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向川 重庆文理学院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日渐丰富,食品生产工艺日渐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应用到食品生产中,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但是随着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药物残留、微生物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也经常被报道出来,使人们开始质疑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且对食品安全表示担忧。
为了满足新时期食品生产需求,必须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重点以食品监管、科学技术检测为辅助手段,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中的积极作用,推动食品生产行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为人们提供种类丰富、食用安全的多样化食品,进一步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提供食品支持。
食品安全不仅影响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完善可行的监管机制、政策法规不明确、现代高科技食品加工技术缺乏、添加剂和卫生管控不到位等。
比如,镉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聚集性特征,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一旦长期摄入镉元素超标的食品,人体内脏器官就会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甚至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感知能力大幅下降,尤其是幼儿的神经系统更会遭到不可逆转的伤害。通常而言,食品中之所以出现镉元素超标,主要是因为食品原材料在生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浇灌水质、土壤等存在重金属富集问题,导致原材料出现镉含量超标问题,最终导致食品中镉元素超标。
又如,食品防腐剂是当前食品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和缓解微生物等导致的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如果长期食用防腐剂超标的食品,就可能出现过敏等症状,甚至对一些重要的内脏器官造成严重危害,比如硝酸盐超标,往往会对人体的肝、肾等内脏器官造成危害。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防腐剂超标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食品生产企业未能掌握正确的食品防腐剂限量要求,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难以合理控制防腐剂添加量。
此外,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更加凸显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只有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全面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及质量满足当前食品行业的高标准要求。
食品安全,顾名思义指的是无毒、无害,符合当前营养要求,且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通过有效手段,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体系。当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是在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一旦缺乏有效的质量管控工作,食品质量问题将频繁发生,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层出不穷。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食品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并进行食品安全问题溯源,进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2.提高食品行业竞争力及国际贸易影响力。
同其他行业一样,食品行业的竞争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渐激烈。在市场环境中,优胜劣汰一直是行业竞争的本质,而衡量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质量,依托产品质量可以保障食品安全质量,不断提高食品行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也是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饮食构成威胁,还会对多个国家构成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食品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力。
3.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力、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发达国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且先进,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控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也从工业化产业链模式逐渐转向市场导向模式,产品质量提升更成为衡量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为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我国需要在提高食品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意味着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饮食和生活,需要在监管、法律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第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组织人力资源,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摸排食品企业,由上至下签订安全承诺书,实现食品安全承诺全员覆盖,并将相关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尤其是学校周边的餐饮场所、各大中小型超市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且监管薄弱的地带,更要进一步提高常态化监管的力度。第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打造先进的信息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问题披露等安全系统,不断强化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的信用和安全意识,打造人们放心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为高质量生产食品产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第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需要相应的队伍支持,一旦缺乏相应素质的监管执法队伍,将难以支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质量开展。因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要积极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实验内部检测队伍等建设,定期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并落实相应的考核工作,保证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实际工作要求,进而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作用,共同打造履职尽责、高效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和食品安全检测队伍,把控好食品质量关、安全关。
2.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服务市场的能力。
检验检测行业在社会发展、生产能力提升等基础上,人们对生存环境、食品及其他产品提出更高质量要求而产生的新事物,其主要是借助系统且完善的检验检测技术,接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生产企业或是相关产品用户的委托,对所需产品的质量影响因素等指标进行判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种类日渐丰富,食品划分更加细化,这就需要更多的检验检测机构来满足产品市场服务的变化需求。为此,检验检测机构要与时俱进地提升服务能力,以满足当前食品检验检测的市场需求,助力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3.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第一,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的重要参考,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标准。在实践中,要加快整理和完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使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和有效,从而有效规范食品产业链,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第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手段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发挥出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助推各个行业加快发展步伐,在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尤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优势。因此,为更好地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下,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可以在化解各主体之间矛盾的同时,使全行业的食品安全资源更加透明化,使监管预防等工作更加有效、便捷,从而更好地保证食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安全性。
4.宣传和培训并举,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第一,民众参与和监督是提升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线上网络平台、线下宣传标语、宣传主题活动等多样化的形式,确保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做到全覆盖,以期通过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生活小常识等知识,不断强化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促使其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与技能,既可以在食品消费过程中规避食品安全问题,又可以实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辅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第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要做好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餐饮店等负责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断强化责任人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进而确保食品安全与质量。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与民众的生命财产、健康生活等密切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要清楚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本文分析可知,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从强化监管能力和技术支撑、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