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闯
(黑龙江职业学院,150080,黑龙江哈尔滨)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可谓是世界职业教育楷模,通过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主导的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之所以德国能从二战废墟中发展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强国,“双元制” 模式可谓立下汗马功劳。2019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定位较高,同时也点出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职业教育从业者要思考如何从德国的经验中吸取养分,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课程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打破固有课程体系,构建工作领域进而转化成学习领域,再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打造学习情境。明确能力指标,从知识、技能、个人和社会多维度确定能力指标。设计学习地图,既可作为教师的授课计划工具,也成为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工具。引入教学流程图,每堂课都精心设计,从细微处入手,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做好组织、答疑和支持工作。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法,解决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矛盾的痛点,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充分互动和实践。打破固有的师生模式,选用角色扮演法,让课堂真正模拟车间,师生关系转变为客户和技术人员关系,在碰撞中迸发火花。再辅以大量的设备供学生实操和海量的虚拟资源供学生练习,精心打磨课程,为国家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1]。
目前普遍存在两种双元制模式,分别是一段式和二段式。一段式是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这种模式多存在于小型企业,学员进入企业成为学徒工,其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需要跟随师傅培训一段时间才能正式上岗;二段式是指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广泛存在的先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衔接顶岗实习以熟悉职业的培养模式[2]。
德国的“双元制”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模式。称其为制度,是因为它是由国家立法,校企双方共同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称其为模式,是因为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虽然我们很难完全复制“双元制”模式,但我们可以借鉴它的理念和模式,那就是以学习领域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建立学习领域,以企业需求细化能力指标。通过这样的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企业,满足企业需求。
学习领域的构建需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重构,其依据是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行业和企业对某一职业工种的技能需求就是学习领域需要学的技能,再细化成一个个学习情境模拟出完整的工作行动。
如何构建学习领域?
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包括机床操作、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产品检测检验、数控设备维修维护和升级改造、智能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根据每个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来构建学习领域。表1 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领域,可以由一门课程或者多门课程支撑。
表1 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确定后还需要确定能力指标,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控制技术领域为例。
专业能力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念知识有:读懂电气原理图、气液原理图,了解低压电器元件和气液元件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编制PLC 程序控制设备,并可以对所设计原理图和PLC 程序加以检查和优化;能总结自己的设计思路。实践技能有:准确选用适当的工具和元器件对机电液回路进行连接并编制电气动作顺序表;能优化回路;根据需求设计机电液回路;能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加以汇报。
个人能力包含社会能力和独立能力。社会能力有:规划团队工作,合理分工,开展专业技术讨论,使用经济环保的元器件进行系统组建,并讨论经济合理性和可行性。独立能力有:收集信息并作出判断,根据客户要求合理优化程序和设计,独立完成组内工作,协调小组成员,解决矛盾;能够把所做工作总结成文字并加以汇报。
确定学习领域后,就需要把学习领域具体化为一个个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构建依据是某一个工种需要哪些完整的工作行动,每个工作行动就构成了一个学习情境。这里以学习领域6 控制技术为例来剖析一下。控制技术所对应的课程是“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原本的课程大纲包含了电气、液压、气动和PLC技术,课程内容庞大,学时有限,所有的知识只能点到为止,案例也大多是经典案例,很难形成体系。在引入了“双元制”模式后,明确了控制技术领域对应的工作岗位是设备的控制、调试和升级改造,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明确了工作岗位,也就明确了工作载体,所有机电液(气)及PLC 的内容都围绕数控机床展开。有了工作载体就可以开始设计学习情境了,表2 展示了“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四个学习情境,也就是四个工作行动。学习情境1 的工作行动是组建数控机床的电气柜,学习情境2 的工作行动是安装调试液压夹盘,学习情境3 的工作行动是安装调试气动夹刀装置,学习情境4 的工作行动是通过编写机床PLC 程序,实现数控机床的升级改造。每个情境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行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最后一个情境又集合了之前三个情景的内容。学生虽然身处学校,但每堂课都可以化身企业的安装调试人员,实现了课堂和车间的无缝衔接。
表2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还要设立单独的能力指标,这样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下面以“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学习情境4“数控机床的升级改造”的能力指标为例,如图1 所示。
图1 学习情境4 的能力指标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要给学生发放学习地图,这既是教师用于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用于学习的工具,下面以学习情境4 数控机床的升级改造为例展示学习地图,见图2。
图2 学习情境4 学习地图
为了让学生有融入企业之感,教师和学生往往以客户和员工,或主管和员工的身份出现。在交流中教师发布任务,学生经过自主讨论、查阅资料、分解任务、提出方案、验证方案,最终形成完整成果。
阳明先生有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3]此所谓“知行合一”。认知是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知的成果。通过学情分析可知,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往往更喜欢实践。但没有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是盲目的,这是普遍存在的痛点。如果理论知识讲得过多,学时上又会捉襟见肘。面对这样的矛盾,笔者首先选择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碎片化,提前录制好一个个小视频发布在学习平台上。在课前,学生需要观看这节课所需理论知识的教学视频。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教学视频只涉及到记忆和理解维度,并在视频中穿插两三道习题,既可以保证学生观看了视频,也可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可以作为教学反思的依据。课堂教学方法选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每个小组学生要分工明确,总结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师生讨论。这里涉及到的维度是应用和分析。接下来教师化身主管或者客户,提出需求,学生作为工作人员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验证、评价、优化等。这就触及到了评价和创造的维度。
翻转课堂的引入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痛点,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入“双元制”模式先要转变教师思想观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成为导演、编剧、场务或者道具。把舞台交给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要从评价体系、教材、设备设施及其耗材等多方面予以支持,这样才能上好一门课。“《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4]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引入,让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