05-14

  • 明清鼎革之际的常州士人
    清鼎革之际的常州士人吴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王朝鼎革之际,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往往都面临守义和变节的生死选择,明清的“夷夏”更替尤其是“薙发令”的强制推行,于“亡国”之外更加上“亡天下”的忧惧。尽管如此,仍是“国破君亡,鲜见忠义”“衣冠介胄,叛降如云”。这种生死选择,除去“忠君”观念的影响,实际上体现了个人对“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儒家文化的认同程度。文章以明末常州籍士人为例,揭示那个风云变幻时代士人的人生荣辱,并以此表达对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2016-04-27

  • 浅谈魏晋风度与服饰
    内容。魏晋时期的士人在服饰上竭力营造一种超凡脱俗的味道,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不修边幅、褒衣博带、解衣当风成为魏晋时期特有的服饰风度,是当时玄学思潮在服饰文化上的一种演绎,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服饰;魏晋时期;士人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服饰作为民族文化心态的外在标志,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技艺、灵感和非凡的创造力,渗透在中国人的习俗、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社会制度中。其中,魏晋士人的服饰蕴藏的人文情怀、道德风尚及审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7期2016-03-29

  • 明代江西籍泰州学派士人分类及其特点
    代江西籍泰州学派士人分类及其特点杨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要:泰州学派是明代中后期思想最为活跃的流派之一,它继承了阳明心学而有所发展,其开山者王艮及其再传弟子对我国中晚明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用了整整五卷的篇幅来介绍这一学派,列举了这一学派发展过程中影响巨大的三十多人。而我们考量这些人,可以很惊奇的发现非泰州出生者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尤以江西人居多,仅次于南直隶,他们构成了传播王

    人间 2016年2期2016-03-21

  • 书院与官学教育 ——以明代为例
    官学教育 科举 士人 生员关于传统书院之研究,今人多强调其相较于官学教育的社会化属性,特别关注于二者之歧异。论者则以为,书院教育与官学教育的目的相同,均在于“养士”,即预养未来承担公共治理、政治治理的士君子。同时,书院教育对象之主体,亦即官学教育之生员,二者教育对象高度重合。本文重点探讨了书院教育较官学教育的优长之处,借此点明其所以能够补官学教育不足之处。官学教育乃传统教育的基石,书院教育乃传统教育的点睛处,二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一、书院与官学教育的目

    天府新论 2016年4期2016-02-13

  •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的继承性。文章以士人形象为例,对于两者在内容上的联系予以论述。关键词:《续夷坚志》  《夷坚志》  士人元好问在金亡前后所创作的《续夷坚志》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李正民先生就其《续夷坚志》说到:“此《夷坚志》虽续洪氏,而适当百二之会,灾变频仍,五行乖舛,有开必动,动关运会。非吊诡之卮言,实讥祥之外承。不贤识小,又何讥焉?”在肯定《续夷坚志》的文史价值的同时,也将其与《夷坚志》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但元好问之所以采用《续夷坚志》这样一个具有明显继承性的名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2016-01-05

  • 北宋台谏制度下的士人
    悦[摘 要]北宋士人多集学者、文士、官僚身份于一体,他们在北宋文官制度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核。北宋以“台谏合流”为新特征的台谏制度,在其选任要求、职能规范等方面都对士人的意识、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构建下,他们品性秉直、开启了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而兼具自我正义化心理,形成了复杂的品性心态。[关键词]北宋;台谏制度;士人;品性心态1.北宋士人群体概述宋代士人与前代不同,随着隋唐时期的士族集团的衰落,来自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开始步入政坛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2015-11-04

  • “清”与汉代士人的生活价值
    究】“清”与汉代士人的生活价值于 迎 春摘要:“清”在汉代主要是用来描述和评价人物道德品行的一个概念,自西汉晚期,尤其是东汉开始广泛使用。它代表着士人的一种人格状态,这种人格意味着对于以物质财富为核心的世俗利益的限抑性态度和行为。“清士”以重道轻利的儒学原则为思想依据,身体力行“廉洁”和“清醒”的行为准则。他们的称名于世,体现着对于越来越严重的以沉迷物欲为主要特征的贪浊污秽的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加以净化的时代要求。“清”在汉代逐渐复合为“清廉”“清醒”与“清

