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杨柳湖小学 袁飞琴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更加重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构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而实践操作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实践操作活动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即便是同样的知识内容,学生们也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们要想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必然要展开深入的思考,因而每一个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也非常乐意与小伙伴分享他们的思维活动与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在组织语言以及表达语言的过程中厘清自身的数学思维,在倾听小伙伴分享内容的过程中展开分析、判断与总结等。
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直观呈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引导小组学生分析“11-9,11-8,11-7,11-6,11-5,11-4,11-3,11-2”这一行中算式的特点。每一个小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观察和分析,并从被减数、减数、差等方面分析算式的计算规律。当学生做出个人分析后,就要与小伙伴进行分享交流。对于这种内容的学习探究,学生心中清楚减数越小差越大的规律,但是他们在组织数学语言以及表达数学语言时存在困难。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共同总结出减法退位表的计算规律。类似地,还有“12-9,12-8,12-7,12-6……”等算式规律的总结,教师也要引导小组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以推动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归纳规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生的动手兴趣非常浓厚,他们喜欢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会在操作探究中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操作实践的机会和环境,要鼓励学生在操作探究中总结数学规律,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数学教材上的“摆一摆,想一想”活动,让学生们使用2个圆圈、3个圆圈、4个圆圈以及5个、6个等圆圈摆出不同的数字,可以是一位数,也可以是两位数。这类学习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不用实物操作,只要对数字进行分解就可以。然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容易出现漏数或者其他错误,且个别学生理解时存在困难。那么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铅笔、橡皮、粉笔等物体,来代替圆圈,然后探索这些物体分别能够组成哪些数字。数学教材上已经给出了2个圆圈和3个圆圈可以组成的数字,那么学生就要运用4个物体,进行数字的探索。学生们可以先将4个圆圈放到十位上,那么对应的就是4可以分解为4和0,数字就是40;他们可以将3个圆圈放到十位上,1个圆圈放到个位上,对应的分解就是4可以分成3和1,数字就是31,以此类推,这4个圆圈还可以组成数字22、13、4等。当学生结合4个圆圈,拼摆成不同的数字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五个圆圈可以组成的数字。当学生将圆圈的操作数量上升到9后,他们就能逐步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数学是一门源自生产实践的学科,数学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类的数学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探索新知,学会运用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到商场中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习惯用电子支付,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少,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的学习和运用。只要学生们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过人民币,那么他们在认识人民币、学习人民币面值换算以及人民币的购物计算时就非常容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跟随家长走进商场,与家长一起购买基本的生活用品,教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人民币。与此同时,当学生们走进商场后,还要观察商场物品的分类摆放,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整理。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钟表中的时针和分针,学习辨认钟表上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他们一日生活中的活动,记录成时间表的形式。即学生们起床后,要观察一下家中时钟上的时间,然后记录下来,紧接着就是吃早饭的时间、上学的时间、中午放学回到家中的时间、下午上学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等。通过对一日活动的时间记录,学生们会反复观看钟表,反复辨认时间,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等的认识。
比赛活动本身能够营造紧张激烈的氛围,且参与比赛的每一个学生都会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与敏捷的思维。而且小学生的好胜心非常强,他们都想要获得教师以及小伙伴的认可,都想要在比赛活动中有好的表现。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比赛活动,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教师可以组织展开个人竞赛活动,即教师通过黑板或者课件图片呈现数学问题,然后知道答案的学生迅速抢答,抢答正确者获得1分,分数累积最高的学生获得比赛胜利。假如有多个学生同时说出答案,那么这些学生全部得分。具体的数学问题可以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是任意的“25+32,78-36”等计算题。当然也可以是找规律的数学习题,也可以是人民币面值换算方面的问题等。如果抢答活动没有调动起全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答案写到练习本上,然后教师查看学生的作答情况,评选出优秀的学生。
教师可以组织展开小组竞赛活动。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比赛活动中。小组比赛活动中,学生们都会为了集体荣誉而互相督促与鼓励,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展开小组接龙计算比赛,即小组学生依次出示计算题目,依次解答计算题目,一定时间内正确计算数量最多的小组学生获胜。比如,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学生1出示100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学生2说出计算答案,并再次出示一道计算题目,学生3出示100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然后以此类推。
数学课堂上的游戏活动,就是组织学生展开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要注意观察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们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障。而游戏活动是学生们的最爱,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往往能够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到一起,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如下游戏活动,即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具体口令可以是“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同学后边的同学请站起来,××同学左面的同学请站起来”等。如果班级所有学生均能正确做出相应动作,那么教师就要对班级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如果有学生反应慢,或者是做出了错误的动作,那么他就要接受小小的惩罚。整个游戏活动中,学生们会认真区分实际生活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课件图片来引导学生区分图形中的前后左右,比如,呈现电影院中的座位图,运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座位图中的前后左右等。
还有“认识图形(一)”这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搭积木的游戏活动,即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球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球放平稳。那么学生们就会展开探索实践,在搭建中深入认识各个图形的特点。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以及验证总结等活动,要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操作活动、生活实践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构建与运用过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