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邓留坤,周庆安,何 爽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712100,陕西杨凌;2 蓝田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710500,陕西蓝田)
饲料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饲料产品质量,需要经常检测饲料原料及成品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等成分含量。饲料常规分析就是借助仪器设备,应用化学方法分析饲料中养分含量的过程,只有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才能使检测结果接近于真实值,真实反映出饲料中养分的准确含量。但是,检测过程中由于受检测环境、人员技术、设备精密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仪器、试剂、操作方法等原因造成,其对结果的影响较为固定,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系统误差会重复出现[1]。系统误差的大小往往可以估计,也可以设法避免或加以校正。偶然误差是由分析环境温度、湿度、仪器性能的波动等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误差的产生,是提高饲料常规分析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技术人员是饲料检测的直接操作者,人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责任心是影响误差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操作人员应接受过检测分析相关专业的专门教育,经过职业能力培训并取得饲料化验员技能等级证书,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交流,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分析总结饲料分析过程中各个关键点,熟悉各种饲料样品的性质和特点,熟练掌握各项分析流程和操作要点。饲料检测是一项枯燥而不断重复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检测规定和要求,做到检测过程规范,结果可追溯,数据真实可靠。
饲料常规检测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来实现,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的仪器是减少误差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仪器设备要来源可靠、符合质量标准。仪器使用前进行系统校正,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后及时清理维护。电子仪器要求电压稳定,设置UPS 断电保护装置。精密仪器要单独在精密仪器室摆放,设置稳定的工作台,加强通风换气,控制室内湿度,减少灰尘,避免接触腐蚀性气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化学器皿是分析的必备工具,直接承载被检测试样或试剂,器皿不符合要求常常导致分析误差的产生。器皿的材质和规格要与检测项目需求相匹配,以免与承载试样或试剂发生反应而造成干扰。器皿的洗涤要根据污物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清洗方法,使用相应的洗涤剂和清洗刷,确保器皿表面无污物残留,避免因污物与试样发生反应而产生分析误差。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分析项目,器皿还需要做烘干、灭菌等特殊处理。有计量功能的器皿必须经检验合格,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试剂的纯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要求试剂来源可靠,符合国家标准。用于饲料常规分析的试剂为分析纯以上,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要求为基准级。试剂保存良好,无过期失效,标签完整清晰。试剂按需取用,取出的试剂不能再倒回试剂瓶,取用固体试剂的药勺不能混用,试剂取出后要及时盖好盖子,减少与空气的接触,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试剂要经过烘干处理。实验用水应符合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GB/T 6682-2008)的规定,水的pH 值、电导率、吸光度和蒸发残渣符合水质等级标准。
实验室内温度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标准温度为20℃,一般允许的温度范围应为(20±5)℃,且保持相对稳定为宜[1]。温度对分析仪器的灵敏度会产生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试剂的体积、密度等发生变化,温度不同,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激烈程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为了避免实验室温度变化对分析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应用恒温技术,保证实验室内温度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而产生较大温差。
实验室湿度过高,会降低电子仪器的绝缘强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凝露附着于绝缘材料表面,降低电子仪器的绝缘电阻,影响电气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甚至造成绝缘击穿,引发电气故障。高湿度会导致实验室很多化学试剂的形态和性质发生改变,例如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等试剂会发生潮解,硫酸铵受潮会发生分解,金属钠、钾、钙及镁粉等遇水会发生反应,空气的相对湿度越高,试剂潮解的速度就越快,使用受潮解的试剂会导致误差产生,影响分析的准确度。所以,在实验室内应设置干湿度计,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加强药品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存放管理也很重要。
