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 周静忠
建构科学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建构德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而德育校本课程评价的难度在于没有基本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同时,德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含有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而对学生道德行为评价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乃是建构德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难点。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通过建设德育校本课程,并尝试对学生德育校本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学分制评价。实践表明,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对于学生德育课程的真实学习和德育行为的自觉修炼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生态,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的实践为例,从德育校本课程建构和德育校本课程的学分制评价等方面谈谈具体做法及实践意义。
我校建构德育校本课程的思路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轴心,整合课程要素,分解落实,最终指向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建构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通过课程要素整合,以“为光明人,做正大事”(校训)为课程主线,将德育校本课程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文化类课程、体验类课程、劳动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德育课程有必修和选修内容。
1.文化类课程:古代忠孝文化、中华传统节日和节气文化、盐城地方文化、德育类书籍阅读。
文化类课程的必修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校本教材,周静忠主编)。其余为选修。
2.体验类课程:仪式教育、研学旅行、专题教育、拓展训练。
体验类课程的必修内容有:仪式教育课程,含14岁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毕业典礼;专题教育课程,含国家认同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其余为选修内容。
3.劳动类课程:家务劳动、班级值日劳动、校园志愿劳动、社区公益劳动。
劳动类课程必修内容有:家庭劳动,增进情感交流、体会父母辛劳、自觉承担责任;班级宿舍劳动、班务管理、宿舍内务、宿舍管理、环境卫生与美化。其余为选修。
4.活动类课程:以“一月一主题”,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形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统一规划实施。
1月:传统美德教育月。2月:青春励志教育月。3月:集体主义、诚信教育。4月:感恩教育月。5月:文明礼仪教育月。6月:勤俭节约教育月。7月:爱党教育月。8月:国防教育月。9月:常规管理教育月。10月:国家认同教育月。11月:法制安全教育月。12月:革命传统教育月。
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一月一主题”活动为必修课程;班级申请主办的升旗仪式,校园宣传或小组申请的主题班会、宣传栏策划等为选修课程。选修部分用于学生自我发展、自省矫正或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学分认定。
德育校本课程建构以后,建立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才能使德育课程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在这方面,我们尝试制定了德育校本课程学分评价细则,以促进德育课程学习真正落实。
按照阅读优秀书籍、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生活知识、组织主题班会、策划校园宣传、校园义务劳动、社区公益服务、热爱家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保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研学旅行体验、社团活动体验、特色活动体验和其他加分项目等共16项课程内容,分别制定详细的赋分细则,以促进学生的德育行为落地。
南师大盐城实验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学分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根据《课程内容分解与赋分细则》每学期得分情况,确认学生学期课程学习等级,学习等级分为优秀(约占45%)、合格(约占50%)和不合格(占5%以下)。
第二部分,根据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的考核得分情况,确认学生学期等级,等级分为优秀(约占45%)、合格(约占50%)和不合格(占5%以下)。
学期学分等级认定需综合以上两部分得分情况予以认定。
优秀等级认定:学分获两个“优秀”者认定为优秀等级,一个“优秀”加一个“合格”可视情况评为优秀等级。
合格等级认定:两个“合格”认定为合格等级;一个“优秀”加一个“合格”可视情况评为合格等级;一个“优秀”加一个“不合格”或第一部分“不合格”加第二部分“合格”,学生申请增加选修课程学习且得分符合要求者,可以认定为合格等级。
不合格等级认定:两个“不合格”认定为不合格等级;第一部分“合格”第二部分“不合格”认定为不合格等级;由于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至相应学期期末时仍未撤销的,认定为不合格等级。
1.初步认定:相关责任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由相关活动的负责人或学生本人向学分认定工作组提供获奖证书、评比结果文件、学生作品等佐证材料,班级根据相关规定初步确定对应的学分。初步认定情况需在班级公示。
2.学校审核: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根据班级初步认定意见和部分学生申请增修的得分情况进行审核,做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工作委员会签字确认。最终认定结论需在班级公示。
3.定期归档: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期结束时进行,学生学分经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应及时汇总并录入德育校本课程学分记录档案存档。
我校积极建构德育校本课程,对学生德育受教效果实施学分制评价改革,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保证,“德育为首”就会流于口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我校积极建构比较完整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排入课表、配备师资,并以学分制评价予以保证,德育不再仅是课余的“思想工作”,而是有内容完整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任务的课堂教学,并且有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如此,使德育教育真正占据首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地生根,收到固本培元之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有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建立科学严谨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我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育人目标指向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指向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德育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的施行,促进了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的健康发展。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隐于课程实践中的。我校开发的德育校本课程,整合了人文底蕴、综合实践、特长发展、学科拓展等课程资源,努力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学校层面的教育公平,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校实施的德育校本课程学分制改革,在保证德育课程实施的同时,也助推了学校教育公平的实现。
德育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的实施,不仅可以保证德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促进课程建设的完善和优化。在学分制评价实践过程中,必然会促使我们在课程目标、重点难点、达成效果以及教材完善、教法创新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推动课程建设不断修正、完善和优化。近年来,我校在德育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的实践中,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多次修改、充实和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教育实际和教育规律。同时,对评价方法也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趋科学合理。由此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