    中州学刊 2015年9期2015-10-09

  • 浅析东汉的私学与士人
    [摘 要]东汉的士人多出于私学,东汉私学的兴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士人士人阶层的发展壮大保证了朝廷人才的供应,促进了东汉王朝的发展繁荣。私学不仅促进了士人数量的增加,而且维持了士人集团的稳定,另外私学也促进了士人政治影响的扩大。同时士人队伍的壮大,又推动了私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士人不仅为私学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以自己的精神和学识影响着私学,而且也为东汉私学的兴盛提供了经济支持。两者互相影响,形成了东汉时期私学和士人的独特关系。[关键词]东汉;私学;士人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钱学森精神对中国“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关键词:钱学森精神;士人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26-02何谓钱学森精神,2007年钱学森当选感动中

    学理论·下 2015年4期2015-06-01

  •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特点及各种成分的士人,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其二,地域学研究的独特性视角是地域,广西远离文化中心而又是中华文化向外域传播的前沿,由此构成桂学的特殊形态。其三,地域学研究各具独到的学术价值,桂学研究作为新兴学问,既在于追溯学术之源,更应当注重其关注当前、放眼未来的应用价值。其四,地域学研究的社会意义,一般是传承本区域最具有时代价值的民族和谐精神,而建设桂学,更是要确立桂学在中华文化发展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文化智力支持。其五,桂学研

    广西民族研究 2014年4期2015-05-04

  •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以士人形象为例
    上的继承 ——以士人形象为例○刘倩倩摘要:目前对于《夷坚志》和《续夷坚志》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两者的对比研究仍然有所匮乏,并且对于两者关联的研究多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区别,而忽略了其明显的继承性。文章以士人形象为例,对于两者在内容上的联系予以论述。关键词:《续夷坚志》《夷坚志》士人元好问在金亡前后所创作的《续夷坚志》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李正民先生就其《续夷坚志》说到:“此《夷坚志》虽续洪氏,而适当百二之会,灾变频仍,五行乖舛,有开必动,动关运

    现代语文 2015年28期2015-03-01

  • “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至“焚书坑儒”——析秦帝国政权与士人关系的演变
    —析秦帝国政权与士人关系的演变刘力摘要:在秦构建帝国一统的进程中,曾试图通过“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的文化怀柔而“兴太平”。然而,由于价值取向的分歧,秦帝国政权不断遭遇士人“异说”,最终,帝国威权以“焚书坑儒”回击之。这不仅宣告了秦帝国初期文化怀柔政策的转向,也揭示了士人与政权之间由春秋战国的“为帝王师”向专制帝制内的“为君之臣”的关系转变。关键词:秦政权; 悉召文学方术士; 焚书坑儒; 士人; 文化政策在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帝国——秦朝“短命而亡”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年3期2015-02-22

  • 宋代初期的士人议边与士风
    兴亮宋代初期的士人议边与士风刘兴亮[摘要]宋初士人议边过程中体现的边疆观念主要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但在服事观、华夷观等层面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最终导致北宋以后“华夷有别”、“尊王攘夷”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士风层面,士大夫议边在整体上反映出当时士风的颓废、低迷态势,但议边活动本身也助长了士大夫改革时弊、参政议政的热情,从而使议边成为砥砺士风的重要推手,而这种推动则足可视为真、仁之际士风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关键词]宋初;士人;议边;士风

    天府新论 2015年4期2015-02-12

  • 从“二拍”看明代中后期士人与商人婚姻观的异同
    胡雪摘 要:士人与商人是传统社会中地位有云泥之别的两个阶层,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其与士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士人与商人的婚姻观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二拍”,描写了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解放,人们逐渐产生了新的人生观、金钱价值观等,其中婚姻观的变化也十分突出得体现在“二拍”中不少婚恋小说的篇章中。关键词:“二拍”;士人;商人;婚姻观明代中后期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一

    卷宗 2015年12期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