采样是从被检大宗物料中按一定比例抽取少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于分析检测,样品是获得检测数据的基础,而采样是分析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求做到科学规范,如果采样不合理,就不能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样品的制备要遵循《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20195-2006)规定,所采样品尽快做制样处理,制样过程中避免发生化学反应,不得混入杂质或者发生成分流失,粉碎粒度符合项目要求,混合均匀,避免发生自动分级。
样品置于(105±2)℃烘箱内,在1 大气压下烘干至恒重,其间逸出的重量即为水分。超高速粉碎过程发热量较大,会导致样品中水分逸出而使测得结果偏低,宜选用发热量低的植物粉碎机制备样品,样品粉碎粒度过40 目筛,粒度过大不利于水分逸出,颗粒过小则样本过轻,易被鼓风机吹走。恒温烘箱温度应准确控制在(105±2)℃范围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称样皿应为玻璃或铝材质,直径应为40 mm 以上,高度在25 mm 以下,以利于水分蒸发。样品平摊于称样皿底部,厚度控制在4 mm 以内,过厚不利于水分蒸发。在烘箱中干燥时,称样皿敞开盖子利于水分蒸发,在干燥器内冷却时,应将盖子盖上。称量时,要用干燥滤纸条或戴干燥、洁净的细纱手套,不得直接用手操作,以免手上油渍和汗渍沾到称样皿上造成偶然误差。
饲料常规检测中应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粗蛋白质含量,需要经过消化、蒸馏和滴定几个步骤。试样消化的程度和时间及火力控制对测定结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消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逐步加大火力,使反应物缓慢沸腾逐渐炭化变黑。待泡沫消失,蒸汽和二氧化硫均匀逸出后,可稍微加大火力,烧瓶内消化液变成绿色后,可加大火力加快速度完成消化。如果不控制消化火力的大小,开始时加热火力过猛,反应过于激烈会使反应液上溢,黏附在瓶颈部位而影响测定结果[2]。消化时间长短的控制也很关键,时间过短试样消化不彻底,使得测定值偏低,消化时间过长,会造成消化产生的氨挥发损失,引起检测值偏低。蒸馏前要严格检测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的密封性,避免发生轻微泄漏影响检测结果。使用凯氏定氮装置(如图1 所示)蒸馏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开关,在打开“6”加样的同时,即要打开“3”关上“5”,使蒸汽无法到达反应室,也要同时打开“10”开关。如果“5”没有及时关闭,蒸汽进入反应室会使反应液温度快速上升,反应液中产生的氨就会从“10”溢出,导致检测结果偏低。加样时如果关闭“10”,会使试液加入反应室后因压力差倒吸入贮液瓶中,造成反应液流失。在试液和碱液加入后,要及时关闭“6”和“10”,同时打开“5”关闭“3”,避免产生的氨从加样口逸出。从加样口“6”加入分解液后,冲洗加样口的蒸馏水不能太多,否则会因反应室内液体太满,蒸馏时部分液体会通过冷凝管进入锥形瓶,导致检测结果偏高[3]。
图1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常规分析利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反复浸提样品,使脂肪溶于乙醚,通过称取残留物或提取物的重量求得粗脂肪含量。样品应按要求粉碎,颗粒太大会导致浸提不彻底,使结果偏低。称取样品时,应放在无水硫酸纸上称量,如将样品放在滤纸上直接称量,因滤纸表面粗糙、吸水性强,易造成误差。样品浸提前应烘干,以免在浸提过程中样品水分溶解样品中非脂物质而引起误差。做样品包用的滤纸和棉线应采用脱脂滤纸和脱脂棉线,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称量操作及样品包装时要戴上洁净棉纱手套,以防手上的油脂影响测定结果。抽提管内样品包要低于虹吸管上端,确保乙醚能完全浸泡样品包。抽提瓶浸入60~75 ℃的水中水浴加热,控制乙醚回流频率约为10 次/h。冷凝管顶端要安装干燥剂管,以免空气中水分进入抽提管,使得测定数值偏大。
常规分析时分别用酸、碱和有机溶剂除去样品中的含氮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质,再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的量,最终得出粗纤维含量。样品需全部通过18 目标准筛,粒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测定结果。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会影响溶出物含量,因此浓度必须准确,且在酸和碱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溶液浓度不变,试样不能离开溶液沾到容器壁上。酸处理和碱处理的时间也会影响测定结果,应保证其在1~2 min 之内开始沸腾,并使溶液保持微沸(30±1)min[4]。抽滤时滤布孔径太小,会影响抽滤速度,滤布孔径太大会造成试样流失,使测定结果偏低。
饲料常规分析产生的系统误差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度,偶然误差影响检测的精密度,均会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偏差,影响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常规分析中导致误差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误差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检测误差。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改善检测条件,加强环境控制,注重检测工作细节,熟练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把握好误差的关键控制点,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提升检测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做到认真负责、细心细致,就能将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饲料常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