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在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现状研究
——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第二课堂的开设为例

2022-11-05 15:21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我院医学生

王 楠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前言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及“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他将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以体现生命至上的理念。医学救死扶伤的使命决定了它同时具备科学性及人文性。

一、传统文化课程对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医学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医者学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外,更需加强人道主义和仁爱奉献精神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即所谓的“德技并修”。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并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一所高职医学院校,近年来,我院在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培养德技兼修的优秀医学人才为使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开设正是新时期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该课程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从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们结合专业特点,突显以人为本的精神与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始终强调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人文关怀精神。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关怀模式的转变,护理的重心更加体现在关心与尊重病患上。基于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突显“审美能力”“人际交往”“沟通交流能力”“拉进与病患的距离”等关键词,进一步强调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课程开设3年以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初步的引导作用。例如,通过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生学到了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要换位思考,做到“推己及人”;通过对中国“和”文化的解读与讨论,学生初步具备了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平衡自身各种能力等;在中医药篇章,不少学生从古代名医身上学到了刻苦钻研、普同一等的医学精神。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不少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医者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以生命为重的仁爱之心,纷纷表示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护人员。这正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本课程的价值所在。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传统课堂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我院更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实验室建设、技能型教师引进等方面的投入大,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极少。例如,传统文化任课教师,多数是非专业的人文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利于该课程的长久与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较慢。

在课程设置上,传统文化课程的学制、学时较短,只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且部分专业只开设一学期。五千年来优秀文化成果,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人格的健全的熏陶,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职医学生课业繁重,尤其是二年级学生,以专业课为主,缺乏人际沟通,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三年级学生已进入紧张的临床实习阶段,更容易忽视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形式相对单一,虽有师生互动,但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讨论等手段为辅,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院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主要以展板与宣传栏为主,形式单一,而且人文景观相对较少。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人文活动不够丰富,忽视了校园人文活动对医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引导功能,因而未形成人文精神培育的浓厚氛围。

基于以上种种,在学生离校前,根据专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品质培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课堂的教学反思,我们发现仅从理论上对医患纠纷等问题进行分析是不够深入的,且和专业结合度不够密切。为了巩固学院人文教育的成果,解决二、三年级传统文课程学时不足的问题,同时给学生创造人文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我们逐步开启了第二课堂,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延续和补充,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第二课堂开设的现状和成效

通过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逐步形成以传统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人文教育教学模式。近三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尝试与医学专业相结合,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高职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我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第二课堂开设现状与成效,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我院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号召,以培养德技兼备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自2017年开设了书法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戏剧鉴赏等艺术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艺术的熏陶与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拉进与病患的距离,缓解病患的焦虑情绪。授课过程中,教师从理论出发,运用场景还原、乐器展示、舞蹈与歌唱等多种实践手段,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良好,集中突显了我院的教学目标已经由之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转变为兼顾人文属性的德技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健全其人格,提升其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我院于2018年开设了文化大讲堂。讲堂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主题,以讲座的形式,结合网络直播开展授课。主题内容选择上,我们紧贴学生职业规划的实际。如先秦礼仪专题,结合医学生专业,延伸到医护礼仪,引导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讲文明、习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受到学生一致好评;也有君子修身专题,警醒学生日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思量个人的行为准则,以充实内心世界,提升思想境界,做一名优秀的高职医学生。

另外还有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人物画等专题,内容丰富。通过大讲堂,学生开阔了眼界,从悠久的历史中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过好中国传统节日,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授课教师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国人物画中隐含的“天人合一”等传统哲学观念,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通过文化大讲堂,学生纷纷表示开阔了视野,审美品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自2017年开始,我院陆续组织开展了经典诵读、主题征文、书画、诗词、汉字等各种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丰富传统文化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以河南省汉字大赛为例,比赛内容涵盖了古文字学、方言俗语、文学、历史、建筑、中医药、太极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参赛学生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我们以课程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通过层层选拔,优秀选手代表学院在省赛中与本科院校选手同场竞技,屡获佳绩。另外,诸如河南省诗词大赛、河南省经典诵读大赛,我院参赛选手每年均榜上有名。以赛促学,除了提高学生文字应用、语言表达能力之外,也是我院传统文化教育开辟第二课堂的新实践,是探索文化育人的新平台和新形式。

我院每年邀请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豫剧院二团等优秀剧团进校园为学生做专场演出。一场场视听文化盛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一位未来的医者。华丽的行头、精致的脸谱,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将优秀剧目呈献给学生。学生充分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学生亦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中国人讲仁爱、重民本的崇高价值追求,使学生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2021年10月,我院“医道文化馆”正式开馆,这是一个弘扬医学精神和医者美德为主题的文化教育类展馆,同时也是我们传统文化课重要的第二课堂校内实践基地。展馆从“医学之道在于术”和“医者之道在于德”两个维度突显医者精勤不倦、孜孜以求的使命担当和人文精神,力求使学生多方位、深入了解医学精神,助其成长。

展馆内,我们选用了大量极富冲击力和故事性的图片、实物等素材,采用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浮雕雕刻等艺术手段,以期首先从视觉上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浮雕展示新冠肺炎期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无数抗疫英雄逆行而上,英勇出战,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初心,以无比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从医者的担当与作为,这正是对生命至上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最美阐释;医道传承雕塑中医者手持的马灯与雨伞,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医者无论晴雨,不分昼夜,以生命为重的医学精神。再比如,回望初心区域,以宣誓的形式使学生回顾从医初心,铭记医学誓言;展馆出口的电子互动留言区,引导学生于屏幕上书写自己的医学梦想与追求,以期留下深刻印象,牢记学医初心。开馆半年,文化馆接待了四千余名学生,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四、第二课堂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传统课堂的重要辅助,第二课堂的开设以其生动的内容及丰富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达到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河南省汉字大赛、诗词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普及面不广,在初赛赛事宣传方面,个别系部不够重视,未能发动更多同学参与到选拔中来。

(二)文化大讲堂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度不够,泛泛而谈,忽略了高职医学生各个专业的职业特性。

(三)医道文化的讲解没有针对性,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且在日常管理上存在不足,如参观时间固定在每天下午的课余时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此时段是一年级学生的公共艺术选修课),部分学生反映参观时间不充足,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参观的兴趣。

(四)第二课堂活动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是传统课堂的实践平台。我们在实践内容上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对接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创新性。虽然对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离预期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五、第二课堂的改进措施

针对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我们作出了以下改进:

(一)在省赛的选拔与筹备过程中,设置系部学生联络员,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畅通,以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以赛促学的第二课堂。

(二)文化大讲堂讲授过程中,每期针对一个专业选定主题,并结合专业特点、学情特点进行有深度的延伸,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讲堂对其职业规划、人格健全的实际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为了解决医道文化馆学生参观时间不充足的问题,我们面向全校选拔了一批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作为补充讲解员,充分利用周末时间,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讲解过程中,针对参观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侧重点的解说。

(四)开辟第二课堂新形式,如马氏庄园、中国文字博物馆、陶艺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的优势,相对传统课堂而言,现场观摩不但能使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与探索欲望。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相对自由,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可得到更多的教学反馈,将有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实践活动。

(五)其他举措:如推出相关公众号、充分动员学生社团的力量等多种方式宣传第二课堂;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正确引导学院人文社团及活动,使学生自觉将传统课程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到第二课堂中。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新形势下,我们既要培养高职医学生扎实的职业基本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爱,用温度去体现医学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技兼备人才。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我院医学生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01—02合刊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